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溥心书画及辨伪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绘画作品   用笔   辨伪   真迹   书法   作伪   印章   代笔   伪作  
描述: 在现代书画作伪中,溥心先生的作品,是代笔或伪作最多的一位大师,而关于他的书画真迹的特点和如何辨伪的文章,却寥寥无几。本文借《收藏家》一角,作一些探讨,以为作引玉。溥心,本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
挺立潮头大风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科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定市   专科医院   传统医学   脉管炎   静脉炎   大风   海内外   患者   历史悠久   河北省  
描述: 古城保定,人杰地灵。坐落在保定环城南路3号的河北省保定市孔氏脉管炎专科医院备受世人瞩目。这家颇具药,为患者解除痛苦。他深信被海内外誉为中华瑰宝的祖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所谓"言不能治者仅是不得其
论建安诗人个体人格之重建——建安时期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之形成研究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安时期   诗歌创作   形成原因   研究   时代风格  
描述: 建安时期皇权和儒学两大权威的失落 ,儒衰道长的思想学术倾向 ,理想之幻灭与信仰之危机 ,乱世对生命的压抑和摧残 ,成为建安诗人个体人格重建之主要动因。建安诗人群体生命价值体系的轴心明显偏向“自我” ,心灵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 ,个体人格的构建及自觉以任性、达情与尚才为表现形式 ,共同构成了建安诗人个体人格重建之特质。
“四全”书法家——金意庵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内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金意庵,姓爱新觉罗,本名启族,1915年10月生于北京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先世为清朝贵族,远祖是乾隆皇帝长子永璜。金老自幼受到满清私家教育,耳濡目染,笃志金石书画,曾受业于杨钟羲(雪桥)功习诗文,复承素有南张(大干)北溥(心)之称的溥儒老
亚洲汉文学
作者: 王晓平   来源: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汉语   文学史  
描述: 本书内容有:书缘与学缘,诗之桥,迎接儒风西来,梵钟远响,神鬼艺术世界,传四海之奇,走向宋明文学的踏歌,辞赋述略等。
大爱者杜甫──从杜甫的两首“凤凰诗”再探杜诗思想基础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思想   基础  
描述: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与他的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本文首先从分析杜甫的两首“凤凰诗”入手,然后参之以其他材料和杜甫的大量诗作,证明杜诗的思想基础乃是一种超越了儒、道思想范围的“大爱精神”。
诗缘情而言志——试论诗的本体
作者: 暂无 来源: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缘情   情志合一   言志   诗之本体  
描述: 关于诗歌的表现内容 ,有“言志”说、“缘情”说以及“情志合一”说。“诗言志”本有丰富的内涵 ,但作为儒家政本主义文学论纲 ,被人为地抽象化 ,于是有“缘情”说的矫枉过正。“情志合一”说则是双重否定之后 ,“缘情”与“言志”的整合。
道儒存心性文坛两巨星--李白、杜甫不同诗风根源之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杜甫   李白   儒家思想   现实主义精神   思想文化   人生经历   创作精神   浪漫主义精神   道儒  
描述: 唐代优秀诗人中,以李白、杜甫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风,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两种不同的诗歌创作精神,自有其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窃以为主要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李白之偏于道和杜甫之偏于儒,是与二人的家世、所受的文化教育信仰、性格气质和人生经历不同分不开的。
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历史转折──朱熹“以《诗》言《诗》”说申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朱熹   《诗经》学   变革  
描述: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与客观基础。
浅谈儒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影响   儒学  
描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对古代文学的本质及其生存、发展、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界定了文学的政治教化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确立了“中和之美”的文学审美标准,提出了赋比兴的诗歌乃至整个文学范畴的表现方法。儒家思想还儒化了历代文学家的灵魂,使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遵循儒家的文学观。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