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伊斯兰的仁爱观―兼及与儒家伦理的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爱   伦理道德   伊斯兰   儒家  
描述: 进入21世纪以来,留给世人最惨痛的记忆莫过于"9•11"事件及其后续的影响,从惨痛中醒悟过来的人们开始寻找各种渠道,为人类多元文化谋求新的出路,探索一条和平共处的路子。结果,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了人类最原始的沟通方式―“对话”上。如果“对话”的形式能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一道桥梁,打开一条通往和平的道路的话,伊斯兰和儒家文明之间通过对话铺设的和平之路将是最通畅、最具魅力的道路。尽管二者有诸多的不同,但在伦理方面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语言。以“仁”为例,它是伊、儒两家共同推崇的道德原则,能成为二者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伊儒两大文明是历经千年而不衰的人类精神资源,两大文明之间展开的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将会加深彼此的了解,拉近相互的距离。这对稳定国家,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从《论语》中看孔子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地君亲师”   “仁”   “礼”   伦理道德  
描述: 《论语》记录了孔子、孔门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言行。孔子开创了内圣外王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它有别于之前以儒为职业的儒家,本文侧重孔子儒家关于内圣和修身方面的论述。。
本真性与原始儒家“为己之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本真性   伦理道德   道德修养  
描述: 出于庄子的“内圣外王”一语基本上规定了儒家思想的理论格局。现代以来,在内圣与外王的关系以及二者孰轻孰重的问题上存在着争议。现代新儒家视内圣为体、为本,而外王为用、为末,是强调了自我道德修养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一种不同的意见认为,儒
屈原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文化溯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古代悲剧精神   伦理道德   屈原  
描述: 屈原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中和性、圆融性、柔韧性和世俗性、民间性。本文由此追溯了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文化渊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伦理型文化 ,审美原则是以和为美 ;二是儒、释、道的精神世界对悲剧的影响。
现代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与现代道德建设
作者: 江涛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道德建设   现代新儒学   伦理道德  
描述: 现代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产生于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不断消解,中国传统文化“花果飘零”的历史条件下,力图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核心来吸收、融合、会通西方伦理文化的优良成果。现代新儒学伦理道德
现代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与现代道德教育
作者: 邱瑜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伦理道德   现代道德教育  
描述: 现代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产生于中国近代西风东渐、传统的伦理价值体系不断解体,中华文化花果飘零的历史条件,是力图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主体来吸收、融合西方伦理文化的理论成果,代表着一种社会道德救亡和儒学
试论明末清初回族学者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认同与接受
作者: 梁向明   来源: 第22次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回族学者   伦理道德  
描述: 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德新是明末清初著名回族学者。由于他们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的濡染和熏陶。他们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认同与接受集中反映
孔子美育目的论:兼及音乐和律法的关系
作者: 李道刚   来源: 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孔子   音乐文化   伦理道德   法律制度  
描述: 儒家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改变世界,为此要培养“气与理一”的圣人,而为“尽为人之道”则必须开发出内心的善,即所谓“人德”经过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达到修齐治平,最后“超凡人圣”。因为圣人是宇宙的枢纽,圣人心正,天地随之而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正是完善圣人人格的美育“三段式”。其中“兴于诗’’重在“德”,“立于礼”重在“和”,“成于乐”重在“善”。
儒家德育思想涵盖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内容   教育问题   人伦   儒家德育思想   中国   古代教育思想   伦理道德  
描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以研究道德和德育为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明人伦”,培养治术人才,其教育内容自然是伦理道德。 古代教育主要以儒、墨、道、法为四大学派,除法家主张“以法为教”,用法制代替道德教育,其他
从道教的伦理道德谈道教徒应具有的行业准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道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为准则   道教徒   感觉   顺其自然   伦理道德   传统宗教  
描述: 今天之所以探讨当代道教玄裔应具有的行为准则这样的问题,因为它是我们为树立新时期的道教形象而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宗教儒、释、道三教中,道教曾一度以不敢为天下先而甘居其后,在长期的发展中,这似乎成了某种定势,以至于让我们感觉只需要顺其自然,而无需有所追求.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