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文明对话与中国文化 以“文明对话与儒学三期发展”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郑治文   来源: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本书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一体化结构与子学时代的“文明对话”;儒、道对话与魏晋玄学;“两行平衡”与三教时代的“文明对话”;子学时代、三教时代“文明对话”所留下的历史经验等。
文明对话与中国文化:以“文明对话与儒学三期发展”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郑治文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学三期   中国文化   子学时代   文明对话   三教时代  
描述: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转换不仅表现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也常常呈现这样的周期性“规律”。西周文化维新,“郁郁乎文哉”,元典创制,礼乐昌明,学在官府,道术为一;春秋战国礼坏乐崩,“道术将为天下裂”,儒墨道法,诸子蜂起,百家之学,异彩纷呈;秦汉一统多元归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综罗百家,整合诸子,子学和合,化生儒术;魏晋南朝国家纷乱,“儒者之风益衰”,纲常崩坏,儒学式微,儒玄道佛,三教纷争。中唐以降三教和合,“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禅宗崛起,理学建构,全真勃兴,文化圆融。可见
孔子思想的“五大智慧”
作者: 郑治文   傅永聚   来源: 思维与智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坏乐崩   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思想   复礼   儒学思想   古今之变   以立   春秋末期   有作   儒家政治  
描述: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孔子是最杰出的文化代表。孔子儒学总体上蕴含着文化、伦理、政治、教育、社会治理方面的五大智慧。它们仍可为今所用,甚至可以为全人类共享。其一,述而有作的文化智慧。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文疲敝,礼坏乐崩,当面临“古今之变”、重建“文化认同”的时代课题时,孔子应之以“述而有作”之道,述礼作仁,一继承一开新,由此礼乐得以存、仁学得以立、儒学得以开。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
孔子思想的『五大智慧』
作者: 郑治文   傅永聚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明史   孔子思想   社会治理   时代课题   文化智慧   文化认同   春秋末期   大智慧  
描述: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孔子是最杰出的文化代表。孔子儒学总体上蕴含着文化、伦理、政治、教育、社会治理方面的五大智慧。它们仍可为今所用,甚至可以为全人类共享。 其一,述而有作的文化智慧。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文疲敝,礼坏乐崩,当面临“古今之变”、重建“文化认同”的时代课题时,孔子应之以“述而有作”之道,述礼作仁,一继承一开新,由此礼乐得以存、仁学得以立、儒学得以开。
明代“生活儒学”从阳明学向泰州学的展开
作者: 郑治文   傅永聚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儒学   明代   阳明学   泰州学  
描述: 消解程朱理学形而上学,回归生活世界本身,创构一种为愚夫愚妇能知能行的"生活儒学",是明代心学之主要问题意识所在。心学从阳明学向泰州学的展开正好为我们呈现了"生活儒学"从理论建构到落实实践的完整过程。王阳明以"心即理"、"致良知"为要的良知学,确立了心学生活化、民间化的理论基调;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以订定乡约民规,开展平民教育等乡村建设实践将心学价值推向民间。从理论建构到实践应用,从愚夫愚妇能知到庶民大众来行,标志着明代"生活儒学"的真正完成。
形中“生活儒学”与儒学的重构
作者: 傅永聚   郑治文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儒学   形而中学   徐复观   宋明理学   后新儒学   执两用中  
描述: 宋明理学呈现出"两极游走"的理论走向,宋代理学本以其形上超越性著称,至朱熹极言"理在事先",遂立理学"形上绝对"、"纯粹超越"之"极";明代以"反理学"面目出现的气学、心学本意在纠此"偏执",然至罗钦顺以"万物生长收藏"为"理",王艮、李贽言百姓日用之"理",则又立"形下绝对"、"纯粹经验"之"极"。在宋明理学"游走两极"理论走向的借鉴之下,徐复观之"形而中学"秉持和发扬了"执两用中"的儒学传统,在探求现代新儒学转向之途时,或可作为展开的向度。以此路向展开的儒学,其实就是"生活儒学"。
“两极游走,取法乎中”:宋明理学理论走向启示下的形中“生活儒学”
作者: 傅永聚   郑治文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活儒学   形而中学   徐复观   宋明理学   后新儒学  
描述: 宋明理学以形上超越性著称,至朱熹大言“理在事先”遂立理学“形上绝对”、“纯粹超越”之“极”,明代以“反理学”面目出现的心学、气学本意在纠此“偏执”,然至王艮、李贽言百姓日用之“理”,罗钦顺以“万物生长收藏”为“理”,则又立“形下绝对”、“纯粹经验”之“极”。正是在宋明理学“两极游走”的理论走向启示下,我们提出以徐复观先生之“形而中学”作为“后新儒学”展开之可能向度,而以此路径展开的儒学其实就是“生活儒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