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试析唐末外丹术衰落的原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末   外丹术   原因   衰落  
描述: 唐末道教外丹由盛转衰的事实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从外丹发展的必然性方面看,外丹理论发展到极致缺乏新的突破;炼丹实践与长生成仙目的存在的矛盾越来越突显,引发对外丹术的反思;融合儒释道思想的内丹理论基本完善,为取代外丹做了理论准备.从历史发展的偶然性看,随着唐末社会的不稳定,以及外丹术弊端的不断暴露,许多帝王服食丹药中毒而死,直接导致外丹术的衰落.
仍闻吐握延儒素,犹恐民疵未尽知——唐末文人的讽喻心态面面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末   现实主义   心态   讽喻  
描述: 晚唐后期,国祚将尽,笼罩于世纪末的悲哀的唐末文学中依然有一股以道统为己任的讽喻现实主义诗流。这些文人致力于揭示时代矛盾和动乱,将讽喻的锋芒指向皇宦、朝臣和藩镇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弊端,丰富了反战乱、反苛政、反暴虐、反贫富不均之类的传统题材。本文以人为纲,试图鲜活展现唐末文人讽喻的种种心态。
晚唐儒士林慎思補論——以《伸蒙子》爲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末   槐里   唐懿宗   伸蒙子   唐五代   林慎思   進士   咸通   有孚   國政  
描述: 人物的政治思想,即辟專章從爲政、用賢、明人性、維持秩序等幾方面對林慎思的政治思想加以詳細介紹1。蕭公權先生則對林慎思思想有極高的評價。蕭先生名作《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能列於目録者整個唐五代時期不過儒家韓愈、柳宗元、林慎思及道家元
文化战略视野下的当代中国佛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略地位   唐末   儒道两家   战略视野   历史机遇   中国佛教   三教合一   儒释道   圆融   蜂拥而入  
描述: 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一千年的发展,到唐末以后实现了中国化转型,并最终与儒道两家圆融共处,形成稳定、和谐、有机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又经过一千年的延续,随着国门的打开、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结构的转型、西方文化的蜂拥而入,原有的儒释道三教并立互补、会通共存的文化格局迅速瓦解,新的文化格局在新的社会体制酝酿之时也正在形成之中,佛教的文化角色和文化定位也面临新的调整,中国佛教的文化安全与
书法绘画小品第十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仝   唐末   荆浩   洪谷子   水墨山水画   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匡庐图   绢本设色   表现技法  
描述: 高一百八十五点八厘米,宽一百零六点八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荆浩《匡庐肉》绢本设色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河南沁水人,一说河内人,业儒,博通经史,逄唐末之乱而隐居太行山之洪谷,躬耕以食,诗画自适,他摒弃功名富贵之类的杂欲,毕生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和研究,针对当时北方山水画重笔见骨而南方山水画重墨多肉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将笔与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山水画自产生以来表现技法上的最大难题。正是在荆浩的水墨山水画新格影响下,关仝、李成、范宽继踵而起,形成了五代北宋山水画的鼎盛局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院的《匡庐图》,尽管不能肯定是荆浩真迹,却颇富彼时气象,令人遥想其道夫先路之功。
韩国汉文学之祖―崔致远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崔致远   唐末   韩国   文士   儒释道   汉文学   辞赋   《桂苑笔耕集》  
描述: 崔致远是唐末来华的著名新罗文士,留唐十六年期间,他先后擢进士、寓洛阳、任县尉、做幕僚,“一身遭遇,万里光辉”(《桂苑笔耕集》卷二2(《谢许归觐启》)。他一生生活于两个国度,对中国的儒释道思想、诗文辞赋与书法棋艺等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成为统一新罗时期(669-935)最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文学家,在中韩关系史、朝鲜汉文学史、朝鲜学术思想史上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崔致远的生平事迹崔致远字孤云(一字海云),新罗王京金城(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沙梁部金鳌山一带人。他于新罗宪安王元年(857,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出生于一个中小地主家庭,为苏伐都利公第24世孙。崔致远的家庭属于新罗六头品阶层,社会地位不高,家境也较清贫,但他天赋颖慧,“精敏好学”(《三国史记》卷四六本传),“风仪秀丽”(朝鲜成汝信《浮查集.崔文昌赞》),曾受到了良好的儒学与汉文学教育,从小就树立了西浮沧海、入唐游学的远大志向。崔致远于新罗景文王八年(868,唐懿宗咸通九年)12岁时随商舶渡海入唐,其父崔肩逸送别时曾有“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往矣勤哉,无隳乃力”的训励。崔致远年少来华后,在唐都长安度过了6年艰苦勤勉的求学生活,提高了汉学素养...
黄巢爱儒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末   封建社会   起义军   考辨   儒生   李唐王朝   知识分子   农民战争   黄巢起义   夫子庙  
描述: 唐末黄巢起义军对待儒生(即知识分子)的态度是爱护还是反对,这是关系到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军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把这个问题弄颠倒了。例如,我们翻开有关研究农民战争的文章和专著,无一不把儒生(即知识分子)和封建官僚、恶霸地主排在一起,列为农民战争打倒的对象。诚然,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地主阶级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但是,农民没有文化并不等于就必须反对文化,甚至毁坏文化。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应该说是仅次于衣食住的。即使在农民群众鋋而走险与地主官僚展开生死决战的年月,起义军里也没离开过知识分子的参谋作用。刘邦、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如果没有知识分子发挥作用,能夺取全国性的胜利吗?!现以黄巢起义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为例,考辨如下。
宋代医学教育的新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教育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政机构   理论考试成绩   唐末   鼓吹局   上舍生   《难经》   医学理论知识   医学教育   管理教育   《素问》  
描述: 在唐代发展起来的、初具规模的医学教育,经过唐末及五代十国的纷争而衰落了。北宋统一政权建立以后,政治、经济的发展,急需有教养的医生。宋代一些有见识的政治家,主张在发展学儒经的太学的同时,积极兴办医学教育。宋代的统治者采纳了这些建议,使医学教育有了新的发展。第一,宋代的医学教育逐步从政府的医疗机构中分离出来,纳入了国家的官学系统。这一体制的改变,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虽然医学在发展生产,提高军事效率,安定人民生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当时社会上层中却严重地存在着轻视医技的思想。庆历四年(一○四四年),宋仁宗曾批准范仲淹在武城王庙为自学医学的人开设《素问》、《难经》讲座的建议,竟遭到了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国子监的官员的反对,认为武城王庙是专供儒者讲学的,不能让医官在此讲授医技,从而强行将医学讲座移至“每日教乐”的鼓吹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