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个体与名教的统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   性情   名教   自然原则   圣人   王弼  
描述: 魏晋是个体自我觉醒的时代。王弼作为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援道入儒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倡导在尊重个体本性的前提下重塑名教的权威。道家的自然既是世界的运行法则也指个体的自然本性,它是个体与名教沟通的桥梁。个体既是名教的遵循者也是名教的载体,对名教有效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王弼名教与个体统一的名教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自然之性是名教存在的基础;自然之道是名教施行的方法;“性其情”是名教与个体统一的人格范式。
个体与名教的统一——王弼名教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   性情   名教   自然原则   圣人   王弼  
描述: 魏晋是个体自我觉醒的时代。王弼作为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援道入儒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倡导在尊重个体本性的前提下重塑名教的权威。道家的自然既是世界的运行法则也指个体的自然本性,它是个体与名教沟通的桥梁。个体既是名教的遵循者也是名教的载体,对名教有效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王弼名教与个体统一的名教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自然之性是名教存在的基础;自然之道是名教施行的方法;“性其情”是名教与个体统一的人格范式。个体安于名教,圣王施行名教,以及性其情的个体人格范式。个体与名教的统一,既可以维护个体本性又可使名教生命力持久不息。
互补道儒的尝试:向秀、郭象的伦理观探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宗师   庄子注   魏晋哲学   伦理观   向秀   道家思想   郭象   自然原则   道儒   儒家  
描述: 魏晋哲学家向秀、郭象以注《庄子》闻名于世,现存《庄子注》代表了两人的共同思想。在伦理观上,向、郭兼综道儒,发展了道家思想中可以与儒家互补的东西,试图把自然与名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一、“足于其性”的安分顺命论安分顺命是道儒两家的共同主张,向、郭发展了这一思想,对安分顺命的根据、内容、意义等都作了阐论,构成他们伦理观的一条主线。(一)“物各有性,性有定极”
论魏晋价值观的重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关系   价值体系   自然状态   道德本体   自然原则   玄学   儒家   王弼   价值观   重建  
描述: 魏晋时期,价值观上的天人关系以自然与名教之辩的形式出现,尽管先秦道家的观念得到了某种复兴,但玄学的主流仍上承了儒学的传统。不过,相对于前此的儒学,玄学所体现的儒家价值体系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突出地表现在自然原则的空前提升。儒家从先秦开始,注重人道原则和人文价值,与此相应,儒学始终将化自然为当然放在首位。这种价值取向无疑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随着儒学的正统化,体现人文价值的当然逐渐衍化为名教,并趋于外在化与虚伪化,后者终于导致了儒家价值体系的危机。忽视当然与自然的联系,显然是形成这种危机的内在根源。与儒家相对,道家关注于自然原则,后者对儒家的价值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纠偏的意义。正是通过援道入儒,玄学的主流将注重之点由化自然为当然转向了化当然为自然,并由此对重建天与人、自然与当然的统一作了尝试,这种尝试既表现为化外在的名教为内在的道德本体(王弼),又表现为普遍本体与个体自性的融合(向秀、郭象)。魏晋玄学由化当然为自然而确认名教(当然)与自然的统一,固然体现了儒道合流的历史趋向,但是以名教(当然)的自然化重振名教这一基本思路,决定了它在总体上仍表现为儒家价值体系的延续;而以仁义规定天性、以安名分为自然等等,则表明尽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