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代云南庙学建设及儒学发展对释奠礼乐的影响
作者: 洪江   郭亚非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影响   云南庙学   儒学   释奠礼乐  
描述: 释奠礼乐代表的礼乐文化是清代云南庙学实施礼乐教化的重要手段。清政府在恢复和拓展云南庙学以加强少数民族汉化过程中,力图运用以释奠礼乐为代表的儒学礼乐文化加强云南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传播,因此清代云南释奠礼乐传承发展既与云南庙学恢复及拓展密切相关,又与云南儒学发展的历史状况密切相关。
艺术家的可能性及其当代范例——以韩美林艺术创作为个案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公赏力   艺术家的可能性   韩美林   中国艺术心灵   中国古典艺术传统  
描述: 韩美林艺术大展提出艺术家的可能性问题。其艺术创作体现以视觉为主而又实现多门类和多媒介交融,古今中西雅俗纯实等多重价值打通,跨地域、跨性别、跨族群的普遍人道精神,亦儒亦道亦禅的外圆内方的文人心态等特点。这应主要来自于他以陶瓷创作为基础而生发的对整个中国古典艺术家传统及其精神的传承,更与中国艺术心灵传统自身在其民间艺术心灵层面的涵濡相关,在当代是要重新服务于中国艺术心灵或艺术精神本身内含的"藏修息游"等多维度交融的需要。得益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艺术门类贯通性和实际生活装饰性为特征的学院艺术生态,韩美林方能以陶瓷艺术为基业而涵濡成绘画、雕塑、书法和装饰等多门类贯通和富有装饰性和美化意向的艺术风格。韩美林艺术创作的目的应是与普通公民分享基于古典传统和民间智慧的实际生活美化方案并提供具有艺术公赏力的艺术品。当前有必要为韩美林式艺术家的新的生成和发展创造合适的社会文化生态。
“青”:中国文化艺术的底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中国文化   水墨画   色彩   艺术史    
描述: 在华夏文明与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以“青”为核心的字义集群。这与华夏上古时期先民们的生存环境及其对自然界植物矿物的观察命名与加工应用密切相关。“青”最初指一种植物色彩、形貌及从其中提取的颜料。运用于艺术,从史前的陶器时代直至明清的各门类艺术,在思想观念上与儒、道、释诸家学说相融合与衍化,并渗透于华夏民族的个体心理与民族性格,在传播方面辐射东西方文明体系。“青”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对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指称与命名、认知与表达、创造与传播的独特现象,它不仅成为独具特色的华夏文化表征,同时真正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底色。其不仅对中国艺术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更对世界文明的交通融合产生深远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大足石刻书法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书法   大足石刻   价值与意义  
描述: 大足石刻书法是大足石刻有机组成部分,真、草、行、篆、隶诸体完备纷呈,北碑与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与名家交相辉映,时代书风与地域特征精彩呈现,其创作、批评与审美价值从世俗的角度以艺术的方式完美表达出来,把神秘的儒、释、道"三教"和深奥的传统书法赋予了生活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宗教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承发展   书法艺术   宗教文化   文化遗产  
描述: 中国传统宗教儒、道、佛文化和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传统宗教利用书法艺术形式进行自身普及和文化传播;书法艺术则适时利用了宗教的平台与器物,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了更大的实用价值和作用,客观上也促进了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宗教文化影响书法审美习俗,宗教思想促进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标准的形成。当今时代,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书法艺术,与当代宗教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好的结合契机。正确对待宗教文化,利用当代宗教文化传播体系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共同繁荣将是非常有益的。
纳西族文化史的概念和几个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多元性   东巴文化   藏传佛教   汉文化   纳西族  
