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宗门昌而义学起”:唯识学的兴起与晚明佛教的整兴尝试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音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柏大师   义学   中国佛教   历史状况   《成唯识论》   晚明佛教   唯识学   理论与实践   王肯堂   智旭  
描述: 陈垣先生曾评述明季学风的演变道:“明季心学盛而考证兴,宗门昌而义学起。人皆知空言面壁、不立语文,不足以相摄也。故儒释之学同时丕变,问学与德性并重,相反而实相成焉。”(《明季滇黔佛教考》卷二)自正德、嘉靖以至万历朝,晚明的世风时运均异于前期,浸染于学术...
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与争鸣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年   传统思想文化   思想理论   外来文化   中国化   中国佛教   学术界   宗教观念   文化互动  
描述: 1998年是学术界和佛教界根据有关史料确定的中国佛教两千年的纪念年,在此之际,笔者拟从佛教与传统宗教观念及儒、道等思想文化相互美系的角度,探讨一下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以期对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发展的历史有更好的了解。
佛教中国化问题管窥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史   三衣   寺院经济   中国佛教   中国化问题   佛教经典   佛教传入   民间化   佛教中国化   佛教思想  
描述: 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同时也因契合中国人的旨趣而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的中国化问题,时贤已多有论述,但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多注重从哲学的层面探讨与儒、道的相互渗透和事例,着重分析其宗教思想或教义的变化,乃至深入研究样宗的演化。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只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体现,而佛教的中国民间化、通俗化以及佛教僧尼日常生活的民族化趋向,则是佛教中国化的又一层含义。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与分析。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是不识字或极少识字的下层民众,全大夫阶层只占总人口的很少一部分,至于能够精研佛学或通晓佛理的人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伊始,它就必然要面向那人数众多的“愚夫愚妇”,以达到其灌输信仰的目的。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下层文化成俗文化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佛教的某些方面加以利用,甚至是完全改造,使其变为中国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汉族的下层民众大都不是什么虔诚的宗教伦徒,他们的诸神信仰大都是功利性的,也就是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临时抱佛脚”之意。他们往往度日艰难,整天为衣食奔波,因而根本无暇注意那些玄奥的哲理和繁琐的礼仪规矩,他...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