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简论司马相如散文的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南夷   刘勰   中郎将   司马相如   辞赋家   巴蜀   散文   耆老   汉文学   《封禅文》  
描述: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我国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其代表作《子虚赋》和《上林赋》等将汉赋推向了高峰,使这种文体成为一种固定形体。扬雄推崇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赏,相如入室矣。”(《法言·吾子》)鲁迅说:“赋莫若司马相如”(《汉文学史纲要》),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化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对外贸易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影响   文津阁   杜甫诗   《资治通鉴》   汉文学   文化思维   杨绛   余秋雨   学术交流   中国数字出版  
描述: 韩学者:1483年杜甫1400多首诗歌已被翻译成韩语近日,由韩国汉文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主办的韩国汉文学会2014年国际学术大会在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韩国的近百位学者齐聚杜甫草堂,就"东亚视野中的杜甫诗学"这个话题展开学术交流和研讨。"言诗不及杜,如言儒不及夫子。高丽王朝中期的文人崔兹曾经如此将杜甫与孔子相比,可见杜甫的影响力。"第一
韩国汉文学之祖―崔致远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崔致远   唐末   韩国   文士   儒释道   汉文学   辞赋   《桂苑笔耕集》  
描述: 崔致远是唐末来华的著名新罗文士,留唐十六年期间,他先后擢进士、寓洛阳、任县尉、做幕僚,“一身遭遇,万里光辉”(《桂苑笔耕集》卷二2(《谢许归觐启》)。他一生生活于两个国度,对中国的儒释道思想、诗文辞赋与书法棋艺等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成为统一新罗时期(669-935)最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文学家,在中韩关系史、朝鲜汉文学史、朝鲜学术思想史上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崔致远的生平事迹崔致远字孤云(一字海云),新罗王京金城(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沙梁部金鳌山一带人。他于新罗宪安王元年(857,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出生于一个中小地主家庭,为苏伐都利公第24世孙。崔致远的家庭属于新罗六头品阶层,社会地位不高,家境也较清贫,但他天赋颖慧,“精敏好学”(《三国史记》卷四六本传),“风仪秀丽”(朝鲜成汝信《浮查集.崔文昌赞》),曾受到了良好的儒学与汉文学教育,从小就树立了西浮沧海、入唐游学的远大志向。崔致远于新罗景文王八年(868,唐懿宗咸通九年)12岁时随商舶渡海入唐,其父崔肩逸送别时曾有“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往矣勤哉,无隳乃力”的训励。崔致远年少来华后,在唐都长安度过了6年艰苦勤勉的求学生活,提高了汉学素养...
鲁迅在文学史上对法家人物的正确评价——读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评价   鲁迅   历史人物   史纲   法家人物   文学史   汉文学  
描述: 编写文学史也和其他历史一样,首先要解决用什么立场、路线、观点和方法处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问题。我国历史上历来存在着尊儒反法和尊法反儒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和路线的斗争。历代反动派都尊儒反法。他们蹂躏历史,伪造历史,歪曲和丑化法家,颠倒和掩盖儒法斗争的真相和本质。
西汉文人地位与西汉文学的变迁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枚乘   司马相如   东方朔   地位   汉文学   辞赋   西汉中期   汉王朝   文学家  
描述: 在刘邦等人建立汉王朝的过程中,文人的地位有着戏剧性的变化。《汉书·郦食其传》载沛公麾下骑士之言,说“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果然,郦食其谒见沛公时,“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同书《陆贾传》又载,“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文人的尊严在统治者的戏弄谩骂声中扫地以尽,如此下去,自然不利于文学发展。但是,正如陆贾所言,刘邦“马上得
读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先生百周年诞辰纪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纲》   鲁迅先生   年诞辰   司马迁   《鲁迅全集》   汉文学   文学史   作品   渊源流变   屈原  
描述: 《汉文学史纲要》这部鲁迅著作,一向不曾为读者所重视。我之读这部书,还是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为了批判四人帮在批儒评法中对鲁迅所进行的肆意歪曲时,才把它浏览一过,觉得里边极多精义卓识,但还没有深读。直到最近,才重新加以仔细的研索,深深感到这部著作,其论述虽限于从先秦到西汉,但它却处处显露出作者的真知灼见,从而为我们树立了研治文学史方面的范例。现借纪念鲁迅先生百周年诞辰之际,来谈谈自己对它的点滴体会。
漫谈日本汉文学名著:《拙堂文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籍记载   唐宋八大家   宫廷   长安   古学   使节   汉文学   汉文化   文化传入   典籍  
描述: 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为时甚早。据日本史籍记载,应神天皇十五年(284)便有中国的典籍传入,因朝廷的重视,大阐儒风,文教之兴,实由于此。此后,随着时代的进展,中日两国的交往,日趋频繁。尤其中国在李唐之际,国力鼎盛,文化发达,日本派遣使节、僧人、留学生来长安学习,为数甚多。从此之后,汉文化在日、开花结果,而日本的汉文学,亦随之发荣滋长,各体皆备,各呈异彩,构成日本文学史最光辉的一页。日本汉文学历奈良(710—794)平安(794—1192)两朝宫廷贵族文学、镰仓(1192
西汉文人地位与西汉文学的变迁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枚乘   司马相如   东方朔   地位   汉文学   辞赋   西汉中期   汉王朝   文学家  
描述: 在刘邦等人建立汉王朝的过程中,文人的地位有着戏剧性的变化。《汉书·郦食其传》载沛公麾下骑士之言,说“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果然,郦食其谒见沛公时,“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同书《陆贾传》又载,“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文人的尊严在统治者的戏弄谩骂声中扫地以尽,如此下去,自然不利于文学发展。但是,正如陆贾所言,刘邦“马上得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