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打造“儒实”课堂,追求优质高效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课程(小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形式   优质高效  
描述: 新时代的教学提倡以"儒实"为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寻求优质高效的教学有效途径。对中小学的课程教育不断进行优化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本身的极大需要。通过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满足学生学习高效的需要,将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打造“儒实”课堂,追求优质高效:对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形式   小学数学作业   批改  
描述: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打造“儒实”课堂,追求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形式、操作、批改、评价以及过程管理进行优化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本身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高效的需要,努力实现小学数学作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自然美融于现代陶艺的形式探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形式   装饰   罐子  
描述: 的思想—和谐。而本文是对作品所要表达的自然美形式来进行阐述的。本次的系列作品,除了在传统罐形上有所变化,在装饰手法上更是采用了自然中的花朵元素,来更好的表达自然之美,表达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
裴骃《史记集解》自注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集解》   形式   价值   自注   内容  
描述: 之外,还通过自注的形式折以几见说明《史记》正文和引文,数量达500余条。本文对《史记集解》全书中的自注进行了分析与归类,试图对《史记集解》自注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价值作出初步探讨。
论北魏后期儒释道三教的发展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   创作空间   儒释道   辞彩   社会功用性  
描述: 由于孝文帝的努力,北魏后期,儒释道三教改正了前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系得到调和,并形成了先儒后佛、辅以老道的发展格局。受其影响,北魏后期文学创作重功用,讲求辞彩和形式,创作空间得到了拓展。
形式中的时代文化与个人心理溯源:《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
作者: 陈迪泳   来源: “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时代文化   《文心雕龙》   形式   个人心理   《诗品》  
描述: 《丈心雕龙》在体大虑周的整体形式中形成了圆照典雅的形式特征和注重"论文叙笔"的有机形式论;《诗品》则在思深意远的整体形式中形成品味新奇的形式特征和"止乎五言"的有机形式论。同时,在形式中溯源,两部
谈中国画创作的笔墨意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疆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笔线   形式   造型   笔墨   客观   主观  
描述: 正确把握中国画笔墨意象特征既可以认识中国画造型思维特征,也有助于中国画论概念程式的认识转换。笔墨是中国画的标志语言。笔墨意识的形成源于古典文人思想的时代观照——儒、道、释文化的意识基础。但其中映射着独特的“物”“我”逻辑——“借形写神”“得意忘形”。
笔墨意象——中国画的造型形式表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笔线   形式   造型   笔墨   客观   主观  
描述: 映着独特的“物”“我”逻辑——“以形写神”“得意忘形”。因此通过笔墨强调“神韵”表现就成为中国画意象表现的终极目标。线条就是笔墨的形式元素。中国画的笔墨意象也即中国绘画线条意识的形式表示和线条造型的思维显示。
六朝之理与六朝美学——以张岱年论中国古代哲学之理的五个意谓为根据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至当   张岱年     规律   形式   美学   所以   六朝  
描述: 以张岱年总结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理字的五个意谓即形式、秩序、规律、所以、至当为根据,主要站在理的至当、规律、所以、形式的意谓维度来审视以魏晋南朝为跨度的六朝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分析和阐释六朝呈现出的儒理崩坏、玄理洞见、佛理隆盛的特征及受其影响的六朝美学思想,即美在自然深情、美在玄心妙赏、美在形式
六朝美学的理之透视:以张岱年关于中国哲学之理的解释为依据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至当   张岱年     规律   形式   美学   所以   六朝  
描述: 以张岱年先生所总结出中国古代哲学中理字的五个意谓,即形式、秩序、规律、所以、至当为根据,并主要站在理的至当、规律、所以、形式的意谓维度来审视以魏晋南朝为跨度的六朝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分析和阐释六朝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