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试论道儒两家音乐思想的内在联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音乐大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音乐思想   道家音乐思想   内在联系  
描述: 道家和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两个重要代表,关于二学派的先后,史学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通过将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的会面及其所宣扬的思想的比较,从而得出两者存在内在联系且道家音乐思想早于儒家音乐思想的结论.
冲突与融合:儒、道哲学思想在《声无哀乐论》中的彰显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音乐思想   道家音乐思想   音乐艺术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   审美文化  
描述: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历史进程中一部具有丰碑意义的音乐著作,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深入探究和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研究思考认为,在这部惊世巨作中,嵇康实际上继承了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成果.在对老子“大音希声”、庄子“法天贵真”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改造与发展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也吸收了儒家因素,与儒家思想有相近、相似之处,体现了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正面冲突又互补融合的过程.
试论儒道两家音乐思想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音乐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儒家音乐思想   孔子   庄子   影响   道家音乐思想   孟子  
描述: 儒、道两家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他们有着各自的音乐观点和审美意识,儒家的乐教功能与以和为美的音乐思想以及道家至乐无乐、天人合一的音乐思想都对中国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树立我国现代音乐教育观、以及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魏晋音乐与古琴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和歌   儒家音乐思想   古琴艺术   儒家思想   民间音乐   竹林七贤   嵇康   声无哀乐论   知识分子   魏晋  
描述: 魏晋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史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以动荡割据为特点。三国建立到梁、陈灭亡的三个半世纪中,除西晋灭吴后有过短暂的统一外,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状态。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首先体现了民族音乐大融合的特点。汉时的相和歌辗转南北,演变为清商乐,中原音乐与西域及北狄诸乐的保存与输入形成隋唐七部乐、九部乐的雏形。音乐思想发展突破了定为一尊的儒家音乐思想的束缚,随着“玄学”的兴起,崇尚清淡之士,实现着儒、道互补的新的音乐主张,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成为音乐美学思想的名篇。器乐创作方面,提倡受到器乐曲,从体裁到内容都更为丰富。汉时世俗音乐潮流孕育了这一时期歌舞戏的出现。乐律学的发展出现了纯律的实践成果;对“黄钟不能还原”的三分损益理论探讨,则出现了无神论律学家何承天的新律。随着音乐的发展,新的探索与实验开始活跃起来。古琴上纯律的应用,晋荀勖笛律中管口校正的应用以及宋何承天新律的提出,都是本时期律学研究的重要成就。一、音乐艺术之独立自西周以来,中国音乐几乎完全笼罩在儒家思想之下。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尽出于司徒之官。”他们本来是负责教育的,所以他们对待音乐的态度就自然而然地...
儒、道音乐美学思想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音乐天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系的发现   儒家音乐思想   先秦儒家   辩证关系   中庸之道   音乐美学思想   方法论   孔子   礼乐   《乐记》  
描述: 先秦儒家音乐思想的存在是以礼乐结合的形式、礼乐的辩证关系为依据。出发点是“仁义”之学,方法论是其“中庸”之道。儒乐思想告诉我们:没有道德做准绳,没有“仁”为根基,礼乐是句空话。“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礼篇》)。 礼乐关系的发现,仁义之学的萌发及中庸之道的最初论述都不是以孔子为最先,但他却是三者的集大成者。千代以
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领域   儒家音乐思想   思想研究   重新评价   神秘主义   董仲舒   影响深远   直接影响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思想史  
描述: 董仲舒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也直接影响音乐的发展。以往我们对其音乐思想研究欠深入,评价也失之偏颇。故有必要对其重新评价。一、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自先秦始,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各家学派在思想领域展开激烈的论战,同时在音乐思想上也各持己见。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只有儒、道两家。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从《国语》《左传》等史料看来,在西周、春秋时期就趋于成形,至春秋孔子时,已粗具规模,荀子的《乐论》又加以补充,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