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基因话儒统——“超循环发展观”思考札记之四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展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超循环   发展观   儒家伦理   梁漱溟   中西文化   文化基因   可持续   中国哲学   札记  
描述: 文化基因话儒统———“超循环发展观”思考札记之四·尚乐林在谈论当代社会发展或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时候,人们当然不能不涉及文化背景问题,也就是“超循环发展观”的“文化基因”问题。基因的基本矛盾是遗传变异。文化基因的基本矛盾则是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的关系问题...
武威文庙武威历史上的教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展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甘肃省   教育   长方形   武威   历史   占地面积   文庙   文昌宫  
描述: 甘肃省武威文庙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是全国规制独特、保存完整、影响较大的大型文庙之一。武威文庙概观武威文庙,位于城东南隅,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01米,东西宽152.8米,占地面积30712.8平方米(约合46亩),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
是“儒教文化”塑造了它们吗?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展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巨大企业   亚洲   现代日本   儒教文化   套近乎   韩国   日本人   发达资本主义   儒文化   儒家经典  
描述: 随着日本和“亚洲四小”经济的迅速发展,所谓“儒文化圈”便越来越闪耀出烁日的光辉,而“儒学”则是这光辉之源,被恭维成了一种“普照之光”。于是,它们的崛起,都可以归于“儒教”,而它们的进一步发展,都必将归依于“儒教”了。笔者虽非孔门圣徒,不配根据儒家经典论说世事,窥测未来,但是关于现代日本和“亚
伯修之文初探:《滋溪文稿》的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展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滋溪文稿》   苏天爵  
描述: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即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随着其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蒙古统治者笼络了许多汉族儒学大家和名士,儒学在元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间,众多儒臣中脱颖而出的一位即是苏
马德儒 国画欣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展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中国文化   国画   文艺工作者   马德   协会会员   2008年   西北师范大学  
描述: 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院士,中国煤矿美协理事,甘肃美协会员。2008年出版《德儒画集》,2010年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个人画展2011年荣获“首届全国煤矿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14年6月,被中国国画院授予中国文化艺术创作奖。
曾巩对陶渊明的接受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巩   陶渊明   接受  
描述: 曾巩对陶渊明的接受经历了仰慕、效法以及仕隐的抉择三个过程,文章就此作一番浅显的探讨,意在阐发:被誉为醇儒的曾巩也有着人生的另一面。通过搜集文学以及历史资料来证明:陶渊明在曾巩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初唐沈约诗歌接受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约诗歌   批判   初唐   融合   接受  
描述: 作为永明声律说的代表人物,沈约诗歌务求声律谐婉,带有绮靡倾向。初唐是声律理论逐渐发展完善时期,也是唐代文学的思想奠定期,这一时期对沈约诗歌也存在接受和批判两种不同的倾向,其产生初唐的崇儒政策和理本
论林罗山诗文对“楚辞”的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罗山   楚辞   屈原   接受  
描述: 加以合理而灵活的运用,从而丰富了其表现手段,增强了其诗文的抒情性和生动性。林罗山对屈原“楚辞”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形式方面,但在对峻洁品格的坚守、有志难骋的悲怅和“老冉冉其将至”的惜时焦虑方面,也屈原
韩国高丽文学对苏轼及其诗文的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丽文学   诗文   苏轼   接受  
描述: 尽管苏轼对高丽持推拒态度,然而顺应高丽北宋的文化交流,韩国高丽文学全盘接受苏轼及其诗文,形成“苏轼热”。其原因在于高丽重儒崇文的政治体制,苏轼敢于直谏、豁达入世的品格,苏诗的气质文人的推动
唐代科场试诗对儒家经典的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   科场试诗   接受   儒家经典  
描述: 唐代科场试诗对儒家经典表现出多层面的接受。在现存科场试诗中,主司首先以正经或注解为题,其中存在取用原句或化用经意的区别。在题目规定下,考生根据题目出处以诗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经义的理解。在行
< 1 2 ... 2869 2870 287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