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人物志
作者:   三国   刘邵   来源: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人才学   中国   三国时代  
描述: 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提出了系统的评价人物的方法,这就是“九征”与“八观”。作者的人才观一开始就明白地说出来了, “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所以,他的观点基本是重视先天的。人物可以用九种特征加以识别,根据这九种特征,就可把人分为兼德、’兼才、偏才、依似、间杂五个级别,进而再根据人的素质,就可以判别他所适合的工作,也就是“十二流业”。 另一部分内容就是讲如何识别人才的,即识别人才的方法,这就是第七章“接识”、第九章“八观”。讨论怎样通过与人接触来识别人、怎样通过各种途径更精确地判断人,又讲了在识别人才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这就是第十章“七缪”、第十一章“效难”。 实际上,这本书还有一方面的内容是值得重视的,这就是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作者认为人们相互感应是受自己的情性影响的,第四章“材理”篇中提到“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刘邵又讲了人们之间产生矛盾的六种原因,主要讲的是交流过程中的矛盾,这就是“六构”。全书的最后一章“释争”则是对这一方面的内容的总结。实际上,从作者的观点来看,能够做到“释争”的只有那种具有中庸之德的人,这正是作者看人最重要的标准,“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 总体来说,《人物志》一书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专讲识人之术。它融汇了儒、道、法、阴阳等诸家思想,体现了魏初学术杂取诸家的风气,集道德、仁义、才能、功利等多种观点,系统地阐述了鉴定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并对人性进行了深度剖析。 《人物志》素有“识人宝鉴”的美称,被明代人推崇为夏商周三代以来第一流的人才学著作。
辨经全书
作者:   三国   刘邵   来源: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人才学   中国   三国时代  
描述: 本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合了儒、道、法、名、阴阳诸家的思想,将传统的识人之术加以客观分析,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三教九流指什么
作者: 暂无 来源: 百科知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   学说   孔子   宗教   三国时代  
描述: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种教派。儒,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予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得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作宗教了。释,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道,指东汉时创立的一种宗教,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法。河南嵩阳书院里有一尊三神像,有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第一段]
中华经典藏书 人物志
作者: 梁满仓注   来源: 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人才学   译文   中国   《人物志》   三国时代   注释  
描述: 《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地阐述人才理论的典籍,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汤用彤认为,从《人物志》中可以看出曹魏初期学术杂取儒名法道诸家的特点,“故甚具历史上之价值”。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劭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
高丽僧跨海入宋学习佛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佛教   朝鲜半岛   高丽     新罗   三国时代   高句丽  
描述: 公元668年,新罗联合唐朝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基本实现一统,结束了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公元918年,后高句丽的王建结束了新罗的乱局,建立新王朝,为显示正统,改国号为“高丽”。不论是新罗时代,还是高丽时代,朝鲜半岛的主流宗教都没有变,佛教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直到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才开始尊儒抑佛。高丽僧学习唐僧玄奘西行取经,冒险跨海到大宋学习佛教。他们不仅在中国学习了佛教,有些后来甚至还成了开宗传派的大德高僧。比如下文所说到的义通,即为佛教天台宗第十六祖,被
“三教九流”曾是高雅的代名词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博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名词   嵩阳书院   释迦牟尼   宗教   三教九流   儒家学说   三国时代   高雅  
描述: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种教派。儒,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的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做宗教了。释,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
“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作者: 暂无 来源: 乡音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语   非宗教   东汉   含义   汉儒   孔子   三教   儒家学说   渲染   三国时代  
描述: 三教九流这个成语的含义曾是颇为高雅的。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种教派。儒,本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得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作宗教了。释,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
北宋官修类书《太平御览》
作者: 暂无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御览》   五代十国   发展文化   古书   宋太宗   《艺文类聚》   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代   北宋   官修类书  
描述: 《太平御览》是北宋年间官修的一部大类书,始编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三月十七日,完成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二月十九日。初名《太平总类》(一说初名《太平编类》),后来因最终定稿前夕,宋太宗命令每天进呈三卷以供“乙夜之览”,所以改为现名。 类书的编纂起源于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令儒臣王象等编纂的《皇览》是中国类书之祖。此后,类书的编纂日益盛行,南北朝时期编写的《华林遍略》、《修文殿御览》,隋朝编写的《北堂书抄》,唐朝编写的《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初学记》等,都是这种体例的著名书籍。在宋版《太平御览》中,载有《国朝会要》一节,其中说:“帝阅前代类书,门目纷杂,失其伦次,遂诏修此书。以前代《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及诸书参详条次,分定门目。”由此看来,前代类书存在分类不妥等缺陷,不便利用,遂导致了《太平御览》的编纂。另外,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为发展文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是该书编写活动能够开展起来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侃侃而谈平常事:说话能力训练之我见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素质   实物   听众   语文教学   学生   说话训练   相结合   说话能力训练   三国时代   平常  
描述: 人们常以“唇枪舌剑”来形容辩论时言辞犀利针锋相对,象枪剑交锋一样。其实,言辞的威力有时比枪剑还大呢。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就曾以其非凡的辩才“舌战群儒”,使张昭等主降派的人大惊失色、甘拜下风。春秋时候齐国的晏子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多次以其巧妙机智的言辞有力地反击了楚国的恶意侮辱,其结果不但维护了自身人格的尊严,而且维护了他所代表的齐国的尊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无怪乎自古以来善
走向超越——论《三国演义》中的司马徽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池师专学报(文科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儒家思想   世俗生活   司马徽   人生悲剧   罗贯中   人物形象   徐庶   三国时代  
描述: 司马徽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理想的人物形象。他生活高雅、智慧深邃、超凡脱俗,是道家思想文化的一个信息载体。分析他,实质上是分析书中的道家思想蕴含。作者正是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照整个三国的纷争世事的。从他的眼中看出了三国时代仕途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并以其超脱的隐逸风度,实现了对悲剧的超越。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人们通常认为本质上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这固然同“儒热道冷”的学术景况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人们长期以来过于偏重道家思想消极的一面,忽略了对之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对道家思想产生了某些误解。殊不知,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有些学者甚至将它视为中国哲学的主体部分。当我们从历史的审美的角度对《三国演义》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后,就会发现:书中的儒家思想,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东西,《三国演义》从本质上体现的是道家思想,具体表现在司马徽这个特殊人物身上。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