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代儒宗马一浮的书法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中国思想文化史   中国书法   马一浮   诗词   六艺   书法艺术   宋明理学   哲学思考   传统文化  
描述: "一代儒宗"马一浮(1883年—1967年),一生以学术、诗词和书法并行,可谓是"孤神独逸""博学硕望"。无论是他会通儒佛,兼容文史,绍述宋明理学的学术,还是他宗法典正,不名一体、旨在取精用宏的书法,都与时贤异趣。马一浮的书法,追求秦汉风骨、晋唐法度之高标。月旦人物,在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马一浮终占一席。马一浮一生经历的是经学、西学、道学、佛学,最后又返求儒学"六艺"的过程。他对传统文化正统之学"六艺"的阐讲,多有发前贤所未发之处;对传统文化所作的哲学思考和独到领悟,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也实属不
今日天骄识凤麟——沈曾植书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孟海   沈曾植   无从入手   王遽常   行草书   书学   帖学   书艺   书论   王蘧常  
描述: 清末民初的海上书坛,大师云集。他们不仅在书艺上泼墨飞翰、独树一帜,而且在诗文学问上也个个称得上是非凡了得的"硕儒"。如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沈曾植(寐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无法忽略的著名学者、书法大家。写文人书法,我觉得有两种文人颇难着手:一种是虽有文名,但从不闻其书名,而且所见书法甚少,有关书法的文字资料更少,所以要想研究评说简直无从入手;而另一种又恰恰相反,即文名大书名也大的重量级大师,查起资料来无
今日天骄识凤麟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清末民初的海上书坛,大师云集。他们不仅在书艺上泼墨飞翰、独树一帜,而且在诗文学问上也个个称得上是非凡了得的“硕儒”。如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沈曾植(寐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无法忽略的著名学者、书法大家。 写文人书法,我觉得有两种文人颇难着手:一种是虽有文名,但从不闻其书名,而且所见书法甚少,有关书法的文字资料更少,所以要想研究评说简直无从人手;而另一种又恰恰相反,即文名大书名也大的重量级大师,查起资料来无论是关于他的学问还是书论,均能连篇累牍乃至汗牛充栋,因此,背景资料太多,看得你老眼昏花,也同样会令人感到无从入手。
儒骨诗笔 醇雅清逸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研   教育专家   书法文化   传统诗文   醇雅   诗笔   儒家文化   儒家传统  
描述: 盛剑成1947年生于上海崇明。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语文教育与中学书法教育。书法文化,听起来十分玄奥,其实存乎个人。人有文化,渗之于笔,运之于锋,便觉其书风神骏爽,意味深长。古代的书法大师们,如颜、柳、苏、黄等,个个都是诗书满腹。近代的马一浮、谢无量乃至学者型书家鲁迅,也均是饱学之士。他们的随意挥洒,哪件不是书法精品?盛剑成是教
缅怀恩师徐邦达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王原祁   董其昌   书画鉴定   诗词   老师   邦达   王时敏   古书画   南京博物院  
描述: 2月23日上午,我正伏案作画。北京惠如女士来电话:邦达师今晨8时38分西去了!不禁一惊,悲自心生。老师卧床数载又年高逾百岁,这一天是早已想到的,但身在此刻,仍不免为之泪下。次日,我赶往北京,在老师灵前献上鲜花,焚香默祷,又以一联拜挽,联日:"鉴坛泰斗,齿逾百岁云山癖,讵料骤升蓬岛,苍天太酷;儒界真师,教接四十龄雨露恩,岂知时念音容,我辈何堪。"2月29日,我与正
沙曼翁书法艺术辑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辑评   书法艺术   林散之   书法篆刻  
描述: 题沙曼叟书法篆刻展览四章 林散之 能从汉简惊时辈, 还习殳书动俗儒。 左旋右抽今古字, 纵横篆出太平符。
工笔人物画的文人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文人画家   人物绘画   绘画观念   王维   文人士大夫   作品   工笔重彩人物画   黄庭坚   李公麟  
描述: 一、身份与立场 李公麟(1049年-1106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其家为舒城大族,家世业儒,其父李虚一曾举贤良方正科,任职为大理寺丞,获赠左朝议大夫,喜好收藏法书名画。李公麟自小受其父影响,耳闻目濡,开启了艺术之门。李公麟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史书上称其:“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辩测款识。”《宣和画谱》称:“考公麟平生所长,其文章则有建安风格”“至于辩钟鼎古器、博闻强识,当世无与伦比。”《画录广遗》里称赞他“议论为朝臣第一,诏用其说,改元行典礼焉”,从此使得他能“立朝籍籍有声”,并且朝臣上下“奠不叹服”。在书法上,《宣和画谱》载:“公麟少阅视,即悟古人用笔意。作真行书,有晋宋楷法风格。”李公麟知识广博,再加其聪颖勤奋,《画继》中赞曰:“盖其大才逸群,举皆过人也。”从以上文献记载可见李公麟在诗文、书法、古器物学、议论等方面都有相当成就。李公麟的绘画成就,与其广博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李公麟对自魏晋以来的绘画传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宣和画谱》载:“始画学顾陆与僧繇,道玄及前世名手佳本。”李公麟不仅临摹了其父李虚一收藏古代画迹,还临摹了其他人收藏的名迹。
