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后儒学、微观权力机制与道德构建
作者: 高丽萍   高立明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学   道德构建   后儒学   微观权力机制   儒学  
描述: “后儒学”反对“新儒学”和“国学热”中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的认知模式,避免对所谓文化本原无条件回归等本质主义作法,强调道德和思想的历史性、物质性和过程性,与福柯的微观权力物理学一样强调日常生活中各种规范在构建主体的过程中的作用。这为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道德和思想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借鉴。
论儒学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历史地位
作者: 孙铁骑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史   历史地位   中国梦   民族复兴   儒学  
描述: 只有明确儒学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的特殊历史地位,才能理解儒学区别于西方文化的独具特质,从而给儒学复兴以合法性依据。儒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与身份认同的基础,是抵御外族文化入侵的核心力量,是维护中国社会安定和谐的精神力量。没有儒学的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乡村儒学”如何发展——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为经验教训
作者: 李卫朝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府   乡村建设   梁漱溟   乡村儒学   人生向上之意   农民  
描述: 在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潮流中,适时兴起的“乡村儒学”冀图重建儒学在乡村的教化体系,改变儒学目前魂不附体的状态,实现民族之“魂”与民族之“根”的重新对接,这在某种意义上承继了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未竟之志。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乡村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乡村儒学”应该以梁漱溟乡村建设为鉴,在之后的发展中,继续将“人生向上之意”贯穿其道德教化体系之中,借助政府而不依附于政府以避免“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关注农民的需求、开发农民的力量以避免“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
献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综述
作者: 刁生虎   王辰雨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献王   实事求是   文化传承   海外传播   当代应用   儒学  
描述: 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献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献王刘德的故乡沧州隆重举行。来自国内的1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献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届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120多篇,涉及献王治学精神、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河北儒家文化的地域发展、儒家经典的编辑整理、儒家文化的当代应用、儒家文化的海外传播等方面。本次论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必将对儒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易传》与文学文体
作者: 暂无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体     《周易》     《易传》      
描述: 儒家经典的特殊地位使得儒经的内容与形式深入人心,文体的创新与写作的尝试,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五经”的话语或结构方式。《易传》在文章体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易传》为解说之文,有较强的阐释性和论说性,多用对偶的方式、排比的句式、对问的结构,并表现出鲜明的论证特点,其《序卦》更是序跋类文的开山之作。因此,论、说、辞、序等文体的产生,都与《易传》有着直接关系。
北宋京兆府小学教学管理探析——以《京兆府小学规》碑刻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兆府   碑刻   学规   北宋  
描述: 北宋施行崇儒尊孔的文教政策,重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庆历兴学后地方官学发展迅速。《京兆府小学规》是北宋京兆府小学的办学规范,包含京兆府小学的生徒入学、课程学习和违规处罚等多方面的内容。通释和解读其内容,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北宋地方官办小学的教学管理情况,而且还有助于认识明清时期地方办学规范的渊源与变化,对当前的初等教育管理不失借鉴意义。
简析中华传统武德的儒文化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武德   内涵   儒文化  
描述: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华传统武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中华传统武德彰显了儒家"仁"的精神内核,蕴涵了儒家"义"的伦理精髓,富含了儒家"礼"的精神要旨,凸显了儒家重"信"的伦理观念,映示了儒家尚"勇"的仁德践履。当前,加强武德教育,对提高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代朝鲜中华文化血脉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朝鲜   中华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在朝鲜  
描述: 明代,随着大量中国书籍传入朝鲜及在朝鲜的广泛传播,朝鲜社会学习中华文化蔚然成风,出现了大量以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现象,从统治阶层对儒家思想的咀嚼与吸收、儒家文化向社会底层的推广与灌输、崇儒重教促进朝鲜民族文化进步、学习运用中国科学技术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已成为朝鲜文化血脉的文化本质。明代,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中朝友好政治关系,是促使这种文化本质产生的根本原因。
西汉时代对先秦诸子学术体制的变革调整
作者: 暂无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儒   《论六家要旨》   变革调整   《汉书·艺文志》   崇道   《淮南子·要略》   先秦诸子   尊经抑子  
描述: 春秋战国轴心期之诸子思想蜂出并作,为后世从学术文化上开出一个绚烂新天地。由于诸子思想理性之光动人神魄,眩人心目,当世很难令人普遍深入地予以把握。当纷乱扰攘过后,天下重新平定,乃有学者起而品味考量诸子成绩,于是出现《淮南子·要略》、《论六家要旨》及《汉书·艺文志》诸家之作。他们多是从大一统的文化视角,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的系统化、规范化的阐释总结。但经过武帝尊儒之举,已促成西汉时代对先秦诸子学术体制的变革调整,使尊经抑子格局最终确定,这在考量诸子的西汉著作中亦有反映。
试论民族融合对文化思想的催生与繁荣——以古中山国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家   民族融合   中山国   儒家   文化思想  
描述: 古中山国虽然是战国时期由白狄所建的国家,其文化思想却带有深刻的儒、墨色彩,而考古所见的种种器物又表明其带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这种杂糅的文化面貌为我们研究民族融合对于文化的影响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