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方以智的坎坷人生与书画风格演变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散文流派   桐城派   桐城文派   风格演变   方以智   程朱理学   坎坷人生   书画  
描述: 桐城位于安徽中部,接江趋淮,历史悠久,明清以降,程朱理学发展鼎盛,尊儒重教风气盛行。“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主盟文坛200多年。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号为一代文宗,被尊为“桐城四祖”。他们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考据、辞章,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形成统一系统的理论体系。而
从馆藏文物中刘海蟾形象变化看道教的世俗化倾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真五祖   道教   刘海蟾   金蟾  
描述: 刘海蟾是生活于五代末期的著名道士,他年少登科,官居相位,后受正阳子点化,遁迹于终南山下,后得道飞升,被道教全真派奉为“五祖”之一。其最初在绘画中多以蓬头的中年男子形象出现,而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其形象多被塑造成孩童,清代以后其民间形象在童子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夸张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俗气息。本文旨在通过刘海蟾形象变化的个案分析,研究自宋代以来道教的世俗化倾向和儒、释、道三教融合发展的趋势。
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音信仰   佛教   儒教文化   宗教  
描述: 本文从观音信仰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及影响入手,分析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特点,得出了观音信仰中国化和佛教文化儒教化的结论。
徽州地区石质牌坊病害机理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病害机理   地域特性   徽文化   构件表   儒家伦理道德   石质   建筑遗产   徽州地区   露天环境   酸雨频率  
描述: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文化底蕴丰厚,是明清徽商故里,是中国正统儒文化传承的典型区域,被誉为"东南邹鲁"。在徽州地区现存的建筑遗产里,徽州牌坊以其鲜明的地域特性,与民居、祠堂一起构成徽州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人文景观,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物化象征,浓缩了徽州建筑乃至徽文化的基本特质,可谓徽文化的缩影。现存的徽州牌坊长期处于户外露天环境,保存现状大都不太稳定,各种自然营力(日照、风、雨、生物寄
工笔重彩巨制恢弘-浅析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藏水陆画的艺术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俗生活   工笔重彩   水陆法会   色彩绚丽   宗教题材   绢本设色   敦煌壁画   佛教寺院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描述: 水陆画是佛教寺院举行水陆法会时所悬挂的宗教题材绘画,是集儒、释、道三教内容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创作。甘肃省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藏的73幅水陆画皆为明清时期遗物。绘画绢本设色,工笔重彩,笔法细腻,色彩绚丽,人物形象生动,被称为"流动的敦煌壁画",是甘肃河西地区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这些水陆画借助对宗教题材的描写,表现了民间世俗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研究佛教文化、民俗生活、宗
对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艺术特征的探讨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特征   大足石刻   宋代观音造像  
描述: 大足石刻是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敦煌石窟齐名的佛教石窟,始建于初唐,兴于两宋,明清仍有余绪。造像以佛教为主,兼有儒、道题材,其工程量之庞大浩荡,所有石刻造像共计五万余尊、铭文十余万言。在这些石刻造像当中,以观音造像的数量、题材最为丰富。她们多出自于宋代,雕刻精美、姿态各异、体态娴雅、眉目慈善,璎珞、衣饰、佛冠等各不一致,宗教性和艺术性兼备,给人留下非常深刻印象,是不可多得的佛教文化艺术瑰宝。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大足石刻的认识研究,首先简单分析了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建成条件,然后主要对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
宝石山石函路摩崖石刻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摩崖石刻   佛教   西湖   道教   儒家  
描述: 宝石山石函路摩崖石刻位于西湖北线断桥附近,在耸峭的崖壁上有着九块涉及儒释道三家学说及英文和数字内容的摩崖石刻。石刻内容丰富,史料价值甚高。本文试通过对这九处石刻材料的整理、总结,对其历史背景进行梳理,以期为以风景秀丽而著称的杭州西湖再增添一份历史的厚重。
新安巨擘查士标绘画作品赏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查士标   崇儒   徽商   作品赏析   文化底蕴   倪云林   白岳   外师造化   鉴藏   士绅名流  
描述: "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时代变迁,社会动荡,新安画家多游居乡野,以画自娱。古徽州文化底蕴丰厚,历来就有崇儒兴文的传统。时值徽商崛起,徽商贾而好儒,渐成尚古重教、鉴藏附雅的文化氛围,吴门的沈周、松江的董其昌、陈继儒等都曾来过徽州,留下墨宝佳作,并与当地士绅名流相过从,再加上徽州独特的自然风光,黄山白岳新安江,为画家"外师造化"提供了天然的蓝本。
新安巨擘擘士标绘画作品赏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时代变迁,社会动荡,新安画家多游居乡野,以画自娱。古徽州文化底蕴丰厚,历来就有崇儒兴文的传统。时值徽商崛起,徽商贾而好儒,渐成尚古重教、鉴藏附雅的文化氛围,吴门的沈周、松江的董其昌、陈继儒等都曾来过徽州,留下墨宝佳作,并与当地士绅名流相过从,再加上徽州独特的自然风光,黄山白岳新安江,为画家“外师造化”提供了天然的蓝本。
寓情于景 因心生境:董其昌及其《栖霞寺诗意图》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栖霞山   书画艺术   董其昌   巨然   书法   四大家   渲染   画坛   文人画   画格  
描述: 只要悉心鉴赏与研究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人们便不能不提及到当执晚明画坛之牛耳的文人画大家、“华亭派”领袖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后期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闵行)人。他自幼家境贫寒,发奋用功努力,《明史》卷二百八十八中有传,称其“天才俊逸,少负重名”。万历十七年(1589年),董其昌考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迁授编修。曾任当朝皇太子的讲官,后来出任湖广副使,再督湖广学政,又任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等职。期间几次退隐,又被重新启用,晚年曾任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卒谥“文敏”。 作为士大夫、文人的董其昌,个人学识渊博,自身阅历丰富,毕生受到过儒、道、佛家等思想熏陶,而且擅长绘画及理论。董其昌在山水画艺术方面,走的是广取博收之路,远宗五代以降董源、巨然、赵孟頫和“元四家”等南宗画格(其中实际上也兼及唐代李思训、宋代郭熙等北派名家的笔墨精髓),近受明代“吴门画派”等名家的艺术影响,从而集大成于一身。董其昌注重师法丹青传统,十分讲究笔墨韵致,文人气息浓郁,因此个人名声颇大,其画风曾被艺坛奉为“主流”、“正统”。明末理论家朱谋垔在《画史会要》中,赞誉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可见对其艺术评价极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