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我所认识的儒学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大成者   心性说   存天理   相统一   灭人欲   性问题   伦理道德   儒学  
描述: 心性问题 朱熹在程颢的“心即天,心、性、天相统一”和程颐“性即理”的命题下,提出“心之本体即是性”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天理观”,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他认为,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体现,人人都要遵守,不能为一己之私而违反天理。他从心性说出发,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不能共存.只能保留万物根本的理,从而牺牲人欲。程颐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后来这句话在“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指导下,逐渐成为礼教施加在人性之上的枷锁。
我所认识的儒学(六)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说   致知   性即理     在人间   二程   存天理   天理观   一己之私   节事      
描述: 心性问题朱熹在程颢的"心即天,心、性、天相统一"和程颐"性即理"的命题下,提出"心之本体即是性"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天理观",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他认为,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体现,人人都要遵守,不能为一己之私而违反天理。他从心性说出发,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不能共存,只能保留万物根本的理,从而牺牲人欲。程颐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后来这句话在"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指导下,逐渐成为
我所认识的儒学(七)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使人   为善   知行合一   王心   存天理   清时期   无恶   正邪   “格物致知”    
描述: 心学认为,修养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回因追求名利而使人失去的本心。提出修养的方法为“居敬存养”,就是修心志,存天理;“省察克治”,就是省自身,灭人欲,“破心中贼”;“事上磨练”,就是在实践中磨练德行,反对空谈。陆、王心学对明、清时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还传至朝鲜、日本。“致良知”是对心学的系统概括。王守仁认为《大学》的主旨就是“格物致知”。修身是指为善去恶,所以要正心。心的本体是正的,无善无恶。但人产生意念活动时,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就有了正邪之分,所以正心之前要先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