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契嵩的《中庸》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性情   契嵩   儒释异同  
描述: 北宋中期,《中庸》作为“性命之书”已为儒士广泛接受,并发挥《中庸》的思想以回应佛教的挑战。因此,契嵩也解《中庸》与儒士辩,一方面,援儒入释,通过对《中庸》的“性”、“中庸”等概念的分析,强调了儒释之同,以调和儒释关系;另一方面,并没有改变佛教的立场,从多个层面证明佛道高于儒(含《中庸》)道,进而以佛教统括儒、道。既然《中庸》所讲的道理都比佛教低,那么以此来治心或治身所能达到的境界自然是低层次的。
韩愈以“辟佛”立论性情观的建构与困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   韩愈   辟佛  
描述: 在儒释关系问题上韩愈没有“援佛入儒”,其祖述孔子,调和孟荀,试图重新建构起儒家的性情论。一方面,他区别了性与情的本质。认为人性固有的本质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是人性为善的内在根据。韩愈
朱熹对儒家传统心性论的诠释与创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     天命  
描述: 儒家传统心性之学是朱熹心性理论的基本来源,朱熹在继承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原始儒家中有关心、性、仁的思想,并通过对"情"的张扬与性情对举补充了汉唐儒学心性论的不足,通过《易》、《学》、《庸》等传统经典的心性启示,建构起"性与天道"的圆融体系,为儒家的道德人性论寻找到了形上的根据。
船山情感论之真义:儒释道视域融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   无情   共时性情感     视域融合  
描述: 船山突破朱子阐释学方法,自创“性自行于情中”,得以彻底否定“情本体”之根基。以儒家为旨归,开启儒释道视域融合。以易学“阴阳变合”理论解决情善与不善及情感产生的时位等难题;通过对相宗、庄子的重新解读,首次提出了现量情感与非量想象所形成的情感复合理论;并取“两行”、“循斯须”的运思方法,借以颠覆从道德律令而来的“成情”,进而认为情感的现象学发生是情与景的当下结合,由此造成情感论向意境论转向之可能。
儒佛之际与宋初性无善恶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性   性情   性无善恶   性命   性善论  
描述: 汉唐儒家“罕言性命”导致长期的颓势,与善恶判断直接联系的性三品说解决不了“天何不平乎”的问题,宗密围绕“本源”对佛、儒优劣的评判暴露了儒家的窘境。从李翱到欧阳修,《乐记》、《中庸》的资源受到重视,“人生而静”和“天命之谓性”开始结合,先天本性无善恶为学者所接受,并由此展开了儒家的“复性”之路。性无善恶的思考开始于佛教,从惠能到延寿,明确提出了“性无善恶,能生善恶”之说,使理论的重心从千年来着眼于善恶判断的人性论,向性体与善恶相状相互作用的本体论转化。欧阳修奋起反佛,彰显礼义以作为“胜佛之本”;契嵩批驳欧阳修的辟佛论而大倡儒佛和合,但在性无善恶的问题上,二人实际上又走到了一起。以佛家为先导的性无善恶的主张,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哲学以性为本观创建的开始。
儒家性情的内涵、义理与当代转化——兼与余治平先生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与争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   义理   人学   儒家   哲学  
描述: 性、心、情和欲是儒家人性论四个基本范畴,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它们构成儒家人学的四个支柱。要更为精到地把捉先秦儒家心性学说的要义,探究儒家责任伦理的人文机制,建立当代中国人合理的性情结构,儒家性情
罗整庵有疑于周、张、小程子:“理气为二物”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气   太和太虚   性情   二气五行   无极太极  
描述: 罗整庵认为,在理气关系问题上,小程子与朱子有认理气为二物之嫌;又朱子之学本周子,故朱子认理气为二物,其根源在于周子《太极图说》"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三语,除此之外,张子《正蒙》一些言语亦有分理气为二物之嫌疑。问题在于,整庵对理气关系有极大的谨慎,他总担心理出落于气外,故而在对一些先儒经典的解读中用心急迫以致生出种种疑惑。
郭嵩焘诗论中诗教与性情的统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一性   诗论   性情   诗教   郭嵩焘  
描述: 郭嵩焘作为晚清的一名封疆大吏,其思想植根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故其诗论中较多地继承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但他作为中国较早跨出国门的诗人,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染,故其诗论中又表现出尊重人性、注重表达诗人真性情的特色,而这种性情更多的是儒化的性情,这体现了其诗论中诗教与性情的统一。
略论韩愈的哲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   人性   韩愈   道统   儒家  
描述: 面对中唐时期儒学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的衰落,韩愈提出了儒家道的传承体系,明确了儒家学派的正统地位;进而在总结前人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性情三品说,使性情统一于一体,将仁义充实于性中,为宋明理学以儒家伦理为本位的本体论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谈谈《吕氏春秋》“十二纪”之“三秋”思想*——兼论杂家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确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   刘向   《吕氏春秋》   刘歆父子   《淮南子》   抒情  
描述: 的历史进程可知,杂家是平衡现实社会君臣、朝野、阶级等各种势力之余所形成的意识形态,而给予其名称及地位者,当属刘向、刘歆父子。杂家既尊重天道法则,又保护个体性情之遂长,由此开辟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同时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之滥觞,其作用非儒、道诸家可以替代。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