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明代文臣气节述论
作者: 于蕾蕾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臣   气节   程朱理学  
描述: 气节,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心理养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屈原、苏武、文天祥、岳飞、辛弃疾、丁汝昌、谭嗣同等无数气节典范,“苟以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是气节的体现和流露。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明代在气节方面是空前绝后的,其人数之多、坚定性之强、表现方式之极端、社会影响力之大是其他任何朝代所无法比拟的。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方面,其影响也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明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程朱理学思想的顶峰时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这一提倡“忠”、“义”、“道”、“节”的思想的影响之下,中国社会对“气节”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处于这种社会背景之下的明代文臣群体也深受其影响,并成长为封建礼教的忠实卫道士以及忠国忠君的气节典范,在明代的历史上写下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诗篇。本文仅就明代文臣气节的彰显、形成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明代文臣气节的表现。包括以壬午殉难和甲申殉难为代表,能在国破家亡时舍生取义的殉君之臣;面对朝政的昏庸腐败,能够不畏强权威胁、君王训斥甚至于遭受贬黜、廷杖的惩罚以道事君、直言谏诤的死谏之臣;嫉恶如仇誓死与朝中宦官、女祸、奸佞等恶势力斗争到底、坚持正义的忠正之臣。本文的第二部分详细论证了明代文臣气节的形成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程朱理学空前兴盛的思想根源。对于这一问题又从统治者的推崇、科举制度的推动两个方面来论证,指出了统治者对于孔氏家族的尊崇、对崇儒重道行为的旌表、对直言进谏和忠义守节之臣的赞赏以及入仕必由科举、科举必由学校、程朱理学在学校教育和科举命题中的绝对地位、八股取士对封建士人思想的钳制作用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对于明代文臣气节的养成和程朱理学的深入人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其次是君主专制极大加强的政治背景。具体从封建帝王对功臣宿将进行打压以避免其功高盖主的用意以及明朝建国之初在政治、军事、律法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简要分析了明代重视节烈、崇尚气节的社会风气对文臣气节的养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第三部分一分为二地对明代文臣气节进行了简要评价。正面作用包括:对君主、宦官、外戚势力的牵制;对正义、耿直、忠贞精神的弘扬两个方面。负面评价包括:空谈道义、忽视能力;盲目忠君、违背规律;蛮力抗争、损失人才。小结部分主要探讨了明代文臣气节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道德修养、呼唤社会道德回归,加强官员廉政建设、不断巩固执政党地位的今天具有的现实意义,同时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公职人员管理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借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