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知天命”思想的历史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天命   天理   孔子  
描述: 天命观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开始,学者对其从未停下过研究的脚步,仅注疏集解便有百家之言。其中,“天命”这两个字更是在《论语》中反复出现,从古至今儒学者对“天命”的理解整体上以天命观为基准,结合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发展、深化。按照时间顺序将百家之解分析、比较、整理、总结,形成对“知天命”的综合认知。
利玛窦与理学:一个批评性的回应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理   内在   外在   上帝  
描述: 儒学的上帝观与基督教的上帝观是截然不同的:其一,儒学的上帝是内在于世界之中的;其二,儒学的上帝是服从于天理的,从而在逻辑上处于次级的地位。利玛窦的失败凸显出儒耶上帝观之间的巨大差异,真正深层面的儒耶对话恐怕只能产生于儒学与非正统的基督教神学之间。
黄宗羲天理人欲之辨——兼论其公私观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人欲   天理  
描述: 天理人欲之辨是黄宗羲思想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其传统的公私观念,这一公私观念与现代公私观念截然不同。如果说黄宗羲的传统公私观念是对宇宙整体的思考的话,现代公私观念则只是对宇宙片面理解的产物。我们最终会发现,黄宗羲依然是儒家学统的继承者。
黄宗羲的王霸义利之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人欲   天理   王霸义利  
描述: 黄宗羲的天理人欲之辨是其思想的核心。在此框架下,形成了他的王霸义利之辨和经史结合之学术倾向。一路探索下来,我们发现,尽管黄宗羲似乎带来了某种新的元素,他依然是儒家学统的继承者。反而是其继承者对他思想的误解和片面化,才演化成了他现今的"经世致用"者和近代启蒙者之形象。
谢良佐理学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穷理   下学上达   天理   谢良佐  
描述: 谢良佐的天理说以天人合一、与天为一为宗的,以仁诠释天理,提出了心为天之理的命题;在格物穷理的具体方法上强调对物理的研究与对性理的体察涵泳相依相成,主张从事上下工夫而非空想冥思,最终达到下学而上达
“作为天理的民主”:从《政道与治道》到政治儒学的开展
作者: 任锋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道   天理   民主   政道   牟宗三  
描述: 作为现代新儒家政治哲学上的一种概念突围,牟宗三先生的政道与治道论为现代秩序重构开辟出了一个本源性的理论再生视野。民主理念代表的公共精神被视作儒家天理意义上的现代秩序构造性原则。当代政治理论的发展为
朱子与海德格尔:“天理”与“存在”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天理   此在   存在   海德格尔  
描述: 的理学是心理学(余英时)等。牟系新儒家大有以“心性之学”,攀援陆王,越过朱子,直接先秦孔孟儒之道统(此乃自有公论)。朱子历千余年来,难有人望其项背。其天理观,720年后得到了海德格尔哲学之验证,海氏之
“元善”:程伊川“天理”思想特点及哲学旨趣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庙国子监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至善   天理   自由   程伊川  
描述: 程伊川对"天理"范畴的界定,在哲学与逻辑层面显得非常周密:天理无形、无终始,甚至"天理"观念"难为名状"。但天理是"实",不是绝对之空。因为有"实"的哲学特性,天理才能成为世界统一性的本体。需特别
从心、性、理三者的关系看朱陆心性思想的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山   朱子   天理   性体   心体  
描述: 朱陆心性思想的分歧,主要表现为二儒对心、性、理这三个概念的理解不同。在朱子看来,心是知觉之灵,统主性情,而性只是天理,心体与性体、理体是不同的。而在象山看来,心体、理体和性体都是一般物事,只不过
陈白沙心学与禅学之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主静   静坐     天理  
描述: 白沙之学,因主张「静坐」而见「此心之体J '与明初一 片「述朱」声的学术主流有所杆格,因而受到「流於禅学」之抨击, 观之宋明, r 是儒?是禅? J 乃心学学者最易招致之质疑,因此本文 拟藉由对白沙心学与禅学之辨,对此一问题有所探究与反思。文中 首就宋明儒学与禅学之辨论述之,并阐明白沙对於儒学与禅学之辨 的观点;次则陈述白沙学说所遭遇之质疑,并以胡敬斋及罗整苓对 於白沙之批判探究之;再则厘清白沙学说与禅学之异同并辨明之。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