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大足石刻精萃 图集·中英文本
作者: 郭相颖   李书敏   来源: 重庆:重庆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大足石窟   宗教石刻  
描述: 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足石刻”是保存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自唐宋以来宗教石窟艺术品的总称,是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鼎足而三”的中国著名石窟。共有佛、道、儒三教造像5
神话在人间 大足石窟艺术及其文化阐释
作者: 肖宇窗   来源: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大足石窟   研究  
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儒、道、佛文化与艺术:信仰的升华;包容多元文化的艺术宝库:大足石窟;大足石窟艺术雕镂的机缘:世俗的渗透等。
大足石窟中的装饰纹样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足石窟   装饰纹样   文化阐释  
描述: 兼容儒、道、释精髓的大足石窟造像形成了完全世俗化、民间化、人本化的“大足风格”.本文对大足石窟装饰纹样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与阐释.
佛国圣境
作者: 郭相颖   来源: 重庆:重庆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大足石窟   图集   石刻   中国   明信片   摄影集  
描述: 大足石刻群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佛国圣境》精选大足石刻多幅精美照片,展现了重庆历史遗产大足石刻宏大的规模,精湛的艺术,丰富的内容。
试述大足石窟外在的基本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足石窟   宝顶山   龙门石窟   基本特征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毗卢遮那佛   伎乐   石窟造像   菩萨  
描述: 试述大足石窟外在的基本特征宋朗秋大足石窟从初唐到明、清、民国1030龛窟5万余尊造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佛教发展与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进程。它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总趋向是吻合的。特别雕刻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至理宗淳九年(1179—1249年)的...
从中国部分石窟看大足石窟外在的基本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足石窟   宝顶山   基本特征   宋孝宗   中国佛教   初唐   世俗化   密宗   佛教发展   三教融合  
描述: 大足石窟从初唐到明、清、民国1030龛窟5万余尊图象,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佛教发展与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进程。它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人间化”总趋向是吻合的。特别雕刻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至理宗淳佑九年(公元1179—1249年)的宝顶大、小佛湾石窟,充分表明了这一特征。宝顶山造像,密宗特多而又“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凡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特征的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足石窟   宝顶山   压轴之作   造像特征   宋孝宗   “世俗化”   佛教发展   三教融合   石窟造像   菩萨  
描述: 大足石窟从初唐到明、清、民国1030龛窟5万余尊图象,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佛教发展与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进程。它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人间化”总趋向是吻合的。特别雕刻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至理宗淳祐九年(公元1179—1249年)的宝顶大、小佛湾石窟,充分表明了这一特征。宝顶山造像,密宗特多而又“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凡释典所载无不备列”。“遍摄空、有、台、贤、禅、净、律、
佛教對中國文學藝術的影響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足石窟   北魏   信仰者   佛教文化   印度教   鹿野苑   隋唐   宗教信仰自由   敦煌莫高窟   佛像  
描述: 佛教,又稱釋教,在中國被列為四大宗教之一(亦有稱三大宗教:佛、道、儒),是家喻戶曉的主要宗教,信仰者較多。七十年代末,“文革”宣告結束,在擧國撥亂反正之際,政府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重新得到執行,佛教在中國大陸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發展。而海外廣大讀者對於中國的佛教歷史與現狀尤為關切。我刊為滿足廣大讀者的願望,本期特組佛教文化宂?將佛教的主要流派和觀念分別闡述,以饗讀者。中國佛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格外值得重視的。
大足石窟艺术座谈会討论简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大足石窟   石窟艺术   宗教史   世俗化   敦煌   石刻造像   明清   大足石刻   社会科学院  
描述: ; 一、大足石窟在中国石窟史上的地位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大足石窟不仅与云冈、龙门“鼎足而三”,而且开创了中国石窟史的一个新阶段,成为中国晚期石窟的代表,其特点是;(1)造象数量多(五万余躯);(2)造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