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华经典藏书 人物志
作者: 梁满仓注   来源: 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人才学   译文   中国   《人物志》   三国时代   注释  
描述: 《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地阐述人才理论的典籍,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汤用彤认为,从《人物志》中可以看出曹魏初期学术杂取儒名法道诸家的特点,“故甚具历史上之价值”。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劭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
汉刘劭著《人物志》政治哲学释义:重点研究“主道”与“臣道”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人物志》   中和之质   主道与臣道  
描述: 《人物志》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刘劭提出人物"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认为人因禀受"元一"之气的结构和质量不同,因而德、才不同。根据德、才比重的不同,可将人才做不同的分类,这是刘劭君臣关系的哲学基础。刘劭认为,"圣人"与"人君"是重合的,同时具备"中和之质"和"聪明"之才。为臣之道当遵循"以一味协五味"的原则。刘劭的"主道"与"臣道"思想具有注重"主德"之"平淡"和君臣关系"自然性"倾向的特色,援道入儒,为君臣理论加入了新的内容。
读《读<人物志>》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邵   魏晋玄学   《人物志》   儒道名法   王弼  
描述: 刘邵作为名理学家的代表,他专注于建设控名责实的人材学体系,以《人物志》为代表,其内容兼综儒道名法各家思想,博采众长。其综合名实的思考援道入儒,体现了儒道融合的时代思想潮流。通过对《人物志》作者的生活年代和成书年代及思想的考察,并与王弼生活年代以及王弼思想相比较,说明《人物志》对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且会通儒道,是为魏晋玄学诞生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过渡。
综合名实与中庸至德:刘劭儒道兼治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人物志》   玄学   儒家   刘劭  
描述: 刘劭作为名理学家的代表,他专注于建设控名责实的人材学体系,不过以《人物志》为代表,其综合名实的思考援道入儒,体现了儒道融合的时代思想潮流。这集中表现于其以中庸为至德的圣人观念,以道释儒,政治理论体系隐约折射了本末有无之辨。从学术思想的发展史而言,刘劭将汉末人物清议引向了抽象原则的讨论,会通儒道,是为魏晋玄学诞生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过渡。
读《读<人物志>》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邵   魏晋玄学   《人物志》   儒道名法   王弼  
描述: 刘邵作为名理学家的代表, 他专注于建设控名责实的人材学体系,以《人物志》为代表,其内容兼综儒道名法各家思想,博采众长。其综合名实的思考援道入儒,体现了儒道融合的时代思想潮流。通过对《人物志》作者的生活年代和成书年代及思想的考察,并与王弼生活年代以及王弼思想相比较,说明《人物志》对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且会通儒道,是为魏晋玄学诞生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过渡
刘邵《人物志》形而上学之“无”和“一”的内涵与现代管理借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刘邵   《人物志》   管理  
描述: 三国时期魏国学者刘邵所著《人物志》,是中国古代一部系统的人才理论著作,在汉魏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对于之后的魏晋玄学理论和思想的形成都产生过相当程度的影响。刘邵的人才理论强调以"无味无名"为根本,"中庸之德"为中心,规范了"主德",也就是管理者的地位和功能;在人才应用上重视个性,主张顺性,这些理论主要基于道家的思想,其以道释儒的全新观念,诠释了一套有效的人才理论,实现了其政治哲学理论的系统应用性。刘邵没有在其人才理论中讨论形而上学的问题,但其"已经把‘无’看成比‘有’更为根本了,把‘一’看成为高于‘多’"(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所以我们确定刘邵《人物志》本身蕴含的形而上之有关"无"和"一"的内涵是其人才理论的根本,这种根本为其政治理论的建树提供了坚实而有效的基础,并成为以后的玄学理论建立的前提,而它的现实意义则是其形而上学本体论依旧是现代管理理论所借鉴的精髓。
试论《人物志》中的儒道名法兼综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志》     刘劭  
描述: 刘劭的《人物志》内容兼综儒道名法各家思想,博采众长。《人物志》以儒家“中庸”思想为主流,对道家思想则采取了援道入儒的方法,为此后的玄学家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针对当时名实不符的情况,刘劭在《人物志》中引入名家思想,具体而详尽地厘定了名实问题,并借助法家思想使《人物志》得以升华和深化。
说“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大学衍义补》   《金楼子》   《汉书·艺文志》   《墨子》   《人物志》   章太炎   儒家   四库全书总目   《荀子》  
描述: 儒学热正在悄然兴起,但什么是“儒”,世人知其底细者并不很多,今说之。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有一篇文章《原儒》,提出了一个“题号由古今异”的著名历史见解,认为“儒”字的意义经过了一种历史的变化,从一个广义的、包括一切方术之士的“儒”,后来缩小到“祖述尧...
魏晋南北朝人才思想中的杂家色彩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名家   魏晋南北朝   《颜氏家训》   杂家   《人物志》   法家   儒家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定儒学为一尊的思想禁锢被突破,思想界儒、道、名、法诸种学说互相渗透,形成彼此会通的复杂面貌。《人物志》与《颜氏家训》不专为一家之言,是魏晋南北朝思想领域中涉及人才问题的两部极有特色的著作,其人才思想中均具有较浓的杂家色彩。但总体而言,《人物志》兼儒、名、法、道,儒为其道德指导原则,至于思想方法及内容上则以名、法、道居多。《颜氏家训》兼儒、名、道、佛,其中儒家是主流,其余则为支流。二书兼综驳杂的杂家风格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其作者刘劭与颜之推的广综博学和对前人丰富思想遗产的继承以及当时较为宽松的社会现实环境。《四库全书总目》将二书列入杂家,确有其理由。
说“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大学衍义补》   《金楼子》   《汉书·艺文志》   《墨子》   《人物志》   章太炎   儒家   四库全书总目   《荀子》  
描述: 儒学热正在悄然兴起,但什么是“儒”,世人知其底细者并不很多,今说之。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有一篇文章《原儒》,提出了一个“题号由古今异”的著名历史见解,认为“儒”字的意义经过了一种历史的变化,从一个广义的、包括一切方术之士的“儒”,后来缩小到“祖述尧...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