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佛教圆融思想看文化和谐之可能:以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圆融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佛教   圆融   和谐  
描述: 佛教圆融思想有深刻的文化和谐内涵。其中,无尽缘起蕴含着文化的共生协进;诸法融通体现了文化的互通无碍;绝待平等显现了文化的多元一体。在当今时代,这一文化圆融智慧具有深层次参考价值,值得为文化冲突而苦恼的人类所关注。若能汲取其精华并运用于社会文化交往中,欲达成文化间的和谐将非难事。
论湛然居士的和谐佛教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律楚材   佛教观   和谐  
描述: 作为儒士,耶律楚材对儒学有着极深的感情;作为居士,他对佛学又有着真诚的热爱。特殊的身份与信仰,决定了其佛教观的和谐特色,即提倡禅宗内部融合、禅教融合,乃至三教融合。与宋代儒士以儒学为惟一参照系的佛教
张衡美学思想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   张衡   和谐  
描述: 张衡是我国东汉中期的通博之才,张衡的美学思想,表现为儒、道文化影响下的求真、尚俭、中才截然的和谐美学观。这些思想出现在他的文学、绘画作品之中,更深刻地反映在他的造物过程中。本文主要通过对张衡的美学思想与造物活动相关部分的思想研究,以期对当代的设计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柳宗元《大鉴碑》中的“负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鉴碑   负问题   柳宗元   和谐  
描述: 顿悟这两个敏感字眼,重点申明惠能禅的中道立场与性善特征,从而实现其会通禅宗南北、会通禅教,进而会通儒释之目的。柳《碑》中的负问题正是柳宗元和谐佛教观的集中体现。
先秦诸子百家的和谐法律思想及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价值   诸子百家   法律思想   和谐  
描述: 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学术上一片繁荣。尤其是儒、墨、道、法四家,他们的法律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和谐理念,其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和德法并行的治国方略,凸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动和借鉴作用;而在学术上,他们之间既相互争斗,又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了法律的发展。
论《喜福会》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承   儒释道   共存   和谐  
描述: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个意识形态领域:儒、释、道思想的影响的角度分析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条修德与进取的人与社会和谐的道路,道家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找到了寄托,佛教否认个体生命的永恒,认为只有体悟真如本性的佛才是生命的应该走向,而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
儒释道:天人和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佛家     自然   和谐   儒家  
描述: 儒释道的天人和谐观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实践水平基础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天人合一是儒释道共有的中心理念,从中具体反映出其整体观、平等观、内在价值观等。儒释道从不同角度诠释的天人和谐观共同构成了今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儒学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全球化   人类社会   文化发展   复兴   思想文化   思想资源   儒学   儒家   和谐  
描述: 我想,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它的文化复兴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文化的复兴,特别是儒学的复兴,也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儒学是源远流长的。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世界
寻思和谐的历史功效
作者: 暂无 来源: 炎黄世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思想   功效   政治伦理   历史   人与自身   和谐   人与自然   中华文化  
描述: 和谐本是贯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概念,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思想,由于古代政治伦理的强势地位,突出和谐的政治伦理性,多表现为治世之道,重点在于调节不同等级之间的矛盾。中华文化历经战乱颠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