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学非宗教
作者: 磊东   来源: 金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遍能   一官   有戒   有道   三教   《古兰经》   中国汉族   唱诗   《金刚经》   古代历史  
描述: 但凡宗教,必须具备六个要素:经,标志性建筑,戒,事,专职人员,制服。佛教有《金刚经》,有庙,有戒律,有佛事,有专职方丈、和尚,有袈裟;道教有《道德经》,有道观,有戒律,有打坐、预测生老病死、长生术之事,有专职道士,有道服;基督教有《圣经》,有教堂,有戒律,有洗礼、唱诗、主婚、忏悔之事,有专职牧师、教士,有统一黑色长衫;伊斯兰教有《古兰经》,有清真寺,有戒
老子思想中的“无”和“有”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智慧   “有”   道家思想   老子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人   “无”  
描述: 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国度里,由老子开创的道家思想三分天下而得其一,与另外的儒和释两大思想力量共同滋养着我们的文化精神。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从这一经典中汲取智慧与营养,化为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一种精神指导。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老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老子是春秋时期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道家思想之父,道教始
朱元璋如何让元朝蒙冤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官   蒙古人   四道   举贤任能   民族歧视   南人   宋子贞   元史新编   人差   张文谦  
描述: 说到蒙古建立的元朝,很多人都认为元朝奉行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比如把人分成四等,蒙古人是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原来金国领地的汉人是第三等,原来南宋领地的汉人是第四等——也叫“南人”。还有一种说法是,元朝把全国人民分成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兵、六农、七匠、八倡、九儒
一件难忘的小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学   班主任   学生   三十年   内心   可能   老师   奖学金   纠结   农村  
描述: 每当静下来的时候总会想起一件事。三十年前,我在县上的一所中学读初中。班主任是一位从农村考出来的帅小伙,清瘦的面孔,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经常穿件黑色高领毛衣,儒儒雅雅,很快成了班上好多女生的暗恋对象。那年秋天,他不知从哪儿募集了一笔资金作为奖学金,用来资助那些品学兼优而又家境贫寒的学生。每当期末考试结束,老师都会结合考试成绩
丈八沟里琼花开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丈八沟   香消玉殒   月光下   八仙花   江苏扬州   韵味无穷   十年   文人骚客   仁宗皇帝   令人  
描述: 早在四十余年前,琼花便是我心仪的一种神奇的花卉。那时,在村间的月光下,在宽敞的场院中,在放羊割草的间隙,曾屡屡听过乡儒们讲述隋炀帝去扬州观赏琼花的故事。之后读了点闲书,并通过资料得知,早在汉代,江苏扬州就有琼花栽植的记录,并专门建有琼花观。此后历代都有文人骚客写的吟咏琼花的诗篇。不幸的是到了宋元两个王朝交替之际,这一"绝世之珍"香消玉殒了。然而二十年后,一位叫金丙瑞的道士将一棵聚八仙花栽在了原来琼花生长的地方以替
奇古豪宕的颜真卿《自书告身》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溥儒   颜平原   书道博物馆   人书俱老   回锋   太子少师   米元晖   蔡君谟   奕诉   道光朝  
描述: 《自书告身》,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纸本墨迹,传为颜真卿所书。卷末署"建中元年(780年)八月廿八日",正文33行,255字。此卷乾隆时进内府,道光朝赐予恭亲王奕诉,继传于载滢和溥儒。约在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溥儒通过琉璃厂古董商白坚甫之手,将此卷售与日本人。原迹现藏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自书告身》是颜真卿晚年之作,最能体现"颜体"楷书的典型风格,人书俱老,炉火纯青。董其昌跋云:"官告世多传本,然唐时如颜平原书者绝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宕者又绝少,米元晖、蔡君谟既已赏鉴矣,余何容赞一言。"该卷点画劲健坚实,横画用笔强调顿挫,收笔处往往重按,加重分量;两竖平行,往往取相向之势,呈环抱形;钩画出锋前提笔回锋,略顿,蓄势踢出;捺画铺毫直下,略有停顿,提笔出锋,略似雁尾,形成"颜体"捺脚鲜明的特色。其行笔道劲豪健,方圆结合,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活脱而坚劲。
晋祠风物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母殿   难老泉   太原市   历史   晋祠   自然情趣   建筑群   古木   文化遗产   山西省  
