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朱熹终极之思道统:“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东!”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所谓道统就是儒家传道之统。儒家道统的建立由来已久,如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所谓"作者七人"2,以及《论语·尧曰》所描述的尧传舜、舜传禹"允执其中"3,隐然就是在构建他的儒道统绪。孟子谓:"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
宋明理学与佛学之比较与会通:以王恩洋与唐君毅的诠释为线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宋明理学家所辟之佛教是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教,他们以为儒释之辩主要在性与天道之主题,具体可以分为成德之教与解脱之道之辨、空实之辨、本心本天之辨、天道与缘起之辨等方面。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对宋明儒学家之辩释儒佛的结论与依据不尽赞同,主张儒家实为心境论,为道德形而上学,即道德的形上学与形而上学论道德为一。民国著名法相唯识学家王恩洋则以为宋明理学于佛学与儒学均未能得其真髓,故宋明理学家的儒佛之辨实际上是伪问题。他同意唐君毅之道德心境的说法,然批判唐仍然以为心境与天道可以沟通互证之论。他更进一步用法相唯识学之种性论诠解儒家心性论,而用缘起论破除宋明儒学之天道本体论。对此,唐君毅以为法相唯识学为现象学式的内省之学,其学在内省的角度上看为牢不可破;然不从内省的角度看,则缘起论缺乏必然性;进而认为种性论也不能够解决儒家心性论的问题。两人的疏释于当代中国哲学之善与真的追寻不无启发。
朱熹与经典解释学的创新:评曹海东《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注经传统中,有许多关于诠释学的思想资料。通过对经典的不断诠释来传承与拓展一种思想传统,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学业的一大特色,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是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诠释方法和理论,然而有严密逻辑和完整体系的诠释学还是不多见的,从而造成中国诠释传统上
论境界形而上学:由儒释道谈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佛   时空范围   唯识宗   物境   佛性   成佛   精神修养   儒释道   竺道生   魏晋玄学  
描述: 一为了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先说明什么是境界和形而上学,然后再去综合地、比较地理解境界形而上学。就境界而言,可分为物境和心境。《诗·大雅·江汉》有"于疆于理"。郑玄笺说:"召公于有叛戾之国,则往正其境界,修其分理。"这里的"境界"即疆界之意,它属物境之范畴。一般言之,物境指的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时空范围。而心境则是在主观意义上论的,佛教《无量寿经》讲:"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
南唐庐山国学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唐   庐山国学   考证  
描述: 五代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老百姓盼望以文治为特色的大唐帝国重现。南唐统治者顺应民众这一要求,在庐山建立了"庐山国学"。庐山国学继亡存续,发扬了中国儒文的传统,在宋代初年又演变为"白鹿洞书院",成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文章对诸如建设庐山国学的缘起、唐末五代隐居庐山的儒者与诗人、南唐庐山国学的教师与学生、庐山国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等南唐时期庐山国学的相关情况进行考证。
《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天命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替天行道”的天命思想   《水浒传》  
描述: 在古代中国,儒释道对中国都有重大的影响,但占主导地位且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的天命思想,被儒家继承、发展并长期信奉。因此,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也必然深刻地渗透这些儒家思想。本文结合儒家天命观,探讨《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天命思想,认为所谓"替天行道",就是遵从天命,执行上帝对人事的赏善罚恶,努力平天下。
胡居仁论主敬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知   胡居仁   《明史》   明初   朱子   主敬   薛瑄   醇儒   忠信   居敬穷理  
描述: 胡居仁被《明史》视为是明初诸儒中守朱学之最纯者。"明初醇儒以端及胡居仁、薛瑄为最","人以为薛瑄之后,粹然一出于正,居仁一人而已"②。他一生奋志于圣贤之学,恪守程朱学术,尤其致力于"敬"。主张"以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操而勿失,莫大乎敬"。他不仅在理论上强调"敬",更在行动是践行"敬",持身"严毅清苦,左绳右矩",属修养途径上的敬畏派。在学术
简论宗教意义上的孔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仙道   东南亚地区   中国传统文化   论宗教   原始佛教   佛性   剥削制度   黄大仙庙   三教   汤恩佳  
描述: 儒、道、释三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儒教实际上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孔教,其核心不出儒学的范围。目前在国内儒教、特别是孔教这一说法已经不多提了,但是在港、台及东南亚地区孔教却非常盛行,例如,2007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就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国际儒学研讨会》暨《第一届国际孔教研讨会》。在香港的黄大仙庙中就设有孔道门,港人将儒学、孔教与仙道有机调和为
胡居仁《续白鹿洞书院学规》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初期   致知   胡居仁   贞元   书堂   程朱理学   李渤   醇儒   白鹿洞书院   教育思想  
描述: 书院的学规,是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章程。宋代,庐山白鹿洞书院因朱熹重修和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而名扬国内,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到明代,白鹿洞书院的学规制度,最著名是胡居仁的《续白鹿洞书院学规》。它是继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后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学规。从中也可以看出明代初期,作为程朱理学的坚定继承者,号为"明代醇儒"胡居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一、明代白鹿洞书院的重建庐山白鹿洞书院又称白鹿洞书堂、朱晦翁书院。最初是唐代贞元时李渤、
明太祖朱元璋与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至正   崇儒   汉高祖刘邦   《书》   孟子节文   天地之间   军下   明太祖朱元璋   明王朝   儒家传统  
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以布衣起事而成功地开创了一代帝王之业的,只有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刘邦以马上得天下,又以《诗》、《书》安天下而出名;朱元璋所不同者,是他居马上抢攘天下之时即已注意《诗》、《书》,重视发挥儒学的作用。创建朱明王朝后,他更始终尊孔崇儒,从而一直与儒学有着内在而又紧密的关联。一、对孔圣的尊崇及对儒学和儒经的重视朱元璋尊崇儒家,优渥孔氏。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他率军下太平、克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