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刘基人才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历史人物   刘基   人才思想  
描述: 刘基人才思想受儒、道二家思想的濡染,于有道之世出仕辅佐明君,而当国家无方,则隐身韬光养晦,展现出进退有守的高洁心志。儒家思想为刘基思想的核心,因而其思想富含仁政德治、以民为本等儒家重要主张,内容涵盖重才思想、择才、用才、安才、育才等各层面的理念。虽历经近七百年时代巨轮的推衍辗转,“以诚为本”“学成而措诸用”等思想依然可供现代人才管理引为参酌资料,先贤的智慧应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并让人们对刘基思想有更多的认识。
托名寓世味 借音嘲伪儒——从封肃的名贯等看《红楼梦》的皮里春秋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笔法   《红楼梦》   名贯   封肃   借音托名  
描述: 《红楼梦》中人名、地名的谐音双关义大都一目了然,但封肃的姓名与籍贯则相对含蓄。我们只有结合其人其事及相关的内容,才能理解隐寓名贯间的意味,进而深入全面地领悟作者借音托名的“春秋笔法”之妙。
凌阁堂壁画墓的壁画艺术与民俗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墓   明代   移民  
描述: 明代由于葬俗葬制的演变和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考古发现中的壁画墓相较于宋元时期大大减少。通过结合历史文献,对重庆永川区凌阁堂墓地发现的明代壁画墓所反映的独特丧葬礼俗与宗教信仰以及明代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民间化进行分析,论证了墓葬主人为明代湖广移民或其后裔。
明清徽商与书画艺术的联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明清   书画  
描述: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开始研究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及其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制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陶渊明转向道家的思想轨迹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陶渊明  
描述: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政治发展达到鼎盛的时代,动乱频仍,社会信仰日趋多元化,陶渊明思想中,儒、道、玄兼而有之而又逐渐偏向于道。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持久的,他的任自然、守个性、越生死、忘得失、弃功名、厌官场、追求个性自由、喜山乐水等思想及行为,不仅造就了陶渊明的人文品格,也构成了其道家思想的主色调。纵观陶渊明的一生,其思想演进轨迹大致先儒而后道,由儒入道;前期受儒家影响多,后期受道家影响多,由此形成了陶渊明思想的道家倾向。
无名氏的生命意识美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艺术   自我   绵延  
描述: 无名氏的生命意识美学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种从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跨越。这是一种中国式的以主体意识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它以个体自我为生命真实,以时间的"绵延"为生命性质,以痛苦荒诞为生命主题,以非理性的艺术方法为生命形式,并在儒、释、耶三教合一的东、西方文化的平衡互补之中实现生命本体的发展与完善。
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略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孟子   理想人格  
描述: 理想人格对于中国人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以儒学为主,儒释道对此都有所贡献。人格有理想与常规之分,常规人格即中国人的特定的思维方式,理想人格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有横向与纵向之别,横向人格是特定时期的不同人格,在先秦时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纵向人格即是变迁的人格形式,可以说是由帝王人格向知识分子人格(士)再向平民人格的发展。
《史记》与黄老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道家   司马迁   黄老思想  
描述: 黄老道家形成于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假托、推崇黄帝,以老子之学为核心思想,兼采杂揉阴阳、儒、墨、名、法诸家学说要旨,对早期道家消极“无为”主义进行改造和扬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提倡发挥人的主观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释名   佛教   世代   王先谦   法统   疏证   民族传统文化   道统   儒家   现代化  
描述: 什么是传统?这似乎是一个人人皆知、个个皆晓的问题,但细究其义,则恐不然。 “传统”,从词意角度看,汉刘熙《释名·释典艺》曰:“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曰:“汉儒最重师传”,犹前人传后人,代代相传。 “统,继也。” 因而,传统有世代相继之义。佛教有衣钵相传的“法统”,儒家有圣贤相传的“道统”,都与“传统”意义相关。
从中国部分石窟看大足石窟外在的基本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足石窟   宝顶山   基本特征   宋孝宗   中国佛教   初唐   世俗化   密宗   佛教发展   三教融合  
描述: 大足石窟从初唐到明、清、民国1030龛窟5万余尊图象,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佛教发展与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进程。它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人间化”总趋向是吻合的。特别雕刻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至理宗淳佑九年(公元1179—1249年)的宝顶大、小佛湾石窟,充分表明了这一特征。宝顶山造像,密宗特多而又“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凡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