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援道入儒归心性:《乐记》音乐本源问题的历史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音乐美学   音乐本源   道家音乐美学   《乐记》  
描述: 《乐记》的音乐本源理论由于涉及“心”“物”“气”“感”等诸多范畴,容易导致人们理解上的歧义。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萌芽时期强调人文因素的“先王作乐”说和强调自然因素的“五行”“六气”说都对《乐记》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中,“先王作乐”说被先秦儒家所继承和深化,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乐论》在《乐记》中得到巧妙融合,构成了其音乐本源理论的主体框架;而“五行”“六气”说则被先秦道家所继承,演化出“道”“气”(阴阳)等范畴,《乐记》用“道”之朴素调和了“性善”与“性恶”的矛盾,又用“气”的阴阳交感作为“感于物而动”的理论基础,表现出援道入儒的特色。因此,就其主体来说,《乐记》主要是从“心”“性”的角度解释音乐本源问题的。后世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歧义,是由于《乐记》尝试糅合儒道两家学说但又未展开详细论证所导致的。
《古〈乐〉七考》序跋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经》   《乐论》   《乐记》   《乐书》  
描述: "《乐书》与《乐记》考",记传古本,发掘渊源,《记》《书》关系,首当其冲;"《乐记》与《乐论》考",先秦群典,纵横系连,年代基准,铺垫张本;"《乐记》与《乐经》考",内容性质,发凡起例,经、记关系,承上启下;"《乐经》释疑",其书有无,弭疑祛惑,六经之《乐》,信而不诬;"《乐经》时代考",性质内容,审定范围,成书断代,厘清时限;"《乐经》佚文考",揭櫫源流,剔抉精义,信者传信,疑者存疑;"《乐经》余绪",校证经义,藉窥豹斑,梳理遗文,畅发幽旨。
早期儒家关于礼乐关系的定位、原因及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期儒家     《乐记》  
描述: 早期儒家认为,"乐统同,礼辨异",功能不同的礼与乐可达到相反相成的效果。另一方面,儒家用礼乐的各自原则节制对方,即:以乐和礼,以求礼的"和敬"的作用效果;又以礼节乐,形成礼为体而乐为用的"乐"观。这种独特的礼乐观的形成,既是早期儒家对先秦诸子对礼乐的批判做出的回应,同时也是儒学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早期儒家的礼乐关系观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淮南子》和《乐记》的“物感说”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感说   本源论   《乐记》   生成论   《淮南子》  
描述: 物感说是中国文论史上关于文艺的本源论和生成论。《淮南子》和《乐记》分别从道、儒两家不同的思想体系立论,对其都作了具体的论述,两家有相同的观点也有相异的看法,对后世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儒、道、释之音乐本体论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本体   《老子》   空本体   德本体   《乐出虚赋》   《乐记》   本体论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涉及到对音乐本体论的认识层面上,儒家以《乐记》为代表,倾向于“德本体”的认识;道家以《老子》为代表的,倾向于“道本体”的认识;佛家则可以《乐出虚赋》为代表,呈现出“空本体”的认识论倾向,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铺就了带有典型的传统音乐审美特征的音乐本体论的认知基石。
分析儒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作者: 詹林平   来源: 民族音乐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儒家思想   政治伦理   音乐思想   儒学思想   《乐论》   人文精神   《乐记》   音乐美学   中国传统音乐  
描述: 儒学音乐思想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最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孔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相当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音乐美学基本上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总体上由两条主线构成,即由孔子的音乐“事君”思想,提高和普遍化为“乐与政通”的政治型音乐美学模式;“事父母”的思想,被提高和普遍化为“乐与伦理通”的伦理型音乐美学思想,并在音
另辟蹊径 追本溯源——[韩]朴素晶《流动的音乐思维——先秦诸子音乐论新探》读后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论   重点研究对象   “礼乐”   学堂乐歌   世界多元文化   《乐记》   大音希声   思想碰撞   音声   美学与哲学  
描述: 近日,笔者拜读了韩国学者朴素晶所著《流动的音乐思维———先秦诸子音乐论新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颇受启发。作者以儒、道两家乐论设为重点研究对象,却不唯门派论,以多元视野考察先秦诸子的思想碰撞衍生出联系与发展的诸子乐论关系。全书十一万字,分为导言、先秦诸子音乐话语的争论焦点:古乐与新乐、艺术与
明清乐论的客观化趋向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论   俗乐   明代中期   郑卫之音   李塨   《乐记》   政治色彩   推崇备至   通变   《声无哀乐论》  
描述: 明清乐论尤其是明代乐论与宋代乐论有相似之处,但又存在自身特点。就相似处言之,在理学的大背景下都表现出一定的维护儒家乐统的倾向,这一点在以王守仁、王夫之为代表的理学家乐论中表现明显,他们仍然十分推崇儒家中和之德对音乐的指导意义,仍然推崇雅乐而否定新声,对儒家的"中和"、"雅正"、"德行"等理想推崇备至,从而形成了理学家乐论与具有进步色彩的民间乐论分庭抗礼之势。可以说,王守仁、王夫之等人的乐论也体现了
郭店楚简之《性自命出》篇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礼记》   公孙尼子   《汉书·艺文志》   《性自命出》   《子思子》   楚简   《乐记》   《缁衣》   性善论  
描述: 本文对新发表的荆门郭店出土的儒家文献中的《性自命出》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此篇在早期儒家中的学派所属提出了三种可能性,即子游、公孙尼、子思,而倾向于认为属《公孙尼子》;认为此篇中的以好恶论性、以喜怒哀乐之气论性的思想不是性善论,由此论证了性善论在先秦儒学发展中并非主流思想。
郭店简与《礼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别录》   《礼记》   河间献王   《汉书·艺文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礼》   《大戴礼记》   《汉志》   《乐记》   郭店简  
描述: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大批典籍竹简①,近日已成为海内外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不少学者发表了很好的论文,就其考古学、古文字学以及学术史的意义深入探索。郭店简包含儒、道两家文献,在《老子》以外,主要为儒家著作多篇,对认识儒学的早期状况至关重要,大家特别关心这些著作的性质内容,是当然的。从郭店简发现的讯息见于报端起,即传闻其间有《礼记》。最近我们读到陈来先生的大文②,指出:“荆门郭店楚墓所出土的竹简中,《缝衣》等十四篇为战国时儒家所传文献。以现存文献与荆门竹简十四篇相比照,最接近者为《礼记}),这在内容、思想、文字上都是如此。这也是大家所公认的。”陈来先生的意见很对,为了进一步讨论郭店简,有必要重新检讨一下有关乳记》的各方面问题。如果考虑到在郭店简外,还有别的战国简具有同样的特点,这一工作就显得更有需要。所以,本文尽管不是直接论述郭店简的,却是为郭店街及类似材料的分析做一点前提性的工作,希望读者能够耐心看下去。现代关于《礼记》的论著,最重要也最有影响的,应推洪业(偎莲)先生1936年所撰风记引得序》民该文宏博精密,为学术界所推重,并于1937年获得法国茹理安(儒莲)奖④。不过该文成于三十年代,自受当时思潮的影响,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