关键词
儒佛入世精神的简要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入世   儒家   和谐  
描述: 通过出家修行,禁欲,来规范道德,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平静内心,以“出世”的方式来进行入世的实践。
论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律   生态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   和谐  
描述: 生态道德教育是在全球生态危机加重的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模式,虽然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但却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就是十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依据。现从中国主流文化:儒、释、道三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出发来分析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影响。
扬弃传统伦理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道德   法律观念   和谐  
描述: "法"的概念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人为的法律制度,还包括具有道德制约作用的自然法则。在我国,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是与道德相对应的概念,只注重法律不注重道德,在法律之外的空白领域必然会缺乏道德的监督。建设和谐
论中国古代求诸于内的"和心"教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和心   和谐  
描述: 和谐是中国传统多元文化的共同精神,在儒、释、道中都具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反应在教育领域,即"和心"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个体人格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由此而能在浮躁的生活中建立一个健全的精神世界,始终能保持心理稳定、清明平衡的心态.
《赤壁赋》对和谐的诗意表达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理导航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赤壁赋   儒佛道三教融合   诗意生存   和谐  
描述: 《赤壁赋》是古代文学中堪称极品的美文。作者第一次把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作了最准确、最诗意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美好的关系。这种思想关系的基础是儒佛道的统一,它的构建标志着诗人思想的成熟、人格的升华,也成就了文章的千古魅力。
宋明理学和谐思想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知行关系   宋明理学   本体论   和谐  
描述: 宋明理学在儒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儒、道、佛"三教的融合与会通。学界曾对宋明理学中理气关系、心理关系、心性关系以及知行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普遍探讨和争论。从和谐的视角来看,过去人们简单地批判"理本论"而肯定
儒家中和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东方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中和   现实价值   儒家   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描述: "中和"概念最早见于《中庸》,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中"是适中、中正、中道之意;"和"是和谐、协调之意,具有多样性的统一和创新性功能,其最高境界是"太和"。儒家和谐思想包含人与人的和谐
武术美学思想探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搏击(武术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武术     仁学   武德   和谐  
描述: 文章从文化学、哲学、美学视角探索武术美学思想之源,研究认为:武术美学思想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主线派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的萌芽、形成、发展和完善均植深于中国大文化系统之中,不同程度的渗透着民族风俗、习惯、心理、情感、艺术、文学等因素,同时也受到了儒、道、佛家等思想的滋哺,是一种多学科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
儒释道三教论道:中国如何实现“和为贵”?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音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为贵   儒释道三教   道家   中国文化   世界文化   道教   基督教文明   伊斯兰教   儒家   和谐  
描述: 在21世纪,以"和为贵"的中国儒释道三教更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化的桥梁,起到沟通伊斯兰教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作用。中国文化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好好正视自己的文化。如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被一
儒、释、道三宗思想的相溶性研究:千山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思想文化   千山   儒家思想   道教   中国传统思想   佛教传入   宗教文化   和谐   历史悠久   文化宝库  
描述: 千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时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踪迹,隋唐代起有了庙宇建筑,到辽金已发展成远震辽左的著名佛教圣地。到了清代道教进入千山,使千山的庙宇有了进一步的增建,发展到七寺、十二观、九宫、十庵。千山是少有的佛寺与道观并存的文化宝库,究其原因即为儒、释、道融合互通的结果。在中国传统思想格局中儒、道、释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形成了"和而不同"的中国思想文化态势。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