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关于通识教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文人画家   色彩美   专业画家   “通识教育”   竹石图   以文   君子不器   李唐   顾绛  
描述: 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通识教育的国家。孔子的书中经常提到“博学”。《论语》中就有“君子博学以文”、“孔子博学”、“博我以文”、“博学而笃志”等等。这个“博学”就是懂得要多、要广,也就是“通识教育”。《论语·为政篇》还说:“君子不器”,即是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一个用途。也就是说,君子的知识不能狭窄,更不能单一。后来儒家公识“一事之不知,儒家之耻”。即是说,一个受教育的人,应该什么都知道。一件事、一个道理都不知道,就是读书人的耻辱。所以,中国在2500年前即注重“通识教育”。
画家本色是诗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论画   溥儒   诗词作品   吴昌硕   晚清民国时期   于明   丰子恺   张大千   吴湖帆  
描述: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李叔同、吴湖帆、溥儒、丰子恺、张大千等,分别以自己的实践为这种传统踵事增华。可惜的是,近数十年来,诗人大多不谙绘事,书画家书写的也多是前人的诗词作品,很少有自己的原创。
写意花鸟画的审美要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物质形态   意象造型   形式语言   半抽象   写意画   多元共存   审美标准   花鸟画创作   写意花鸟画  
描述: 当代美术界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多元时代,艺术应当多元共存,标准也应该多元,多元也就意味着“审美标准”的模糊,没有标准,也就没有了坐标,我们学习绘画就会无所适从。难道艺术真的没有标准了吗?答案是有。那是什么呢?是由人类生命历程中积淀下来的生命体验,这些体验再由思想家提炼概括而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文化共识,这些文化共识是什么呢?在中国就是儒、释、道精神,而这些精神的精华都凝炼在物质形态的艺术作品当中,包括文学、诗词、绘画、书法、雕刻、工艺、
燦然古色 渊乎古声——记顾飞先生其人其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采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师范学校   个人画展   1934年   文史研究馆   美术学校   抗战时期   爱国诗人  
描述: 顾飞简历(1907—2008)著名女画家、诗人。原名慕飞,号默飞,生于浦东南汇,为著名翻译家傅雷之表姐。她早年随大哥顾佛影学诗文,毕业于南汇城南初级师范学校。1928年拜黄宾虹为师,专习山水画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高手林立、名家辈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陆俨少   石鲁   高剑父   钱松喦   名家辈出   陶冷月   张大千   傅抱石   黄君璧  
描述: 胄、吴冠中等。山水画大家有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吴湖帆、陆俨少、贺天健、黄秋园、刘海粟、钱松喦、黄君璧、陶冷月、张仃、金城、袁松年、吴石
浅析当代中国最值得关注的画家
作者: 暂无 来源: 乡音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溥儒   大师级人物   吴昌硕   画史   贾又福   王西京   张大千   傅抱石   中国画坛  
描述: 在近现代的中国画坛上,有两个时期最值得关注。其一为民国时期,诞生了诸如张大千、齐白石、溥儒、吴昌硕等大师级人物。其二为新中国建国后的30年,涌现出像黄宾虹、傅抱石、黄胄、王雪涛、徐悲鸿、李可染等名垂
道者是大苦的觉悟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物我两忘   时代巨变   沧桑感   金刚杵   赵望云   长安画派   吴带当风   正邪   康定斯基  
描述: 富贵不求道,道者是大苦难的觉悟,古今中外艺术大师都经历了这一过程。道需要顿悟,道就是隔一层纸,一捅就破可登堂入室,对无缘之人,你就是读一辈子书,道还是隔了一堵墙。历史已证明:人生有三大境界,最高境界是宗教(中国的儒、释、道),其二是艺术,第三是政治。作为一名画家当然是寻道。一个朝代政治能维持几百年,一件好的艺术品能赏心悦目千年,而道的境界跨越几千年
胸中藏丘壑,山水有清音——浅读田占峰的水墨山水
作者: 暂无 来源: 企业观察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丘壑   黄宾虹   嵩山   取势   或曰   中国画   花鸟   文人画   水墨山水  
描述: 世之谓中国画者,常有主次之论。或曰,中国画,山水居首,人物次之,花鸟再次之;或曰,山水第一,竹树兰石次之,人物花鸟又次之;又或曰,画家应以山水为主,人物花鸟兽畜,尽在图中以为点缀。"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以一管笔拟太虚之体""以一点墨摄山河大地",文人画士推崇的也都是山水画。无他,盖山与水者,一静一动,一阴一阳,恰与先贤追儒慕道之秉性相通耳!
解析“六要论”对中国山水画的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行山   黄宾虹   艺术境界   意义   中国画   意境自然   写生   六要   笔法   中国山水画  
描述: 荆浩,字浩然,沁水(今山西沁水)人。唐末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业儒,通经史,著有《笔法记》。是身体力行深入自然造化对景写生的早期大家。如其《笔法记》中云:"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钲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①《笔法记》的意义之一
浅谈阴阳法则在山水瓷画创作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阴阳之道   阴阳观   老庄思想   画面   瓷画   阴阳辩证   中国画   创作   中国山水画  
描述: "阴阳"一词源于被誉为五经之首的《易经》,虽古时候其被示作卜卦之用,但其所包含的阴阳辩证理论思想成为最早的辩证理论指导思想,如后世的老、庄玄学思想,孔、孟儒学理论再到后来的儒释道等等都包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