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杨时儒学思想探析
作者: 包佳道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验未发   杨时       儒学  
描述: 杨时儒学思想承二程,认为儒家有着孔孟宗传的道统,儒家圣学是求道、行道的学问。他以"无适而非道"来阐发程颢的道论,突出求道不离"洒扫应对"的生活伦常、行道即是"行止疾徐"的生活日用;在求道的工夫上,他综合程颐"格物"说、程颢"反身"说,而最终以"体验未发"的内向反身的直觉体验作为工夫要诀;他强调知止而至,在知的基础上须作行的工夫,他阐发程颢"诚敬"和"廓然大公"的工夫,强调"执中"的"精一"之功,其主要诉诸"尽其诚心而无伪"、"公天下之好恶而不为一己之好恶"的"直"的工夫。杨时等程门弟子阐扬洛学的努力,至其
二程对儒学易简性的阐释及对陈白沙儒学的影响
作者: 刘红卫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简   二程   陈白沙   道物无对   儒学   勿忘勿助  
描述: 二程对儒学易简性的阐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日常生活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是一个自然的顺理推演的过程,无需任何的助长;其二,程颐将“闲邪存诚”解释为“闲邪”即“存诚”,“闲邪存诚”的工夫在“闲邪”“主敬”,“主敬”则自然“存诚”,“存诚”是一个无须用力的易简过程;其三,程子提出了“道物无对”“物各付物”的观点,对人与物的关系进行了易简性阐释。二程对儒学易简性的阐释对陈白沙的心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陈白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勿忘勿助之间”为特征的易简的体证工夫论。在人与物的关系上,陈
《淮南子》伦理思想:道、儒、法之融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伦理思想   思想融合   法家   儒家   《淮南子》  
描述: 《淮南子》将思、史、事三者相结合,力求寻找理论思考、历史经验及现实需求之间的联结点,为无常生活提供可循之“常”。为此,《淮南子》既传承了道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观念及精神气质,包括以自然为核心、万物的视野、反思批判精神与反本的指向。同时,它又站在道家立场上,借己与群的不同需求、个人道德和社会伦理之分,给予其他各家思想发挥作用的空间,吸收各家伦理思想来弥补道家力有未逮之处,通过思想融合完成治“伦理之序”之目的。
王安石“儒体佛用”的心理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王安石   心理分析   儒学  
描述: 在处理佛儒关系方面,王安石绝对是宋儒中特立独行的一位,他一生经世致用,同时又耽于佛教。这一矛盾现象,学者们历来都从哲学上进行诠释,但对造成他融儒、佛于一"心"的心理原因却很少涉及。从需要层次、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心理阈限与自我防御机制、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心理角度分析,王安石集儒佛于一"心",看似矛盾对立,实则和谐统一,这为理解其复杂的哲学思想提供了心理学参考。
瞿秋白之幸福气象:“疏离型”幸福的圆融形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瞿秋白   圆融形态   “疏离型”幸福  
描述: 瞿秋白有着自身独特的心理嬗变和奋斗历程。这一历程使他的“疏离型”幸福观以其独特的文化气度呈现出别样的幸福境界,文化气度源于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架构,幸福境界也随幸福形态的交叉转变而体现出层次性和融合性。以赴苏联考察学习为时间节点,表现出的传统和现代前后两种“疏离型”幸福形态,共同构成了瞿秋白宏大磅礴的幸福气象。其中,“疏离型”幸福的传统形态以其作为“旧士文人”的特殊身份和独特境遇,展现出既有儒家、也有道家、还有佛家的人生圆融智慧和“即世间而出世间”的弹性幸福境界。激扬的个性、文人的情怀和边缘化的立场既体现疏离特性,又突出生态圆融,更彰显幸福形态,是得以窥探其人生轨迹的三个典型方面。
“造化何在,吾心而已”——张九成理学体系建构特点及其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养理论   张九成   理学  
描述: 张九成理学思想特点鲜明,被黄宗羲视为“陆学之先”,其理学思想体系构建完整,从“天人一心,本无彼此”的修养工夫的立论,到内省慎独学说的发明,张九成建构起了一个兼具儒释特色的体用咸备的思想体系,是二程之后理学向“心学”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儒、道、释对音乐本质认识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本质  
描述: 儒、道、释三家囿于各自的哲学基础 ,在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上 ,立足点各有偏重 :儒家推崇理知 ,把音乐看作一种完善道德规范的途径 ,一种获得灵魂内省的把握 ,一种对社会大众教化的工具。而道家更强调音乐的自然特性 ,将音乐的本质虚无化 ,认为音乐实际乃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相辅相成的内觉视象的特殊形态。作为在长期发展中被中华传统文化逐步融合渗透的外来宗教文化的佛教 ,它对音乐本质的认识可以说是虚无中不失世俗的功利、空泛中蕴含精神的诱导 ,体现着一种追求神圣与肯定世俗的矛盾 ,最终不得不沉沦为一种宣教辅教的方式。
太极动静问题比较研究——从朱熹到李滉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李滉   薛瑄   曹端   太极动静  
描述: 太极动静问题是自周敦颐“太极动而生阳”思想提出以来,宋明儒家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朱熹视太极为至高本体,然而在其广大精微的思想体系中,太极动静问题存在双面性。这也给后儒,尤其是曹端、薛瑄等人造成了理论诠释上的诸多困扰,为此,他们二人提出了“活理”思想,认为理自身可以动静,从而提升了太极或理的能动性。韩国学者李滉提出了“理自会动静”的理动论,在解决了朱熹太极动静思想双面性问题困扰的同时,也为自己“四端”“七情”的性理学体系建造了通畅的诠释路径。
简论道教对苏辙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道教   苏辙  
描述: 纵观苏辙一生,以儒为宗,兼融释老,晚年作《老子解》,道家思想对其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苏辙与道教的因缘、人生观、政治观、修炼道术等四个方面。苏辙其人生于崇道重镇蜀地,且天性近道,仕宦生涯中以不为外物所役、自然无为的道家思想作为人生观。在政治上,苏辙将道家思想视作儒家思想的补充,认为其同样有治世之功用。在实践上,苏辙修行道教内丹术以强身健体。
宋濂的吕学渊源与散文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学渊源   散文理论   宋濂   吕祖谦  
描述: 明代理学家、文史学家宋濂远师南宋吕祖谦,是吕学的第六代传人。吕祖谦的学术思想对宋濂的学术和文学思想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吕之嫡派”,宋濂在学术思想上继承吕祖谦,将“天理”和“心”相贯通,主张“调和朱陆”,推崇“事功之儒”;并绍吕学以“续中原文献之统”为己任,以儒为本兼通诸子经史,积极地编撰经史著作。在散文理论范畴,宋濂亦受吕学“续中原文献之统”思想的影响,重视“以群经为本根,以迁固二史为波澜”的观念,主张学文首当以六经为宗,要求学文者在宗经的同时,从创作技巧和风格上向司马迁、班固借鉴“史家笔法”,“不溺于文辞”;他自己“为古文辞”时,就“粹然不失儒者渊源”,体现了吕氏遗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