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释、道的商贸观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贸观   佛教   道教   比较研究   儒学  
描述: 古往今来商业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儒、释、道三家均有各自的商贸观,认真分析并总结三家商贸观的精华与糟粕,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发展市场经济,不但具有较强的社会借鉴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
庄子“言意之辩”的本体论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言意之辩   得意忘言   本体论  
描述: "言意之辩"是哲学史上的基本论题之一。先秦时期以儒、墨为主导的"言尽意"论和老子主张的"言不尽意"论相继提出。在二者基础上,庄子对言意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讨论,明确提出了"得意忘言"论。对本源的思索是道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庄子"言意之辩"问题的探析也首先从形而上层面上展开,辨析庄子"言"和"意"的基本概念,由"言"和"意"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道不可言"的内在原因。从"道"的高度把握庄子言意观的核心思想——"得意忘言",论述在"道"的本体境界上从存在的分离走向存在的统一的过程。庄子的"得意忘言"论,使言意之辩的讨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为魏晋言意问题的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景观美学义理发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   整体观   天人合德   中国建筑   美学原则  
描述: 肇始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美学思想中贯穿着气化流行、阴阳和合,达到物我一体、感情与形式相统一的目的。中国哲学尚礼、至美的人文理想,对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的营造影响全面而深刻。中国古建筑、园林是群落美、景观美与人格美的统一,儒释道多元文化交融,道德礼制、天人合德观念构成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伊藤仁斋《论语古义》对朱子学的异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儒学   朱子学   伊藤仁斋   古学派   《论语》  
描述: 在探究朱子学对日本近世思想形成的影响时,将伊藤仁斋的《论语古义》与《四书集注》比较是其关键节点之一.若以朱子学为背景,仁斋对以朱子学的否定主要体现在:经典上改重《论语》;强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对具体事务的指导.若以古学派甚至整个日本儒学为背景,则仁斋对朱子学的继承体现在:尊孔、训诂和诠释观.故伊藤仁斋对朱子学的异化主要是从原儒的角度瓦解朱子学和突出的实学观.
论构建中国化的审美现代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审美   中国化审美现代性   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描述: 肇始于西方启蒙运动的现代性,既带来历史的巨大进步,也引发现代社会的诸多危机。审美现代性作为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日益受到思想家的重视和关注。中国现代性的发生在天人关系、人与人和人自身关系的不同对待上与传统审美产生一定矛盾张力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现代性相融的对接面,激活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审美智慧,由此建构有中国化特色的审美现代性,是探索缓解现代性困境和危机的有效途径。
从曲阜碑刻看历史上的尊孔活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孔   碑刻   曲阜  
描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对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因此故,历代统治者对孔子尊崇备至,尊儒、崇圣、祭孔活动愈演愈烈,这充分体现在曲阜的碑刻中.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典章制度的汉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化   典章制度文化   十六国时期   少数民族政权  
描述: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典章制度上的汉化,主要包括藉田、官制、朝仪、律令、崇儒、征隐逸、建学校、养老敬老等方面。汉化的结果,带来这些政权的进步,也标志着当时社会的整体进步。这种进步是少数民族及汉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试论司马迁与儒道思想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思想体系  
描述: 司马迁虽曾就学于董仲舒,却未尊崇儒学,甚至与儒家思想有较大距离。司马迁的思想体系以道家思想为主,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贾平凹商州小说人格结构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探析   人格结构   历史与现状   小说创作   性格特征   人格美   贾平凹   小农经济结构   寻根文学  
描述: 在中国当代众多寻根文学作家中,贾平凹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他的小说大都描写他所熟知的商州社会,表现商州文化特色,力图通过商州的历史与现状,从中寻找出与我们今天的民族心态相契合的“新的价值形态”。其中,展现商州地域性的环境特点和民族习惯,从而揭示人的性格特征,以及由此构成的人格结构,成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审美取向。 商州是个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山坡沟岭,路多崎岖,狭窄毛道车辆不通,交通工具只有扁担、背篓。常见背柴的人远远走来,背上如小山,不见头,不见身,只有两条细腿在快速移动。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商州人以土地为根本,并由此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农经济结构的空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而又自足。人们习惯于眼前景象,形成一种极其鲜明的现实意识和实践精神。这种农耕型的文化心态,造就了商州人勤劳、强悍但却保守的性格。同时,由于和封建统治中心的古都咸阳、长安接近,这里的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都染上了浓厚的儒文化色彩,形成商州人的纯厚、善良、质朴、坚韧的人格结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