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孟子非稷下先生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管子学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列传   史记   稷下先生   系年   钱穆   孟子   先秦诸子   客卿制   任职者  
描述: 《盐铁论·论儒》云:“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以孟子与淳于髡等同为稷下先生。钱穆先生撰《孟子不列稷下考》(载《先秦诸子系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举出三点理由论证孟子不列稷下。近年来许多人对钱穆先生的观点持否定态度,1982年在淄博市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上,孟子为稷下先生
老庄黄老比较论纲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思想文化   君主制   《管子》   稷下先生   庄子   原始道家   理论特点   比较论   儒学   专制君主  
描述: 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看,春秋与战国之交是一个孕育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由于部落共同体的解体,我国古代宗法君主制国家向集权君主制国家过渡,更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了以原始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古代公社,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在这种政治经济变革的条件下,学术文化出现空前繁荣,不仅形成了以儒、道、法、墨为代表的诸子异旨百家争鸣,而且在各家中也形成了诸多流派,儒分为八,墨析为三,法家出现了法、术、势三派,道家也形成了以老庄为代表的原始道家以及以黄老作标榜
稷下先生内有无墨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道家   墨子   学派   稷下先生   韩非子   稷下学宫   孟子   后期墨家   儒家  
描述: 战国时,田齐设立稷下学宫,各派学者鹿麅集稷下。“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齐世家》)齐王对稷下先生“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史记·孟荀列传》)。稷下先生的顶峰数字相当惊人。司马迁说:“(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田齐世家》)上面说的驺衍等七十六人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今人钩稽辨析,“稷下学宫的学者分别属于儒、道、黄老、阴阳、名辨、纵横、兵等
稷下人物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老学派   司马迁   宣王   战国时期   汉书·艺文志   黄帝四经   稷下先生   孟子   吕氏春秋   侯外庐  
描述: 战国时期齐国开办的稷下学宫,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科学院。它占有“馆”、“列第”、“高门大屋”等建筑设施;拥有大批从事学术活动的学者,齐宣王时达“数百千人”,其中被尊为“列大夫”的就有七十六人。据司马迁记载,这些人知其名者有孟子、荀子、邹衍、邹奭、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九人。《汉志》增加了宋钘、尹文二人。侯外庐又提出王斗、儿说、季真、彭蒙、田巴、鲁仲连等六人。我们认为从先秦文献中还可以找出一些,如徐劫、颜(斤蜀)、唐易子、公孙固、田过、列精子高、匡倩、告子、黔娄子、孔穿、能意、闾丘先生、子晚子以及《管子》、《黄帝四经》和《司马法》的作者等。一、儒家孟子:《盐铁论》说“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髨之徒受上大夫之称,不任职而论国事,盖稷下先生千有余人。”观此则孟子为稷下学者。司马迁把孟、荀与
汉代博士与朝议制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活动   文化教育   稷下先生   汉代政治   博士制度   学术顾问   朝议   行政体制  
描述: 博士一称,最初用指博通之士。作为一种制度,其起源与魏文侯的礼贤尊儒之举有关。战国齐之稷下先生乃秦汉博士的直接前身。汉代博士制度在王莽时有较大变化。与其尊儒改制的需要相关,由博士制度又膨胀出一套讲学官,爵秩分卿、大夫、士三等。其性质有类后世经莛讲官,在研究中值得注意。汉代博士以议臣身分参与各种朝臣会议,予闻国家重要政事的讨论。在朝议中,博士以其“博识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支章”之长,为群臣解读诏书及撰作章奏奉对皇帝。博士以其学识参予朝议,颇具政治活动中的学术顾问性质,并对汉代政治产生极大彰响。汉代以后,随着皇帝专制及官僚行政体制的加强,博士议政之权消失,成为纯粹的文化教育职官。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