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中国学   秦汉史   贝德士  
描述: 在1930年代"汉学"向"中国学"转变的关键时期,贝德士于1935年向耶鲁大学提交博士学位论文《中华帝国的形成》,有别于德、法以文献、名物考订为要旨的"汉学"传统,顺应英、美立足现实问题而溯源古代
耶稣会士对《四书》的翻译与阐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书》   汉学   耶稣会士   补儒易佛  
描述: 什么、怎么译,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尽管这些传教士的最初动因是为了更好地在华宣教,但与其它差会的传教士不同,基于"补儒易佛"的传教策略,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是以较平等甚至敬仰的态度来传译和阐释中国儒家经典的。耶稣会传教士对儒家典籍《四书》的译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西传和西方汉学的发展。
汉学“三统”看道教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道教   三统  
描述: 本文从与"希(西)学"相对的"汉学"着眼,通过儒释道的不同传承及其各自的"三统"取向,论述道家道学的古今派变和应对价值。
毛奇龄《推易始末》与清代汉学之复兴——清学史源流的一个新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清代学术史   毛奇龄   《推易始末》  
描述: 近人多以惠栋为清儒中首倡"汉学"概念者,但早在惠氏之先,毛奇龄已有论述.且毛奇龄通过对《易经》的研究,申说"推易"思想,对汉学予以重新发明,这对后儒复兴汉学作用甚大,堪称清代"汉学"的启蒙性人物.
叔本华的汉学研究及其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叔本华   中国哲学思想  
描述: 叔本华的汉学研究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中国人对自然和英雄的崇拜,二是儒释道三学,三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他认为汉学提倡“天人合一”,这与西方宗教“创世”概念迥异.叔本华在分析了朱熹理学的“天人一物”、“尽心知天”的观点后认为,儒释道三学皆属无神论;同时,汉学的这些思想与他的唯意志主义是一致的.
叔本华的汉学研究及其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叔本华   中国哲学思想  
描述: 叔本华的汉学研究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中国人对自然和英雄的崇拜 ,二是儒释道三学 ,三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他认为汉学提倡“天人合一”,这与西方宗教“创世”概念迥异。叔本华在分析了朱熹理学
袁枚对汉学的批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汉懦   考据   袁枚  
描述: 汉学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显学,袁枚批评汉学具有反潮流的意义,其批评汉学是从推崇“文章”的角度出发的,主要表现在质疑“六经”、揭露汉学之弊、指斥汉儒乃“小人之儒”等方面。
论北宋学者对汉唐经学的批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宋学   经学   北宋  
描述: ”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作用,重建对经典、对儒学的信仰。他们虽然对汉唐传注之学有过激烈的批评,但并不否认传注对于理解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北宋学者通过对传统经学的反思与批评,促进了经学变古和儒学革新,使儒家经学走出了汉学,构建了宋代经学的基本特征,为儒学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儒学研究随想——史学篇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儒学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国学   中西比较研究   儒学   史学  
描述: 本文指出,儒学作为现代学科,具有学术研究和学者信仰这两种功能,此一儒学特有的双功能具有其特殊的优点,但儒学者必须明确二者的必要分离性,不可使其相互混淆。在回顾当代海外新儒家史学派与西方汉学史学
《孟子》由子学到经学的变迁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孟子》   经学   子学   理学  
描述: 《孟子》最初以子学的形式出现,历经汉、唐至宋,由子而传而经,与《论语》、《大学》、《中庸》并列为“四书”,最终取得了经学的形式。其地位的变迁,从政治层面看,是后儒息邪说、尊孔子、立道统的需要;从学理方面看,是由于其和后儒的诸多理论观点颇有相合之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