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下,有一处依山傍水,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地方。它就是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称于世的晋祠。晋祠原谓之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晋祠自创建以来,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遂形成今日集儒、释、道于一统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一百余座,其中宋建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的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
杏林国手 大医垂范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记“西安树锦国医馆”创立人姚树锦 ■文/尹振贤 “太和医室”于清代咸丰末年(1861年)在河北武安创立,迄今已有150年。抗战期间为避战乱,姚氏第三代传人姚兴华迁往西安继续执业,为太和医室创立第二故乡。1997年,“西安树锦国医馆”成立。至此,“西安树锦国医馆”与姚氏一代创立的“太和医室”一脉相传,并以德立身,将“太和精神”发扬光大,遂完成了先祖的遗愿。近日,记者采访了“西安树锦国医馆”创立人姚树锦先生。 在西安市朝阳门里有一条路叫“尚爱路”,“尚爱路”有个“西安树锦国医馆”,创办人姚树锦先生虽然年过七旬,仍每星期坚持坐诊3天。老人家鹤发童颜,言谈举止透着儒雅,行医50载,信奉的就是“医者,仁术也”,把医德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采访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就告}斥记者,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加上中医的《黄帝内经》,支撑了一个处在世界中心的天朝大国几千年。“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医生.他的理想品质就是淡泊名利仁慈善良而有济世之心。 “立言立功裕后立德最好,业儒业商济众业医为先”。这副对联是姚氏家族第i代传人姚兴华先生白撰、自勉,并留与后人,倡导以德立身、立家、立业,把除疾健身的医术看作高尚的职业。长期以来.立德济众之心,是太和医室的后人们在中医行业的立足之本。 1997年,本该颐养天年的姚树锦先生在古城西安创办了“西安树锦国医馆”。不同于一般的营业诊所之处是,国医馆是集医疗(诊治疑难病为主)、教学(以带国家学术继承人为主)、科研(已有六项成果问世)为一体的实体。国医馆的创办,成为姚树锦先生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的又一阵地。 授业解惑 桃李满天下 姚树锦先生生于1936年,是太和医室第三代传人姚兴华先生的i子。上世纪50年代曾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期间阅读了大量古典名著,如《儒林外史》、《老残游记》、《红楼梦》、《镜花缘》等,培养了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并在父亲的指导下研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沦》,奠定了中医学根基,为日后成为博采众家之长的儒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58年姚树锦参加了工作,在_曲.安第二医院任中医师,开始了临床工作1964年他被选送到陕西巾医学院师资提高班学习深造。通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开阔了思路,扩大了视野,进一步提高了中医理论知识水平,师资班毕业后他被调到西安市中医院内科工作。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全国掀起“西医学习中医”的高潮,各地中医班蓬勃兴起,西安也成立了“两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年仅30岁的姚树锦担任兼职教师、 在从教巾,他先后讲授过《中医医学史》、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医各家学说》、 《伤寒论》、 《内科学》、《儿科学》等内容,是授课科目最多的老师,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他授课时用词丰富,引经据典,结合临床,深入浅出。为了调动学习热情,他向学员ff】推荐他存大学期间读过的那些名著,并强调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经典著作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从道藏佛书至章回小说,都有详尽的巾医学临床内容。课堂上,他还将《红偻梦》巾的病案引经据典做辩证分析,在学员中掀起一股“红学热”,大家纷纷在《红偻梦》里找方子,一时间热闹非凡,学习中医兴趣大增。 从教20多年,姚树锦把人生中的黄金时段奉献给了医学教育事业,为医界培养、输送高级医务人员上千名,学员毕业后分郁全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扶正固本 建立学说 教学期问,姚树锦每周坚持上两次门诊,疑难杂症的诊疗逐渐增多,通过实践,姚树锦“扶正同本”的学术思想也逐渐形成,特别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提倡“扶正气、固根本、开化源、增动力、执中央、运四旁”的18字方针,更是得到了中医界的认可和借鉴。 在临床上,姚树锦以治疗疑难杂症为主,如肾衰、尿毒症,各种各期癌肿,各类型、各阶段红斑狼疮等。他经常被省、市各大医院、兄弟医院、驻地医院等请往会诊。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他还经常给港澳台胞、归国和探亲侨胞、国际友人诊病。诊病的过程,也是姚树锦学习、思考的过程 他发现,因观念差异,韩国、口本的患者乐于接受中医,甚至在不需要翻译的情况下也能很好沟通:欧美一些国家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会给医生强加令人忍俊不禁的内容。一次,一位70多岁的美国老太太,患胃癌晚期,疼痛难耐,慕名前来求医。