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并非“反孔非儒” 徐萧《新文化运动并非“反孔非儒”,反倒促进了儒学的现代转型》
作者: 徐萧   来源: 文史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孔   古代社会   非儒   活跃期   社会规范   领袖人物  
描述: 《新文化运动并非"反孔非儒",反倒促进了儒学的现代转型》一百年前,中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狂飙,即"新文化运动"。普遍说法是,这场运动在倡导"科学"与"民主"的同时,主要内涵是"反孔非儒"。近些年,随着儒学的复兴,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割裂了中国人与传统的联系,应予以否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不认同此种观点。在新文化运动所批判的对象中,三个概念出现的频率很高,即"儒教""孔教""礼教"。其中"儒教"大致上包括了
儒家里的孝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椰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年之丧   孝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孔子   子女   父母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规范   孝道   儒家  
描述: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和滋润民族传统美德,使之几千年来能够得到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着民族的人格力量,厚载着民族文明的硕果,具有巨大的思想生命力,并成为历史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强大推动力。儒家"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宝典之一。孝出于天性
性理学下的朝鲜朝女性诗人作品之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理学   崇儒   许兰雪轩   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性诗人   少年子   程朱理学   女性地位   社会规范   知识女性  
描述: ,建国初期,统治阶级为了调整高丽末年混乱的身份秩序和社会制度,采取了斥佛崇儒的政策,并以从中国传入的程朱理学、宋明理学为蓝本,制定了符合其利益的新的家庭及社会规范,形成了朝鲜朝时期更为严苛的性理学思想体
向善也要会择善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母亲   至善   关键   三个原则   人性   孝顺   向善   孟子   社会规范   儒家  
描述: 做一件事,是善还是恶,标准何在?这是儒家的大问题。儒家有三个原则,第一是人性向善,第二是择善固执,第三是止于至善。人生下来就有人性,只要真诚,就有力量由内而发,自己设法行善,就算老师不教,照样可能按良心的要求来做,这是第一步;最后一步止于至善,也容易,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目标;其实关键在中间,一生都要择善固执。
荀子礼学的悖论与政治神话的发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社会契约   动因   道德范式   政治神话   意谓   人性恶   伦理   社会规范   圣人  
描述: 对荀子伦理及政治思想的论述,所在多有,我不拟累以篇幅。本文将着重讨论荀子在性论及礼论上的逻辑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必然的理论后果。就人性而言,荀子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性恶》言:“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在荀子看来,人都是生而自私自利的。其所以善,是后天积伪学习的结果。在此意义上,他说:“涂之人可以为禹”(同上),“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圣人者,人之积也”(《儒效》)。意谓人类均可通过善的累积这一量变达到质变而止于至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