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20世纪初子学的复兴及其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梁启超   章太炎   子学  
描述: 在中国古代史中,尊儒贬子作为一种文化定式长期以来为人们所遵循。但是到了20世纪初,在章太炎、梁启超和胡适等学者的阐释下,推动并催发了诸子学的复兴,形成对儒家独尊、经书神圣的冲击,激发了学术界解放思想的勇气,这也成为“古史辨派”产生的一个契机。
王通儒学体系发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道   中道   子学   经济之道  
描述: 王通是隋代大儒,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其儒学思想,体用兼备,自成体系。对隋朝以前各代思想包括儒释道法及玄学,皆有所论列评判与扬弃融合,遂使其学术高出于一代之上,而其"道论"尤具特色,从而奠定了其儒学新体系的基础。其学不为汉魏以来的经学主流所囿,别树一帜,以续六经的形式,对自汉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化、思想进行全面总结,自成一家之言,故其学实可称之为子学。由于王通在河汾立教,故其学又称河汾之学,作为学派,其学其术具有学究天人,标举王道;经世济民,学以致用;融铸百家,一以贯之的诸多特色。本文末章则分析了王通儒家子学的意义及其历史影响。
《孟子》由子学到经学的变迁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孟子》   经学   子学   理学  
描述: 《孟子》最初以子学的形式出现,历经汉、唐至宋,由子而传而经,与《论语》、《大学》、《中庸》并列为“四书”,最终取得了经学的形式。其地位的变迁,从政治层面看,是后儒息邪说、尊孔子、立道统的需要;从学理方面看,是由于其和后儒的诸多理论观点颇有相合之处。
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公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孟子   先秦思想史   子学   儒家  
描述: 孔德立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撰文指出,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先秦思想史上重要的学术公案。学者大多注意到了儒墨相互否定与排拒的一面,但对在批评中接受对方的另一面则关注较少。事实上,墨子学于儒家,所以“非儒”才能切中要害。
前儒学与后儒学的差别
作者: 高平   来源: 北京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孔   儒家学派   意识形态领域   民为贵   精神枷锁   仁者爱人   存天理   罢黜百家   孔时   子学  
描述: 许多人历来认为:由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创立的儒家学派,两千多年以来是以一贯之的,只不过历代的大儒们对它有过不同程度的继承与发展,其基本内容与性质并没有改变。于是尊孔时就争相把桂冠戴在孔子的头上,反孔时就纷纷把脏水泼在孔子的身上。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大圣人是他,大罪人也是他。形成这种奇怪状
大陆儒学复兴与中国崛起之再思——兼答陈新华与江求流二君
作者: 陈赟   来源: 天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人   文明体   陈新华   儒学复兴   无远弗届   十年   国家主权   中国道路   子学   儒家传统  
描述: 毫无疑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左派构成大陆当前关于中国道路的思想论争的主体。但这种论争的实质其实并不是三种"子学"之间的平等竞争,而是由其中的哪一个作为架构来整合其他两家的问题。自由主义与左翼意味着可以进入某一或某些文明体内部的一套主张或制度,而儒家则并不仅仅是一系列主张或制度,而是包含着更深更广也更细微的东西,在历史的层面,它曾经构成一个文明体,它提供的经验不仅可以回答自由主义与左翼提出的问题,而且也可以回答更多
儒学与宗法性传统宗教
作者: 刘成有   来源: 宗教与民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五经博士   儒家思想   中国哲学史   廖平   冯友兰   宗教祭祀   宗法性   子学   天地君亲师  
描述: 一、儒家思想的基础性地位冯友兰在其成名作《中国哲学史》一书中,明确地把中国哲学史区分为两个时期:先秦及秦汉之际的"子学时代";自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一直到晚清廖平(1852-1932)为止,统称之为"经学时代"。其大意是说,先秦时期的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呈现出了极为活跃的文
老蚌新珠,凤凰涅槃:经学与理学之历史及儒学未来
作者: 翟奎凤   来源: 原道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凰涅槃   中晚唐   新儒学   儒家思想   儒学研究   中国哲学发展史   新珠   子学   原始儒学   冯友兰先生  
描述: 一、不死鸟的传奇:儒学与中华文化的历史和新生冯友兰先生早年写《中国哲学史》曾把两干多年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这个划分自有冯先生的道理,然而确实也容易抹杀宋明新儒学之"新"的特殊性。基于两干多年儒学发展史的考量,笔者这里尝试提出一种三分法。我认为可以把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学及两汉魏晋南北朝,甚至隋唐的儒学看作是一个大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六经儒学时期,而从中晚唐到宋元明
试论《儒藏》“论部”的分类方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部   儒学文献   汉书·艺文志   著作   分类方法   专题文献   子学   儒家   著录   四库全书总目  
描述: 关于《儒藏》编纂的方法和体例,我们曾在《儒藏总序》、《儒藏编例》以及一系列小文中加以探讨,提出了"三藏二十四目"的构想。随着四川大学《儒藏》"史部"首批50册的出版问
以无厚入有间,于有碍而不隔:读《中国诗歌通史(汉代卷)》所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杂曲歌辞   文人诗   汉诗   中国诗歌   中国文学史   五言   辨体   乐府诗   子学   感发  
描述: 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就断代而言,汉代最不充分,一则经学、子学成于周秦,历代研究积蓄甚厚,古之硕儒高论既广,后世稍加附益,亦能广开生面;二则传统言及文人诗歌,多以建安为端,而感发、考证、辨体之论,命题亦夥,学者多着力焉。三则传统学者推崇"两汉文章"论两汉多瞩目于辞赋、史汉、政论,此仍为今日文学史所秉持。然有汉四百年,恰是以诗骚衍化、乐府转型、文学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何以能融汇周秦诗歌而贯通为文人诗、为乐府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