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佛教义学研究新局的启动—— 论杨文会之思想开创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音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贤首   大乘起信论   南条文雄   佛学研究   思想取向   杨文会   圆融   华严   唯识学   学佛  
描述: 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 [1] ,而其中的关键人物乃杨文会。杨文会的思想取向守持传统,即“教宗贤首,行归弥陀”。他学佛“启自马鸣(相传《大乘起信论》之作者);净土之缘,因于莲池;学华严则遵循方山,参祖印则景仰高峰” [2] ,因而具有诸宗圆融特征。在佛学义理方面,他主张“十宗”平
中国山水画中的道释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风尚   道家   山水画家   清初   士大夫   道释思想   钱谦益   政治需要   中国山水画   学佛  
描述: 山水画的发展,它之所以与道释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决定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和社会风尚。中古以后,士大夫学佛问道很普遍。清初钱谦益说:"学佛而不知儒,学儒而不知佛。""各见一边,总使成就,只是一家货耳。"①钱的这种引佛入儒,以释混儒的议论,并非偶然,这正是当时多数士大夫的看法。如果将这种情况往上推,便可以见其先河。譬如说,魏晋以来,神仙家把老子抬出来奉作教主,因而创造了道家。又如东晋时,在皇室信奉佛教的影响下,名门贵戚广与僧众交往,致使清
我敬菩提
作者: 暂无 来源: 鸭绿江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诱惑力   佛家   打电话   菩提   中华传统文化   《西游记》   恐惧   学佛  
描述: 我写这篇文章,完全是由于一位朋友的劝说。那天他打电话说,听说你正在看儒家、道家的书呢,对佛家的是否也看一看?他特别强调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缺了哪个都不好。他这一说我真就动心了,对,是应该看看,可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你小子神经了咋的?怎么啥都敢捅鼓,那可是神圣无比的佛啊,一不留神学走了眼,护法天王给你一掌,还不把你打得灵魂出壳?就是死了也不能算完,还有地狱等着呢。不是吓唬人,《西游记》总看过吧,那里的佛祖是何等威严。于是我便从心底涌出一种忧心忡忡的恐惧。谁知越这样想越放不下这件事,原来神秘和恐惧的诱惑力竟然这样大,于是经再三斟酌,我决心学佛。可这时我才知道认识佛家的难度有多大。首先它不像四书,就四本书嘛,老庄也就两本书。虽然我根底浅薄,但我可以反复看,也可向高人请教。但学佛就不行了,想看书?
苏轼融合儒道佛的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禅   存在意义   独善   审美境界   儒道佛   穷达   理想追求   苏轼   儒家   学佛  
描述: 苏轼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典型意义,突出表现在他融合了儒道佛的思想。在他之前,唐朝就有王维、白居易、司空图等人接受儒、道、佛的思想影响,即所谓“儒教饰其身,佛教治其心,道教养其寿”,三者互不相妨而成一心。宋代理学就以“月映万川”的看法,使儒家与佛老相融合,成了三教归一。从总趋势看,是三家融合;从其内部看,却充满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情感与道德的矛盾,消极与积极的矛盾。心
瞿秋白与佛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印度   瞿秋白   佛学   中国文化   佛教   大乘起信论   传入中国   现实社会   黄老学说   学佛  
描述: 瞿秋白“自幼混洽世界史上几种文化的色彩”,但主要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其中,佛教对他的影响极大。佛教本是古代印度的文化,传人中国后,从汉到唐,大约经历了八个世纪儒、道、佛诸家思想的多元融汇和多向演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瞿秋白在笃信黄老学说的父亲影响下,在少年时代就“对老庄特殊有研究”。佛教和老庄谈“空”说“无”,声气相投。从辩证思维的深度来看,佛教的
落脚红尘:浅析苏轼的学佛之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坡志林》   人生如梦   林语堂   黄州时期   禅宗信徒   苏轼   学佛   “悟”   佛教思想   实用主义  
描述: 苏东坡是两宋文坛上最灿烂的一颗明星,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文化性格极具魅力,倾倒了无数的中国文人。他的性格内涵,源于他对人生思考的深还细致,源于他对人生价值的多元取向。提起苏东坡的帝神.人们总把它归纳为儒、释、道三家的综合交来。他最亲密的弟弟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写道:初好贯谊、陆背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悄然叹息日:“吾昔有见于中,日未能言呼风《庄子》,得吾心矣卜…··”后语释民书,深悟实相,参之初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从苏辙至今,这一看法已成定论,但是,纵然亲密如子由,都只是看到了苏东坡用神的表象,没有把握其实质。仅以佛教为例。后人论及苏
一百六十岁的长寿老人——访延安市政协委员吴云青老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武当   安国寺   长寿老人   初祖达摩   六祖慧能   福报   一百六   政协委员   学佛   阳子  
描述: 安国寺奇遇 一九九四年六月,笔者与师古阳子游山西离石安国寺,住持圣明和尚问道: 施主所修何法? 古阳子:佛、道、儒三家之法。 圣明:学佛为了却生死,修道、为儒只得人天福报,怎能超脱生死,了却性命? 古阳子:本是一根所生,同为了证生死。初祖达摩曾留偈:三家法一般,
落脚红尘──浅析苏轼的学佛之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坡志林》   人生如梦   林语堂   黄州时期   禅宗信徒   苏轼   学佛   “悟”   佛教思想   实用主义  
描述: 苏东坡是两宋文坛上最灿烂的一颗明星,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文化性格极具魅力,倾倒了无数的中国文人。他的性格内涵,源于他对人生思考的深还细致,源于他对人生价值的多元取向。提起苏东坡的帝神.人们总把它归纳为儒、释、道三家的综合交来。他最亲密的弟弟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写道:初好贯谊、陆背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悄然叹息日:“吾昔有见于中,日未能言呼风《庄子》,得吾心矣卜…··”后语释民书,深悟实相,参之初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从苏辙至今,这一看法已成定论,但是,纵然亲密如子由,都只是看到了苏东坡用神的表象,没有把握其实质。仅以佛教为例。后人论及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