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王廷相思想中的实证科学因素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廷相   阴阳二气   五行说   “德性之知”   实证科学   “五行”   水火   王氏   气论   泛道德论  
描述: 太虚始造化,一气判两仪。万形从此出,厥理亦随之。 耳目既已形,聪明乃因依。不有天地气,覆载安附诸? 理先气乃后,兹论委支离。习识痼真鉴,昏老尤难移。 知道古来寡,吾将铸钟期。(《王氏家藏集》卷九《咏怀》) 以上是明代中期杰出的气论思想家王廷相的一首唯物主义哲理诗,诗中表现了他坚持元气本体论的哲学立场,不以时论相转移,独自探索真理而寄希望于将来的高远情怀。王廷相的气论思想上承张载,但在心性论、认识论上与张载和程朱陆王的思想皆不相同。在宋明道学的泛道德论主导中国文化的发展时,他独到而深刻地指出:“世儒专言理一而遗理万,偏矣!天有天之理,地有地之理,人有人之理,物有物之理……各个差别。”(《雅述》上篇)这在中国哲学史上
略论王国维的审美境界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物观物   有我之境   艺术境界   “无我之境”   艺术思维   审美境界   境界论   “境界”   王国维   诗学  
描述: 境界论是中国诗学有别于西方诗学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理论,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它的产生、发展、嬗变、成熟的历程来看,其间融入了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和历代诗学家特别是皎然、司空图、苏轼、严羽、王夫之等人的诗学思想以及几千年来中国诗歌的创作实践。晚清的王国维,集历代境界说之大成,将其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完备化,终于建立起了一套深刻的,符合诗歌规律的审美境界论。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 格,自有名句。
司马迁的儒道思想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史公自序》   《史记》   道家   司马迁   儒道思想   孔子   汉初   司马谈   黄老思想   儒学  
描述: 自从东汉班彪提出司马迁“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其子班固稍加修正,改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以后,关于司马迁的思想究竟是以儒学为主,还是以黄老之学为主的问题,引起了后世长期的讨论,至今尚无定论。明焦竑说:史公“列孔子于世家、老子于列传,而且与申、韩相埒,亦曷尝先黄老而后六经哉!”清王鸣盛说:《太史公自序》述其父谈《论六家要旨》,“以明孔不如老,此谈之学,而迁意则遵儒。父子异尚……观其下文称引董仲舒之
禅与诗--温庭筠艺术风格成因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宗美学思想   宗密   温庭筠   弹宗   艺术风格   佛寺   禅定   禅与诗   佛教禅宗   “妙悟”  
描述: 温庭筠的生命历程中曾与佛教禅宗发生极为密切的关系,佛教禅宗思想对温庭筠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有唐一代,虽然是儒、释、道三教鼎立,但事实上佛教的发展最为兴盛,各种佛教宗派相继发展成熟。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而禅宗对封建上大夫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普遍而重要。许多著名诗人皆曾学佛参禅,如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皆与佛教关系密切,在他们的诗歌中
西安市出土的“正始三体石经”残石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体   熹平石经   古文经学   洛阳   正始   残石   公元年   陕西   省博物馆   出土  
描述: 一九四五年,西安市许士庙街小学附近,曾出土正始三体石经(康诰)残石一片,仅有表刻尚书,无背刻。(图版三之一)一九五七年六月,青年路西段挖修下水道时,于地下四公尺三寸处,又挖出正始三体石经残石一片,表背都有刻字,已移存于陕西省博物馆。案:儒经刻石,始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一七五年)其后六十余年,即有正始三体石经之刻。这是因为“汉魏之交,古文经学已盛行,而熹平石经,都是今文,没有古文,所以在正始年间,(公元二四一年)又刻“尚书”和“春秋”两部古文经,与汉石经同立于洛阳之太学”。所谓“又立一(三)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正字”。因魏时刻的石经是古文,非人人所能认识,故在每一古文之下,加入小篆、隶书;因之,后
也释多友鼎铭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目字   京师   公刘   重文   泾阳   旬邑   朔方   周王   禹鼎   戎狄  
描述: 陕西长安下泉村出土的多友鼎,是一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物。田醒农、雒忠儒两同志在《人文杂志》1981年第4期上作了介绍和考释。李学勤同志在同刊同年第六期上也发表了详细的考释文章。这里仅就鼎铭释文和西周时猃狁入寇出入地的问题谈一点认识。 多友鼎铭文共二十二行,有重文一,合文一,共二百七十七字。第六行一数目字中间空缺一个十位数,细审器铭,系原铸就缺,因此不应按缺字计算字数。鼎铭共两个王字,按语气都应是重文。如果将两个王字都按重文计算则全文应是二百七十九字。
毛诗序略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者   东海   子夏   孔子   文王   王安石   孟子   黄以周   子曰   经典释文  
描述: 西棠案:毛诗有大小序之别,先儒称之,又复强为之名,于是起讫,亦多自以意定,此当为说者一也。大小序之说者,昔贤论议尤歧,其立论之先后,及其是非之辨,樊然殽乱,郅不显憭,此当为说者二也。若毛序之伪、当别为条辨,兹亦略述之。作毛席序略说。毛诗之序,其作者非一人,故有大小之分,然有谓之小序、大序者,有谓之古序、续序者,有谓之前序、后序者,有谓之首序、下序者,复有以小序为大序,大序为小序者,综其名称,约有六说,共为八名。一、经典释文关睢序下云:旧说云:起此“关睢,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国焉”,名关睢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讫末,名为大序。沉重云: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不尽,毛更足成之。或云?小序是东海卫敬仲所作。今谓此序止是关睢之序,总论诗之网领,无大小之异。
论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结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心   城邦   中国传统伦理   传统伦理精神   社会秩序   三维结构   中国伦理   道德性   道家伦理   儒家  
描述: 一、传统伦理精神的三维结构 从中国文化生长发展的过程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由儒、道、佛为主干结构,融合兼摄其它文化形式而形成的结构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既体现了这三种文化各自的精神特点,但在总体上更体现了这个结构系统形成的整体文化特质。
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悲剧意识的价值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作家   巴金   新时期文学   悲剧价值   价值内涵   悲剧意识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   生命的悲剧性   郁达夫  
描述: 一 悲剧价值的确立与追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儒道并重,儒家有诗教传统,重艺术的伦理价值,孔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老庄的道家追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无为”之美,他们都强调美与真、善的合谐美。叙事文学的悲剧也表现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大团圆”结局。古代有悲剧存在,但不把悲剧作为一
读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先生百周年诞辰纪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纲》   鲁迅先生   年诞辰   司马迁   《鲁迅全集》   汉文学   文学史   作品   渊源流变   屈原  
描述: 《汉文学史纲要》这部鲁迅著作,一向不曾为读者所重视。我之读这部书,还是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为了批判四人帮在批儒评法中对鲁迅所进行的肆意歪曲时,才把它浏览一过,觉得里边极多精义卓识,但还没有深读。直到最近,才重新加以仔细的研索,深深感到这部著作,其论述虽限于从先秦到西汉,但它却处处显露出作者的真知灼见,从而为我们树立了研治文学史方面的范例。现借纪念鲁迅先生百周年诞辰之际,来谈谈自己对它的点滴体会。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