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释道三家修心要旨(上)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身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心理状态   现代医学   重要内容   我国古代   儒家   情志   修心   对应关系  
描述: 关于修心,我国古代很早就注意到,情志(心理)活动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从理论上详尽地提出了其辩证的对应关系。近几年来,现代医学也对此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开始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缺陷,还要有圆满的心理状态。这是目前“身心医学”、“社会科学”、“行为医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现在身心医学或行为医学认为,健康的心理包括适度的情绪表达和控制,善于休息,对新环境适应能力良好,处世乐观,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这与传统的要求:“和喜怒而安居处”,“乐其俗,好利人”,“心安而不惧”,“起居有常,劳而不倦”,“婉然从物,与时变化”等有着异曲同功之妙。 但是修心之学,让我们不得不面对“欲心”这一难题。“欲心”膨胀能使人变得冷漠、贪婪、自私、疯狂。可以用一切卑鄙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侵占他人的财产,触犯国家法律。但是现在人因受拜物主义、拜金主义、拜官主义等影响,还是以“权力大小论贵贱,金钱多寡论英雄”,其实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了做人的标准:“要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儒释道三家修心要旨(中)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身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运动   要旨   学术界   “空”   儒释道   释迦牟尼   “道”   修心  
描述: 释家:明心见性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然不满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从“守一”到“心灵的逍遥”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道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道家   见素抱朴   心灵境界   道德经   齐物论   庄子   心灵世界   修心   虚静  
描述: 对于儒、释、道之特质,人们惯于用“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概括之。笼统地讲,这种表达不能算错,但却不准确。事实上,三教皆“外能治世,中可治身(家),内以修心”,只不过,人们多观其大略,而忽视其“细节”,甚或造成误解。以道家为例,道家固然治“身”,然而,试问道家的黄老之术何以不能治世?老庄的“见素抱朴”又何以不能修心?而且,道家的“养心”之功比之于儒、佛而家,更富有开拓性、灵动性一一因为道家开拓出的心灵境界乃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空灵境界。对此,现代大哲方东美先生认为,道家“游心太虚,驰情人幻,振翮冲霄,横绝沧溟,直造乎‘寥天一’之高处,而洒落太清,洗尽凡尘,复挟吾人富有才情胆识者与之俱游,纵横驰骋,放旷流眄,居高临下,超人观照层层下界人世之悲欢离合……”。(《方东美集》,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页。)对于逍遥境界的描述,自先秦来,可谓汗牛充栋且美不胜收。不过,也许更诱人的话题不在于心灵境界的描述,而在于此“逍遥”的心灵境界是如何获得的。姑且让我们从道家“守一”为基点渐次展开,去领略道家独特的心灵世界。质言之,道家的心灵境界之达成路径可大致勉强描述为“守——抱朴——虚静(无我)——逍遥”之过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