面对稠糊糊、苦溜溜的中药汁,老太太皱起了眉头。通过翻译她提了个要求,能不能把药汁制成巧克力味。在场的人都笑发。最后,姚先生给她把中药做成胶囊,方便了服用,令老太太非常满意。 在授业解惑、学术交流、临床实践过程中,姚树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辨证论治规律,有了经验方、特效方、对套方、专川方等方剂。如健脾益气的“芪薏四君子汤”,健脾理气的“消胀理气汤”,治疗紫癜性肾炎的“血尿宁”等。并有成果药投放市场,畅销海内外。特别是“同本咳喘丸”荣获陕两省医药管理局1988年医药新产品三等奖,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弘扬了祖国医学,还为同家增加了外汇收入。 除了教学外,姚树锦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讲座和交流。1992年,姚树锦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席在新加坡召开的“中医与针灸走向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关于中医药与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设想及措施》的发言受到大会的重视。同年他接受邀请,前往马来西亚为其中医界作了数场学术报告和讲座,并和当地名流结为好友,促使他们日后数次来西安投资办企业。 姚树锦先生行医的前30年,以10年为一个阶段,分成三步走,分别是学习继承,研读经典,掌握基础理论,广泛临证认识常见病、多发病的共性:整理继承,将所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应用于专科、专病的治疗,在承袭家传密宗的同时,将中医学宝库的经方、验方、时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系统总结,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继承,针对临床难症、疑症,选题定向,理清思路,找准突破点,取得疗效并注入新的理解和认识,迈入研究创新的境界。 锦瑟年华30年,他医人无数,育人无数,不仅成为一代名医、名师,还开发研制出多项科研成果,并撰写了近40篇学术论文,使得“扶正固本”学说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印证。 振兴国医 匹夫有责 如何使中医学发扬光大,姚氏家族从一代宗师姚福年历经60载积成《太和医室秘录》一书;二代传人姚占铭著书《针灸医案》;三代《姚兴华医案》本已成书,但因十年动乱,书稿散佚;到四代传人姚树锦的《中医世家姚树锦经验辑要》问世,几代人将姚氏家族历经百年沉淀的医理方术加以完善、淬炼,变成精华流传于世。姚树锦先生在晚年更是打破授徒的清规戒律,以“西安树锦国医馆”为载体,历经十几年光阴,悉心培养弟子,彰显了老一辈中医名家的医风、医德和高风亮节的师者风范。 1997年,筹备多时的国医馆终于挂牌营业;同时姚树锦被国家两部(人事部、卫生部)一局(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花甲之年再次授业传道,33岁的王维英幸运地成为姚树锦的第一个弟子。其后,邵燕燕和黄伟也师从姚树锦,成为姚树锦的第二批弟子。学生的刻苦好学、钻研进取之精神令姚树锦深深感到祖国医学后继有人,并寄予殷切希望。带完这3个学生,姚树锦已经72岁。 2008年5月,在陕西宾馆召开的省中医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和陕西省副省长亲自为姚树锦颁发了“优秀导师”、“陕西省名老中医”荣誉证书。本想着这荣誉是为自己从医、从教50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想大弟子王维英的一句话又让鹤发童颜的古稀老人再收两名关门弟子。 一日,王维英打来电话,“我等弟子要对您进行精神赡养”,语出惊人。原来受益颇深的王维英深谙敬爱的导师之秉性, “您老为我们授业解惑,背经诵典,朗朗不绝,往往兴至,声情并茂,极为愉悦。您既抒发了医缘情怀,我们又感到茅塞顿开,岂不是对您的精神赡养?”由此,老先生欣然接受了弟子的“精神赡养”,成为杨晓嫒、李晓阳的导师。 如今,王维英已经是陕西中医学院临床教授、临床研究生导师,另外两名弟子均已晋升为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成为医院的骨干力量。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是姚树锦自花甲之年相继培养出5名得意弟子后的感言。值得称道的是,老先生的得意门生为四女一男,这和古训中的“传男不传女”又相悖了。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姚氏家学珠贝璀璨。这里摘录姚树锦先生的挚友洪文旭作的一首小诗作结: 姚家玉树花似锦,兰台纵横六五春: <
大云出山 鸿儒入世 ——著名文艺理论家肖云儒的人生道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秋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辉煌成就   古城   形象生动   作家   西部文学   形散神不散   文艺理论家   散文   知识分子   评论文章  
描述: 作家高建群,在送给肖云儒的一幅字里这样写道:大云出山,润及万物;鸿儒人世,泽被古城。这幅字里,巧妙地镶进了肖云儒的名字,又对他大半生的辉煌成就,给予了形象生动的赞誉。熟悉肖云儒的人都清楚,他的一生有几个第一:第一次提出了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第一个
湖北恩施大峡谷
作者: 牛茂林   来源: 金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绝壁悬崖   湖北恩施  
描述: 湖北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西北50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峡谷中遍布绝壁悬崖、原始森林。现主要开放七星寨和云龙地缝两个景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