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融合儒佛 力斥排佛——印光法师思想评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光法师     因果报应   评介    
描述: 本文对印光大师的思想作了介绍和评论。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融合儒佛,以佛包儒,极力反对排佛、斥佛的思想。在民族危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反映出他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爱国主义情感。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初探:从乌贤大王图像及相关文本出发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   张胜温画卷   三足乌   三教合一   乌贤大王   大黑天  
描述: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是明代宣德年间宫廷写绘的一部修法仪轨经,现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作者不详,经文和附图的书绘者分别为明宫廷著名书法家沈度和画家商喜。内容兼涉儒释道三教,并非一部纯粹的密教经典。于此文中,笔者将以乌贤大王图像为线索,结合于云南发现的相关图像和文本对本经进行初步讨论,所述观点也并非定论。
境界之美:儒、道早期主体性审美体验比较刍议——以孔子、老子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社会秩序   审美体验   儒家   精神境界  
描述: 早期儒道两家在关心社会秩序问题的同时,出现了对精神境界审美体验的关注,虽然此时这一问题并不是他们关注的核心,但在他们的思想中已开始凸现。由于老子、孔子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本体论思想不同,导致对这一问题的切入点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从彼此的生命历程入手,分析主体性审美体验在各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对他们本体论的探讨,来谈在方法论上实现主体性审美体验的差异性。
儒道人学思想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返璞归真   克己复礼   人学   自然   天命  
描述: 老子道家和孔子儒家都是重人道并以人道为终极关怀的。其所不同的是,孔子儒家着眼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性的自由自觉,从而建构了一个以“天命”为本体,以礼乐文化的合理性为基础,以“仁”为价值中心,以“克己复礼”为价值实现途径的道德人文主义的人学思想体系。而老子道家则以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为基础,从而建构了一个以“道”为本体,以“自然”为本位和价值中心,以“返璞归真”为价值实现的自然主义的人学思想体系。二者之间的异质互补,为实现人性自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
佛本之争与佛道之争的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教   道教   文化的碰撞  
描述: 道教是汉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本教是青藏高原上的原始宗教,二者在其历史过程中都受到了佛教的重大影响。在佛教传入之时,道本二教同佛教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二者也存在着一些差异。道教从佛教身上汲取营养发展为与儒佛并立的成熟大教,本教最终被佛教所湮灭,表现出了文化交流的两种不同结果。
司空图《诗品》的审美张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力       司空图   诗品  
描述: 本文认为《诗品》中存在着阳刚与阴柔两种审美趣味之间的张力,指出这种审美张力的深层结构是崇儒济世思想与崇禅道遁世思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阐明了产生审美张力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最后对《诗品》中的张力美作了进一步分析。
老生代散文与儒家诚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忠信   儒家诚学   真诚   行笃敬  
描述: 文章通过对老生代散文文本的深入分析,阐明老生代散文与儒学诚学的渊源关系。老生代散文家都接受过比较正规的“国学”教育,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儒学诚学里“言忠信、行笃敬”的观点在老生代散文里体现得尤为突出。老生代散文里的“真诚”就是儒家诚学思想在当代“新时期”的翻版。这是老生代散文对传统文化承继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道德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神论   中国先秦   民本主义   儒家哲学   道德理性   道德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   孟子   伦理道德   人的价值  
描述: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神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思潮。它的基本思想是:承认人的自然本性,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格独立,提倡人的平等,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人文主义一直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后来,随着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文主义成为一种普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方人引以自豪的人文主义传统。中国与西方有着迎然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因而没有出现过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思潮。但是,中国古代是一个早熟的社会,中国早期文化博大精深,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中就已经包含了大量的人文思想,尽管这种人文思想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有着时代与阶级的本质区别,但仍不失为一种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芒的,对人类认识发展有巨大意义的思想。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先秦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非常重视对人的研究。他们的哲学以人为核心,以人伦道德为本位,全面地探讨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社会中的价值,人自身的道德本性以及怎样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价值等问题,其理论之深刻,论述之系统,态度之现实,内容之广泛,是同时代的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所无法比拟的。汉代以后,儒家哲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
隋唐哲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     儒学   心性  
描述: 本文指出隋唐哲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宗教哲学的突出地位,从而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的思想文化格局。隋唐哲学是繁荣的,儒家哲学在天人关系理论方面也有新的发展。然宇宙论和天人关系问题的讨论已不是唐代哲学的中心,最能体现唐代哲学特色和最高成就的是关于心性的学说,心性论作为人学形而上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学说,一种人生哲学。唐代的心性学说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向,成为宋明新儒学的源头活水之一。
书法创作的心理特征与个性漫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心理特征   书法风格   书法家   书法创作   艺术风格   激情创作   心理状态   书法艺术   审美倾向  
描述: 一作为我国悠久的书法艺术,以它惊人的生命力世代相继,并形成传统,一部书法史话可以引出历史上的众多政治家、文豪、雅士,乃至平民百姓,穷儒寒士等等,由于受一定的文化背景及教育环境的感染,书法的风格特点也多样化,如“雄健”、“豪迈”、“刚劲”、“朴厚”等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差异,众多的书法家,其技巧,表现手法经长期锤炼形成固有的模式,他们的作品具有个人鲜明的特点,而这些差异的产生就在于作者书写时的心理状志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笔者认为,对书法的认识也是如此。根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可以把书法创作时的心理特征分为三类:理智状态,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需要而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思想、行动加以控制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理智占支配地位;自由状态,这是人们经常保持的一种状态,理智与情感比较均衡,人的言行不须太多的主观控制,一切都顺乎自己的性情,自然而然地发生;激情状态,它是遇到重大、突发的事件,人受到强烈刺激而处于一种极怒、极悲、极喜等状态,达到难以自控的境地,这时人的言行主要受感情的支配。与三种心理状态相对应,书法创作可分为理智创作,自由创作,激情创作,为此,完成作品也可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