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孔子的责己思想及其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己复礼   反躬自省    
描述: 本文通过对孔子的成长环境、思想性格以及他所倡导的理论观点来剖析孔子反躬自省的深层原因和意义。总结了在孔子之后的历代大家对责己自问的继承和发扬。反映了儒学家们对于"仁"的不懈追求。
从《孔子诗论》所言《关雎》主旨看儒家的礼教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礼教思想   克己复礼   《孔子诗论》   《关雎》主旨  
描述: 期儒家对《关雎》的重视,反映了孔子希望“正夫妇”之礼的愿望,以及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并重视婚姻家庭伦理教化的观念。
儒道人学思想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疆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己复礼   人学   返朴归真  
描述: 老子道家和孔子儒家都是重人道 ,并以人道为终极关怀的。所不同的是 ,孔子儒家以宗法伦理为基础 ,追溯人的社会本性 ,从而建构了一个以“天命”为本体 ,以“仁”为价值中心 ,以“克己复礼”为价值实现
段正元儒学思想中的“学”与“教”
作者: 冯小青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我   段正元   克己复礼   民间宗教   儒教  
描述: 阐发出儒家“克己复礼为仁”之新义。“克己”是担当自己,“复礼”是实践礼,最终达到天地万物公共之“仁”,而实现“仁”的工夫论体系便是“为己之学”,段正元的言说理路是符合王阳明之心性学的,这就是段正元的“学
复礼、为仁、君子——孔子思想的三个支撑点
作者: 周山   来源: 2004年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仁礼   孔子思想   克己复礼   儒学   人格培养   君子  
描述: 礼,在老聃的思想体系中列在末位,即“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三十八章》)礼,仅仅处于“乱”的前沿;从某种意义上说,礼是乱的开始。然而,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列在最前沿,因此而构成以“礼义”亦即“仁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成为儒家的旗帜、儒学的灵魂。
南洋天地会神符以及其中的青莲教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与哲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信仰渊源   “教”和“会”   克己复礼   符式   神道设教   雷法  
描述: 自17世纪以来,南洋天地会从入会仪式到日常活动,除了祈请儒释道三教神圣与会党先烈鉴证异姓盟誓,建立保护开拓主权的凝聚力,会党内部也发展出各种专用的符咒,以应付从日常生活到对抗外敌的各种挑战,并由此合理化与神圣化组织本身乃至“反清复明”理想的存在意义。这说明天地会自命“顺天行道”,是有意识建构集体信仰,完成神道设教。而观察天地会从18世纪末一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屡次发生举事活动,也可发现各地天地会和青莲教之间一再发生“会”与“教”结合,其会众往往也可能是青莲教信众。由此线索探讨天地会入会仪式所用的净坛符、修身符、六丁六甲保身符,以及天地会在南洋召唤先烈助阵保平安的各种符咒,实可对照其信仰理念与青莲教同样是继承着“性命双修”、“气”与“物我感应”等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发挥。即使天地会内部陆续出现会党专用灵符,包括在南洋发展出各种有别于各个道派的应用符式,其制作与应用理念毕竟相仿于青莲教由道教继承的雷法传承。
《玻璃门内》中的中国元素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江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轻生重死   克己复礼   儒释道   忧患意识   崇尚自然   解脱  
描述: 夏目漱石自幼便喜欢汉学,汉学对漱石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的人生观上,也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因此笔者便以《玻璃门内》为例,探讨儒释道思想对夏目漱石的影响。
儒道人学思想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返璞归真   克己复礼   人学   自然   天命  
描述:克己复礼”为价值实现途径的道德人文主义的人学思想体系。而老子道家则以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为基础,从而建构了一个以“道”为本体,以“自然”为本位和价值中心,以“返璞归真”为价值实现的自然主义的人学思想体系。二者之间的异质互补,为实现人性自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
朱子对《论语•颜渊》“克己复礼”章的诠释及其争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历史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井履轩   解经原则   克己复礼   语言脉络   戴震   荻生徂徕  
描述: 本文主旨在於論証:朱子詮釋《論語》「克己復禮」章的整體涵義,以及後儒批判朱子學時所提出的解經原則,並分析他們按照各自提出的解經方法,此然誤解朱子對此章的解釋,故皆無法進入朱子學的詮釋之環,而且在他們企圖瓦解朱子學詮釋典範所提出的解經原則後,仍然無法解決經典解釋的歧異性。因此,本文第二節首先闡釋朱子「克己」、「復禮」、「為仁」的三個關鍵思想內涵,認為除了從《論語集注》了解此章意涵外,尚須從朱子相關解釋此章之著作來掌握朱子對此章的整體思想,方不致誤解朱子的關鍵思想。本文第三節舉出中日三位儒者作為批判朱子思想的代表人物,如清儒戴震,以及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儒者荻生祖徠、懷德堂的考證學者中井履軒等三位儒者對朱子的批判與誤解。三位後儒均認為朱子解經時,違背了使用「語言」的原則,一是以戴震為代表,認為朱子解經違背「援佛老之言而為儒家之言的忌諱」,曉致讓儒與釋老不可分別。其二是認為朱子解經違背「歷史語言的脈絡性」之解經原則,此又可分違背「孔子時代的語言脈絡」與違背「六經時代的語言脈絡」。履軒代表前者,後者以但徠為代表。本文結論,認為批判者此須能進入解經者的詮釋之環,而不只是提出解經原則來侷限解經者的自由,反而易流於「以其所知而害其所不知也」之病。
从颜子“复圣”之封号探讨其为学之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正修通识教育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回   好学   论语     克己复礼   颜子   孔子   复圣   安贫乐道  
描述: 顏子(註1)是孔門最好學之弟子,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卓冠賢科,優入聖域,短命而死,世人與孔聖咸嘆不幸:顔子沒而聖學亡,誰來續焰? 然顔子之死,聖道果真隨之而遠去乎?後人果真無福與於斯道乎?集衆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