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宋代石窟色彩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石窟   风俗化   大足石刻   色彩观  
描述: 宋代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史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分布于两川的大足和安岳、陕西延安、浙江灵隐、湖南江永等地,尤其是重庆的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性,不仅堪为中国石窟艺术的辉煌总结,也是宋代石窟艺术的典型之作及设计意匠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其独特的色彩观及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作为宋代石窟艺术的缩影,在色彩设计上体现了形色同构、圣俗通约的特点。作为两宋的"时代色相",其色彩观念系统体系为历时性、规约性、共时性、经济性、技术性、感知性、无意识、比兴性;作为宋型文化思想的物质化承载,标志着佛教石窟艺术彻底完成中国化、风俗化和道儒石窟高度成熟化、体系化的历程。
大足石刻造像与三教融合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大足石刻   三教融合   艺术特色  
描述: 作为中国哲学思想史上三教融合后期发展阶段的重要实物,以宋代造像为主体的大足石刻,是佛教从世俗性佛教发展成为学理性佛教及儒佛道三教思想主流彻底交汇的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例证价值。
对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艺术特征的探讨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特征   大足石刻   宋代观音造像  
描述: 大足石刻是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敦煌石窟齐名的佛教石窟,始建于初唐,兴于两宋,明清仍有余绪。造像以佛教为主,兼有儒、道题材,其工程量之庞大浩荡,所有石刻造像共计五万余尊、铭文十余万言。在这些石刻造像当中,以观音造像的数量、题材最为丰富。她们多出自于宋代,雕刻精美、姿态各异、体态娴雅、眉目慈善,璎珞、衣饰、佛冠等各不一致,宗教性和艺术性兼备,给人留下非常深刻印象,是不可多得的佛教文化艺术瑰宝。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大足石刻的认识研究,首先简单分析了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建成条件,然后主要对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大足石刻书法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书法   大足石刻   价值与意义  
描述: 大足石刻书法是大足石刻有机组成部分,真、草、行、篆、隶诸体完备纷呈,北碑与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与名家交相辉映,时代书风与地域特征精彩呈现,其创作、批评与审美价值从世俗的角度以艺术的方式完美表达出来,把神秘的儒、释、道"三教"和深奥的传统书法赋予了生活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大足石刻三孔雀明王艺术形态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态分析   大足石刻   孔雀明王  
描述: 大足石刻的孔雀明王像共有三尊,北山、石门山、宝顶山各一尊,由于雕刻时代不同其形态也有所不同。本文在微观与宏观、整体与部分的纵横坐标系中比较研究了大足石刻三尊孔雀明王像的艺术形态特点,阐释了大足石刻北山、石门山、宝顶山三尊孔雀明王像的共性与个性,并探究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与当时社会、思想形态之间的关系,说明南宋程朱理学的兴起与大足石刻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形成对大足石刻艺术形态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三教合一"看大足及安岳石刻造像
作者: 暂无 来源: 沙棘(科教纵横)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击石刻   三教合一   大足石刻  
描述: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为了能在中国本土传播,在传入过程中适应中国本土宗教发展要求与儒道结合.佛道儒三教本身所具有可融合互补之处,构成互为包容融合的基础.儒释道三教在对立统一中发展,构成了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凸现了那个历史时期总的文化特征.文章以大足和安岳石刻三教合一速像为分析对象,阐述大足安岳石刻三教合一思想.
文明的瑰宝——独具特色的大足石刻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俗生活   儒佛并存   大足石刻   发展  
描述: 大足石刻造像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充满着浓厚的世俗信仰和淳朴的生活气息,在内容和造像上,都实现了世俗生活及人们审美情趣的结合,并以其儒佛并存和丰富的内容屹立与于世界石窟艺术之林。
大足石刻与大足石刻铭文概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足石刻铭文录》   铭文   大足石刻  
描述: 大足石刻造像 ,据现存纪年造像镌记 ,开凿于初唐高宗永徽元年 ,然具规模的造像 ,晚唐方渐大兴 ,至南宋更达到鼎盛。今大足石刻名下 ,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唐、宋、明、清各代石窟 75处 ,像约 5万余尊。造像内容 ,儒、释、道“三教”并臻 ,而以佛教为最 ,佛教造像中又以密教为特色。大足石刻铭文 ,包括刻在大足石窟、古塔各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不同质地上的各类、各种内容的文字 ,概略而言可分为四大类。这些铭文 ,为大足石刻研究 ,乃至为中国石窟建设史、艺术史、宗教史及地方史的研究等 ,都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
大足石刻所见宋代的儒释教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宋代   佛教   大足石刻   儒家  
描述: 极盛于宋代的大足石刻,保留了大量有关宋代区域社会信仰的资料,其中尤以儒释互通的石刻变经、偈语、颂词等资料价值最大。佛教的地域系统要实现教化教众与俗众的目的,亦借助于世俗法制理念,遂使得佛教律法日益世俗化。
重庆之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足石刻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与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景区   国家   重庆市   AAA级   大足石刻   世界文化遗产   东方艺术  
描述: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著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