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唐代谏官任职资格中的文学因素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诰   谏官   唐诗  
描述: 唐代政治重尚谏 ,在谏官的任职资格中 ,文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唐代谏官的任职制诰中 ,有文学与学术并举、文学与政能并举、文学与德行并举三种现象。唐代谏官任职资格中的文学因素 ,综合了儒、吏、行、史诸方面 ,超越了纯粹的艺术范畴 ,赋予了文学和文学家重大的使命和责任
儒家的隐者--李柏思想构成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的隐者   思想构成   李柏  
描述: 李柏被称为“关中三李”之一 ,是一位儒家的隐者。他在思想上对儒学 (包括理学、心学、关学 )的有关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体悟和阐发 ,特别是对儒家的隐逸思想有诸多发挥 ,这实质上是吸取佛道思想的结果。他以儒为本 ,兼取佛道 ,有揉合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倾向。李柏的学术思想在明清之际的关中乃至全国都有影响。
中国传统“节欲”修养观的价值论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节欲   价值主体   价值论  
描述: “节欲”是中国传统修养论的基础 ,儒、墨、道、法都主张节欲。节欲修养观的价值论意义在于 ,它通过对主体需要的调适、对评价标准的矫正、对价值取向的引导、对人格价值的升华和对理想社会价值的建构 ,确立和提升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在物欲横流的现代 ,“节欲”观仍有其积极因素。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境界   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   道性   孔子   中庸思想   “和而不同”   圣之时者   儒家文化   儒学  
描述: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李翔海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庸之道是孔子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儒称作“圣之时者”(孟子语),是“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的(朱熹语)。而中庸之道在孔子那里既是一种最高的德行,也代表了一种最高的智...
儒法法理学异同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治   法理学   任法   韩非子   儒法   孟子   法治   自然法   儒家   异同论  
描述: 儒法两家形成于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因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状况所要求,他们都提出过治理国家的独特方案。这些治国理论后来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两个重要渊源。研究儒法两家学理的异同及其历史命运,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法律乃至古代社会将不无帮助。 一 从自然法的角度论述人定法,是古代法学理论也是儒法两家共有的特点。天的法则和人的本性是儒法谈论自然法时触及最多和最基本的两个问题。
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文化缺陷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辩证逻辑   自然观   李约瑟   科技观   科学技术   小农经济   中国古代科技   求真精神   近代科学革命   科技发展  
描述: 中国古代科技异常发达,但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首先出现在中国?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外环境存在着诸多缺陷。一、小农经济及其社会结构的落后性古代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历代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重本轻末”政策,力求“足食足兵”,对商人和工业采取轻视态度。在儒家文化中,虽然提到了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但又认定物质生产、商品交换及与此相关的技能、学术,乃是“小人”才从事的“末业”“小道”。“君子之学”根本不包括农、工、商等实际技艺。于是,“君子不器”成了儒门教规,也成了封建统治的强大思想武器。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由孔孟创立的儒家学派建立了一套庞大的政治伦理学说,又成为框定人们思想与心灵的价值标准。它讲究“道”,宣扬“讲政治,立德范”,从而使本体论和伦理学密切结合,认识方法和修养方法密切结合,使中国思想传统有着“一天人”、“同真善”、“合知行”、“重心性”等浓重的伦理色彩。所谓“一天人”即天人合一,不是把天地自然视作认知的对象,而是扩大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掩盖了人与自然界的分立和斗争,这就不能激起人们对科技的热情追求。而求真知被认为实质在于至善,求善即求真,这就是“同真善”。它对知识的价值缺乏认识...
论司马迁与儒、道、法之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道家   司马迁   汉儒   孔子   酷吏   司马谈   法家思想   黄老思想   黄老之学  
描述: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5页)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赶上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余波,对他的影响很大。因此,要研究司马迁的思想,必须首先研究先秦诸子对司马迁思想的影响,以及司马迁对诸子的认识。
唐朝庙制及其昭穆次序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兄弟   同堂异室   中宗   礼官   昭穆   庙制   太祖   宗庙   昭穆制度   七庙  
描述: 先民们大概在从图腾崇拜过渡到祖先崇拜时,便创建了旨在祭祀祖先的宗庙。因此,在古人的心目中,“礼莫大于宗庙”。而在诸多的宗庙礼仪活动中,排列昭穆次序又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正如《礼记·中庸》所说:“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然而自春秋以降,因史文阙佚,人们对三代以上的宗庙之制与昭穆之制已不十分清楚,虽系经师硕儒,亦难言其详,故其注释,遂生歧义。唐称盛世,硕儒辈出,然据新、旧《唐书》所载,亦未指陈唐宗庙中昭穆次序之正误。后世治唐史者,就笔者所知,亦着墨不多。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恳请方家与读者指正!
成王即位与改元时之年龄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法   古礼   周公摄政   冲子   考辨   战国秦汉   成王   武王   孺子   周初  
描述: 周立国不久,武王死,成王即位,战国秦汉间的载籍谓这时成王年龄幼小,且其说不一。本文拟对这些说法及其实际年龄作一考察,并涉及与之相关的古礼问题。 一、战国秦汉时人的说法与后人的认识 关于成王即位时的年龄,战国秦汉间说法很多。因时代相同,则说法相近。 战国时人认为武王死,成王尚幼。《荀子·儒效篇》:“武王崩,成王幼”;《逸周书·明堂位》谓武王死,“成王嗣,幼弱”;《礼记·明堂位》亦同。
梁漱溟思想胚胎之发育及其影响——从《究元决疑论》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法   胚胎   佛教人生观   可思议   思想发展历程   梁漱溟   苦乐   决疑论   顺世   欲念  
描述: 目前学术界对梁漱溟的研究多侧重其文化思想方面。文化及其比较研究固然是梁漱溟理论体系中最成熟、最有影响的部分,但仔细考查梁漱溟思想的发展脉络,他关于文化的种种重要学说、关于“中国问题”的种种解决办法以及关于他由佛到儒的转变等等,都可以从他的早期思想中找到端倪。本文试图对梁漱溟的思想胚胎,即早期的佛教人生观予以剖析,可望揭示出他的思想发展之轨迹,以及对整个现代新儒学思想之发展的影响。 佛教思想在梁漱溟的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晚年还一再申述:“内心仍然是持佛家精神,没有变。变的是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梁漱溟早期佛教人生观中蕴含了以后思想演变、发展的种种内在契机。因此,研究梁漱溟早期的佛教人生观十分必要。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