翁芳友书法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翁芳友 1973年生。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艺术经历及作品先后被《中国书画博览》《中国画谭》《美术报》《书法赏评》的艺术类专业报刊报道。著有20余万字的评论及其他文章散见于专业报刊。现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 意识到每一时刻,活在每一时刻, “活在当下”一一似乎是哲学也是佛学的一个命题。活在当下既是回顾过去又是瞻望未来,过去现在未来互为渗透。 回顾正在飞逝而去的青春时光,当思绪捋过旧曰的岁月在空中盘旋,脑海中不禁跳出“流浪而又劳累的青春”这样一句话来。在过去的近20余年里,常常是在枯燥的思索与机械的笔墨挥洒中迎送着它们。翰墨因缘,艰难于名利抑或青春年少存乎久远的梦喁。 此时的思维常在一片蒙蒙的旷野里扫荡,这片旷野存在于我的思想里,拽着我的思想走向,寻找着,想从中觅到些什么? 时常暗自思忖,如何依托现实中的艺术,把它接近或转为对观念的指归。为了满足观念和我个人生命体验的期许,对惯性化的思维进行理性的探索与梳理。 我最喜欢魏晋书法,魏晋书法达到了后世任何一个时期都难以达到的高度,它已经成为一种自由的生命形式,反映着书家最深层的生命节奏和韵律。由于让会变幻莫测,寄情文学艺术就成为文人士大夫阶层为了躲避政治灾难的一种方式。 形成这一高度,我想应该有这么两点:一是几种书体如草、行、楷到了魏晋都出现了锥形,趋待完善。这是书法发展的一个必然。二是与魏晋时代“俗好清谈,风流相扇,志轻轩冕,情鹜皋攘”的社会土壤有关。两晋崇尚玄学,追求自然和无极的境界,所以当时“人各有一种风骨,不拘泥于一格也”。后世皆言晋人尚韵,我们可以将这个“韵”的内核理解为:高朗、道迈、雅正、疏诞、澹泊、逸气、洞达,甚至还有“不屑”,如此等等不独在书法里可以见到。它广泛地联系着各种艺术风格、生命情调和文化精神,那种澄明散朗、洒脱豁达、恬淡虚无、悠然自得、冲和玄远、优雅从容的韵味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体现,更是人的生存状态的折射与再现。 综观魏晋书法及书论,其中所体现的艺术精神包含了两种意识形态:儒家中和的审美意识,道家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 魏晋风度体现在书法上,是一变汉代那种大气磅礴、森严归正的书法风格,而追求意趣韵味、追求动态之美、蕴蓄之美。艺术风格属于美学范畴,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法圜人有一句名言: ‘风格就是人本身。’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这就指明了艺术风格产生的基本依据。书如其人,风格即人。 艺术除了需要个性、风格、还需要难度,更需要别人难以达到的笔墨技巧的难度。而娴熟、精湛、出入意料的笔墨深度很少有人涉及,这也是当代大多书法家流于平庸的根本原因,也是魏晋书法精义式微的无奈。书法的笔墨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点线的表现甚至是书法创作成败的关键。虽然气韵本乎游心,但是神采生于用笔,书家得有一定的笔墨功夫,其画方能精妙。但是要达到笔精墨妙靠的是勤学苦练。卡夫卡说过: “我的生活是出生前的犹豫。”人的命运有着不可改变的运数,惟在人们走过征程的孤旅中,静候着命运的宣判。对于书法成就的高低,何尝不是于一点一画的锤炼中取得的呢。 以繁密精致的笔墨与追求诗意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从而体现出优雅而精细的趣味。根于经典却又超越经典,这也是中国画艺术的学习和创作规律。
卷首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状态   人生际遇   文章   艺术家   心境   中国书画   作品   艺术魅力   中国哲学   本期  
描述: 齐白石说:“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此话道出了艺术家本然的生活状态和人生志趣。中国书画艺术所体现的人格、意境、胸襟本源于中国哲学,儒、释、道思想对中国书画
烟墨淋漓元气足 老笔纵横破边幅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绘画风格   傅山   《山水册》   纸本   绘画评论  
描述: 在中国书法史上,明末清初屹立着两座高峰:王铎与傅山。尤其傅山狂放不羁的性格,其一气呵成的连绵大草早已为人们所熟习。但其绘画风格却因作品流传甚少难窥其貌。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或字仁仲,后改青主,别署公之它,一作公它,亦曰石道人,曰啬庐。山西阳曲人。傅山的别号、室名颇多,不下数十。青主所取字号,多寓深意,如朱衣、丹崖子、不夜、橘翁等皆隐有“朱明”之意。傅山的先人世代业儒,家学渊源,蜚声三晋。祖父名霖,字应期,嘉靖进士,官至辽海兵备道,战功载于实录,著有《随堂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