描述: 在纳西族语言中,没有与汉语、英语相应的“文化”一词。在东巴经典中,近似文化的词语“本里书母”意为“遗产”,而“都母”则泛指一切社会行为规范的来历和准则。纳西族文化有几个构成成分:其一,东巴文化为其主干;其二,包括佛道儒的汉文化,自明代以来传入;其三,藏传佛教文化。它们共同奠定了纳西人的宇宙观与人生观。清代“改土归流”,使纳西社会产生剧变,但融不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色却得到了强化,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广采博纳,使纳西族显示出开放整合的文化个性。
新平道教音乐、佛教音乐及其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乐   细乐   道教音乐   佛教音乐   洞经   锣鼓经   音乐活动   居士   佛堂   新平  
描述: 新平地处滇中与滇西南相互联系的交通要冲,比较分析其道教、佛教的音乐,对认识我省宗教活动的一些普遍规律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特点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看到宗教音乐活动对其它民间音乐活动的直接影响。
目连救母故事与白族的信仰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目连救母   信仰   白族  
描述: 目连救母故事在白族地区同样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故事中包含了大量白族信仰文化的内容 ,其中的神佛系统、灵魂观、三教合一思想、儒释合流倾向都反映了白族民众丰富的信仰文化体系。
试论图腾崇拜:傩祭:民族传统节日的演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火把节   原始宗教   祖先崇拜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传统节日   雅文化   图腾崇拜   彝族   楚雄州   马樱花  
描述: 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傩文化,记录着原始人类崇拜图腾,敬仰祖先、迷信鬼神而进行的摊祭、摊仪活动。这个活动从敬神纳吉,驱鬼逐邪到娱神娱克和娱神娱人的转换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一些地方的摊祭、摊仪不断吸取其它文化元素,如佛、道、儒等教规教义以及法事活动等,逐步发展形成了宗教气氛浓郁的滩戏。而一些较为闭塞的山区民族地区,摊祭、滩仪则和乡风古俗融为一体,逐步演变为地域性、民族性极强的民族传统节日。这种同出一源而分流为二的演变现象,至今仍然可以从滩戏的演出形式和众多的民族传统节日中找到它的轨迹。对于瘫戏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作了广泛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试图从图腾崇拜——滩祭——民族传统节目演变轨迹,对雅文化发展演变的另一分支,冒昧抛砖引玉,旨在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象研究滩戏一样,对这一摊文化现象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图腾崇拜与帷祭每个民族都经历过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氏族社会阶段。作为原始信仰的图腾,是原始人把对自然现象的恐惧和依赖幻化为神灵的自然崇拜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由自然转向人类自身,开始探讨本民族的起源的一次大的转...
端公戏与儒家伦理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规范   道教文化   《中庸》   《大学》   端公戏   封建统治者   儒家伦理   宗教信仰   《琵琶记》   儒家经典  
描述: 云南昭通地区的端公戏是由江西、四川传入的,有据可查的历史约六百多年。昭通端公戏的主干是正戏,亦称正坛戏,是滩坛法事中的主要关目。除正戏外还有耍戏一类,亦称春戏、花戏,大多是移植搬演地方戏曲剧目,此类端公戏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滩戏了。本文中所指的端公戏,是仅仅对正戏而言。端公戏的剧本有民间收藏的手抄本和坛师、艺人口述的记录本数十种。这些剧本能够体现出摊坛祭把的宗教目的与神魔故事、戏剧表现形式相结合的特点。从《礼请》、《凤凰营》、《游洞学法》、《大游黄花山》等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剧本来看,内容反映出巫滩与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的融合杂揉。道教文化是端公戏的土壤,道教的思想意识是端分戏的灵魂。佛教的因果、轮回等观念,也在端公戏中有所反映。在不少端公戏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那就是起劲地宣扬儒家伦理纲常;有的戏甚至于不顾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生技活扯地借人物之口来作一番说教。且看下面所举的几个例子:《礼请》是凡傩祭必行的重要法事,也是端公戏中起着中心环节作用的剧目,由金重、玉女、陈公老师请各方诸神降临法坛,既是庄严的仪式,又是以人扮神的表演。所请的道君、佛祖、儒圣被尊称为上三教的教主,孔子与太上老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