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一个特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儒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法家   三晋法家   德治   法治  
描述: 儒法互补是中国政治传统的主要特点,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时的齐法家与鲁儒家构成了"德治"与"法治"相平衡的齐鲁文化。战国时的三晋法家片面地发展"法治"中的工具理性,至"暴秦"而达崩溃的极限。汉代
新加坡儒家德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商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建设   德治   儒家  
描述: 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占据重要的地位,关于忠、孝、仁、和谐、重学业等价值观念得到了广泛的宣传.而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陈旧的理论体系,主要是吸收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并结合新加坡的具体情况,赋予了新的内容.儒家的"内圣外王"的儒式政治模式对新加坡经济文化占有很大的的作用,对新加坡领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为创造并维系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经济氛围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盐铁论》中的刑、德之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治   盐铁论   法治  
描述: <盐铁论>是西汉时关于国家政策措施概括的会议记录.西汉初期,国家在治国策略的选择上是道家的"无为"之治.西汉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恢复,西汉王朝在治国策略的选择上是儒法并用.儒、法两种治国策略是不同的甚至是冲突的两种策略,汉王朝是怎样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达到了和谐,从而使它们更好地为统治服务.
儒道德治精神与圣功法门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圣功   德治   儒家  
描述: 中国传统德治理论是以治者的修身为基础的 ,但同时也注重社会的道德教化。修身和教化的法门是圣功修行。儒、道两家都提倡圣功修行 ,但旨趣有所不同。道家圣功是为了达到“自然”的境界 ,而儒家圣功则在通过
从儒法治国方略看中国古代政治的人治本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治   德治   法治   中国古代政治  
描述: 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德治”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其本质是人治。法家“法治”名为法治但仅限于“君下法治”,法对民不对君,君主脱离在法治范围之外,其本质还是
儒法两家中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关系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法家   儒家  
描述: 儒法两家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所在 ,它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先祖对于治国、处世和做人的诸多思考和总结。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三方面出发来分析儒法两家思想的差异。在我们倡导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今天 ,深刻地研究传统思想的内涵是很有意义的。
朱熹思想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德治   中国古代文化  
描述: 朱熹统摄各家治学学说 ,把儒、法、墨、道、佛五家治学、治家、治国的思想结合起来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更能发扬中国进步的传统文化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一个特点
作者: 单纯   来源: 2007国际儒学高峰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齐法家   三晋法家   德治   法治  
描述: 儒法互补是中国政治传统的主要特点,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时的齐法家与鲁儒家构成了德治与法治相平衡的齐鲁文化。战国时的三晋法家片面地发展法治中的工具理性,至暴秦而达崩溃的极限。汉代的独尊儒术矫正
《孔子家语》的治国思想初探
作者: 郭奕萌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治   刑政   孔子家语   治国思想   德治  
描述: 孔子治国思想的原貌。本文的第一章从克己修身、尊贤重才和重民爱民三个方面介绍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本文的第二章介绍了孔
孔子伦理型行政思想的美学阐释
作者: 孙瑞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治   伦理型行政   美治   孔子   德治  
描述: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影响深远。我国以德治国、和谐社会执政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就吸取了孔子伦理型行政思想的精华。近年来,孔子伦理型行政思想的研究蓬勃发展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