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神圣家族的融合:甘肃孔子家谱与耶稣基督家谱比较研究
作者: 王怡   韩思艺   来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家谱   孔氏穆斯林   基督教   耶稣基督的家谱  
描述: 孔子家谱是血统意义上的家谱,它的特点是包容性。耶稣基督的家谱更多的是法统意义上的家谱,它的特点是开放性。包容的孔子家谱和开放的耶稣基督家谱,使得孔氏基督徒在身份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与冲突。孔氏基督徒的存在,表现出了孔子家族对外来宗教——基督教的包容态度,以及基督教对本土文化——儒家的开放精神。
曾国藩家族与近代中国的儒耶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国藩家族   基督教   儒耶对话  
描述: 曾国藩家族成员作为曾子后裔,一直以捍卫儒学为己任。但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基督教却逐渐嵌入以儒学为治家之本的曾国藩家族。辛亥革命之后,曾国藩家族出现了第一批“叛教者”,他们背离儒教,纷纷受洗入教
耶儒成圣论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   成圣论   儒教  
描述: 基督教和儒教对人是否能成圣均给予肯定的答案。但耶儒对上帝/天与人的界定以及二者关系的看法差异巨大:基督教全善之上帝和有罪之人是分离的关系,儒教至善天道和本善人性是合一的关系。所以在成圣论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突出表现在成圣可能性的根据、圣人的标准以及成圣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
儒耶“金规则”差异辨析:跨文化伦理研究的一个“元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规则   跨文化伦理   基督教   儒家  
描述: 作为跨文化伦理研究的一个"元问题",儒耶"金规则"的内在差异理应得到更多关注。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儒耶"金规则"的主要差异归结为表述(否定形式/肯定形式)、起点(自然本性/先知律法)、维度(现实的行为规范/超越性的信仰)和对象(具体的人/抽象的人)这四个方面。而通过更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上所有这些差异又可以进一步归结为儒耶"金规则"在处理"施"与"欲"、"己"与"人"这两对关键概念关系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思路。
汉语学术神学视野中的耶儒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论   汉语学术神学   基督教   儒家  
描述: 在汉语语境中开展基督教与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对话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耶儒对话首先必须注意基督教和儒家概念的多义性,从双重身份或多重身份的视角来选择基督教和儒家的代表人物。耶儒对话的一个
人生观问题的儒耶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   人生观   对话模式   儒家  
描述: 本文通过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和发展现状,分析儒家和基督教在人生观问题方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作用。在人生观问题上的对话有几个突出的方面,如控制焦虑、战胜恐惧,面对痛苦、战胜挫折,家庭与朋友相处的关系
苏慧廉论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的会通:以耶儒会通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慧廉   基督教   中国宗教   耶儒会通  
描述: 苏慧廉广泛研究中国宗教,关注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的关系,提出以"成全"为总体思路来会通中西宗教。苏氏"成全"论的产生有受时代思潮和他的宗教综合史观影响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基于他的传教士视域。他以对
“灾异谴告”与“上帝审判”:儒耶比较视野中的权力超验制约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   权力制约   儒家  
描述: 儒家"灾异谴告"说认为,人间权力主要由君主行使。君主为政若违背"天道",上天将通过自然灾害向君王示警,若君主漠视上天谴告,上天会革除其统治权。在基督教"上帝审判"理论中,人间权力由君王、祭司、先知
儒耶对话以何为本?——兼议利玛窦、何光沪关于儒教的若干论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基督教   中体西用   儒教  
描述: 。在儒耶对话中承认自己是以儒为本或以耶为本,是儒耶对话的真正起点,而处理好儒教和基督教的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后中国文化发展的格局。
从曲阜教堂事件看大陆儒耶关系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
作者: 暂无 来源: 原道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堂   曲阜   基督教   儒教  
描述: 2010年的曲阜教堂事件既是儒耶二教在情绪、文化和政治多方面矛盾差异的结果又是这种矛盾差异的集中体现。本文不仅对这一事件过程进行了分析,而且对儒教和基督教人士由这一话题引发的相关议论进行了评论。作者
< 1 2 ...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