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俯视长安街和“儒表法里”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安街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儒表法里   中国历史   孔子   法家思想   社会制度   俯视   儒学  
描述: 伴随我在历史学领域徜徉的小胡,近日与我闲聊,将其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胡:孔子雕像矗立天安门广场一侧,俯视长安街,引起海内外热议。老兄有何观感? 袁:没有政府批准并出资建造,这座雕塑不可能在那个地方出现。其中含义真值得仔细玩味。首先是地点选择非同小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只有六个人能享受这样的尊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孙中山。第七位是孔子!不简单吧?其次,高度也精心设计:九米五!象征“九五之尊”,这是历代皇帝专门享用的规格,也是孔子前所未有的礼遇。唐玄宗封他为文宣王;到了明代,嘉靖皇帝还不乐意,只称他为“至圣先师”,王位丢掉了! 想不到21世纪,时来运转,“黄袍加身”,与皇帝比肩,与革命领袖比肩了。不过,恪守礼制的孔子,地下有知,也许会跳起来大声喝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制不能破坏,别陷我于不义!再次,这是国家博物馆独尊儒门的表征。孔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单单把孔子抬出来,孔子虚心请教的老子不见了,孔子认为华夏深受其惠的管仲也不见了,与儒学并列为显学的墨子不见了,庄子等人更加无影无踪,这里明显表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掩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状况;二是向往一元化、大一统的文化。
致 韩公子非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格拉底   法治思想   司马迁   相结合   韩国人   韩非子   思想体系   君主专制   法家思想   秦王  
描述: 韩非(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为韩国公子(国君之子),故又名韩非子。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秦始皇对他的主张大加赞赏,秦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火腿:岁月风干的真味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底蕴   江南   娘家   乡土   食物   浙江   腌肉   金华火腿   发酵   鲜肉  
描述: 金华火腿大概是所有腌肉中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一种,因为有个书香浓郁、阵容强大的娘家。浙江人杰地灵,盛产文豪硕儒,金华更是素有“江南邹鲁”美称,自古书院兴旺。对于文人来说,火腿在他们少年时代也许稀松平常,当他们漂泊四海,这种深具乡土气质的食物便成了床前明月光,心头笔下,挥之不去。 正宗的金华火腿要用当地特产的一种叫做“两头乌”的猪。这种猪,头和臀尾是黑的,身体和四肢是白的,皮薄骨细,肉质肥美。传统做法是在立冬之后,取猪后腿,反复敷几次食盐,腌制一个多月后清洗、浸泡,挂起来晒透,再储存发酵。经冬历夏,因为有了发酵这个过程,营养比鲜肉更易消化吸收,生津开胃,适宜煲汤给食欲不振的病人或产妇滋补。《红楼梦》里,宝玉怕林妹妹回姑苏,急出了病,好不容易才清醒,深谙饮食调养之道的曹雪芹,借晴雯之手,端给宝玉一碗火腿鲜笋汤。 火腿与鲜笋确是绝配,其原理与上海本帮菜腌笃鲜、糟香蒸鲥鱼相同。前者用咸肉、鲜肉和春笋煲汤,后者把火腿片、笋片和糯米糟码在鲥鱼上蒸。陈鲜对克,体现着中国菜的调和中庸之道。同理,浙江有道名菜“金银蹄”,其实就是火腿炖肘子,醇厚与油腻互补。这菜在贾府也出现过,凤姐特意叫平儿端给贾琏的乳母,因它酥烂可口,适宜孝敬老人。
莫言,你怎么看?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验性   外国文学   莫言   当代中国文学   汉学家   小说家   作品   视角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城市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 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由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优秀汉学家杜特莱翻译成法文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这样的作品不可能被广泛阅读,但却会为刺激小说的生命力而持久地发挥效应。 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致董子仲舒之信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权   儒家思想   五行学说   士大夫   天人三策   董仲舒   春秋   现代知识分子   治理秩序   秦制  
描述: 董子足下敬启: 杂志编辑约学生向心仪之伟人写信,我立刻念及先生。 近些年来,学生研究华夏治理秩序史,最近又为先生之“天人三策”作义疏,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先生实乃孔子之后儒家历史上最为杰出之人物;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伟大的创制立法者。 我这样说,周围一般学者甚至儒门同道,皆有不解之色。先生自己恐怕也有点惊讶,毕竟,先生构想之制度是在身后才显现出来的。在此,学生愿将这一制度发生过程向先生略作汇报,以慰先生在天之灵。 曾从先生问学之太史公司马迁于《儒林列传》中说先生“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此处记载过于简略,学生始终好奇一个问题:先生三年不窥园,所深思者何?反复阅读先生“天人三策”,学生有一大胆推测:先生研精覃思之问题是如何去秦制,驯化秦制之专制皇权。 其实,此系我儒门在孔子之后一以贯之的思考主题。 过去百年,以启他人之蒙昧自诩的现代知识分子总是说,儒家思想、尤其是先生思想是要给秦制穿上一身漂亮外衣,而称先生为专制帮凶。这个谎言长期流传,影响深远。
周泽雄@韩非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致 韩公子非 周泽雄 韩非(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为韩国公子(国君之子),故又名韩非子。 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秦始皇对他的主张大加赞赏,秦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韩非你好: 写信前,我踌躇再三。起初,我为使用何种文体犯过难。我想,为了顺应您的时代性,我是否该采用那种让我勉为其难的古典语言。不过我马上找到了放弃的理由,决定悉采今语,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一方面固然是便于藏拙,另一方面却也是遵照您的指点,免遭“守株”之讥。您的名言是:“圣人不期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用今语来说,您是“与时俱进”的先驱和楷模。既如此,我就不必在尺牍格式、书札礼仪上过于拘泥了。再则,以您之绝顶聪明,辅以冥界的穿越神功,理解这封词浅意直的小札,原非难事。
余世存@墨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致 墨子 余世存 墨子(前468 -前376),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鲁阳人(今河南省鲁山县人)。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有《墨子》一书传世,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记录的汇集。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墨子你好: 《文史参考》要我给您写一封信,我轻率地答应下来,想想却犯难了。以我这样的中年,给您写信,从何说起呢?您和我的心智如何对话呢?您一生自苦、勇猛精进,我是在跟什么状态下的您交流呢?您去楚国制止一场战争的时候,不到三十岁吧。您这样的行者,哪里听得进我的唠叨呢?我若饶舌,那不就成了您成行前的小人儒公孙高了吗?或成了您的学生曹公子一类大言炎炎者了吗? 那么我就祝您一路平安吧。 您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经过动口动手的较量,打消了楚国攻打宋国的念头,用今天的话说,您制止了一场“单边主义的国际战争”。
曾国藩身上的四个矛盾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潜规则   中国社会   内圣外王   左宗棠   曾国藩   官场   性格   军事家   矛盾   精明  
描述: 张宏杰,渤海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笔触主要关注历史、文化和国民性 性格上“分裂”,身上矛盾重重 曾国藩身上确实有很多矛盾之处。 第一个矛盾是既笨拙又精明。他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前后考了七次,到二十三岁才考上秀才,而且还是个倒数第二名。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说自己读书做事,反应速度都很慢:“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又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势”的极为正确的平定太平军战略。他非常善于审时度势,剿灭太平军之后,功名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的先机,毅然裁撤自己的权力之本湘军。自古功臣,像他这样善于把握进退者不多。 第二个矛盾是真诚与虚伪。曾国藩平生以诚自命,自称凡事都本着真诚的原则来处理。确实,在许多情况下,他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