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志”“”关系看儒、墨两家的理想与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实践   意义世界    
描述: 志、是儒、墨两家用以说明其思想所运用之重要概念,本文透过志、的解析,比较儒、墨两家在理想上的分别,在实践上的差异。进而指出儒、墨理想之面向,一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另一是改善天下人的现实生活。实践
《楞严经》关于“”的追问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楞严经》     八还辩见   七处辩心  
描述: 儒释道三教皆以修为要,盖为万事主之故也。然对于“的追问”,儒道多以启发、描述的方式给出,不具有过多的思辨性。就此而言,佛学的解答似更具有严谨性、思辨性,此在佛经中多有体现,其中尤以《楞严经》为
“静坐”:陈白沙功夫论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描述: 陈白沙是明代"心学"肇始者。其功夫旨趣是"静",而"静"之具体法门就是"静坐"。陈白沙由其身心体验抉发"静坐"之生发机制,并经由"静坐"功夫法门确立臻于莹然澄明心境的具体路径,明晰""与"理"吻合的"生生"内涵。从""与"理"吻合的"生生"内涵出发,可知陈白沙是儒非禅。
”的传扬——从南泉斩猫看胡安国与南泉论的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泉斩猫      
描述: 南泉斩猫是南泉禅师留在禅林的著名公案,其意旨在于斩却妄念,会得大道。后世关于南泉斩猫的颂偈不少,其中南宋儒者胡安国的解读颇具儒释对比的意义。胡安国从斩猫到道,再到,提倡以心传,史外传,这一思路在南泉思想的解读中亦很明晰。二者都由道言,但最后的落脚点不同,一个重人伦、一个重自然。
黄庭坚“”意象中的儒与禅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宗   黄庭坚   儒家  
描述: 黄庭坚对“”这一哲学范畴的认识体现了儒家和禅宗对他思想的综合影响。与之相对应,其诗歌中有关“”的意象组合反映了黄庭坚作为儒家士大夫和禅宗居士的双重文化人格特征。
的和乐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艺   仁善   礼乐   和乐  
描述: 一代儒宗马一浮融会儒释道,首倡六艺之学。他认为六艺统摄古今中西一切学术又统于一为万物之源,是一切文化的中心所在,的本然是人的善德。而艺术归本于六艺中的《礼》《乐》,所以艺术为六艺所统,亦统于
与礼的相合——朱熹礼学内化的厘清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描述: 南宋时期内忧外患,儒释道思想呈互相融合与斗争之局面。此时朱熹对儒家礼学之建构甚为重视,认为礼为沟通人与天、行与之必要桥梁,礼之实现为与礼的相合。这种精神维度的相合有着宇宙论的合法性、永恒性和心性
张宇初的道、、性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宇初    
描述: “道”、“”、“性”是中国道教探讨的主要问题。天师道自建立伊始 ,就对此进行了关注 ,但真正十分系统地阐发 ,却是在儒释的影响下进行的。隋唐以降 ,在儒释道融合的趋势下 ,天师道领袖一改只重符
朱熹对儒家传统心性论的诠释与创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     天命  
描述: 儒家传统心性之学是朱熹心性理论的基本来源,朱熹在继承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原始儒家中有关心、性、仁的思想,并通过对"情"的张扬与性情对举补充了汉唐儒学心性论的不足,通过《易》、《学》、《庸》等传统经典的心性启示,建构起"性与天道"的圆融体系,为儒家的道德人性论寻找到了形上的根据。
练功悟道心得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养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道心   利人利己   松静   善因   自心   自平衡   道法自然   归宗   道儒  
描述: 大千世界无定法, 释道儒武皆修行。 正法光明自在, 练功悟道修自。 道法自然应归真, 万法归宗为松静。 心无挂碍周身松,
< 1 2 ... 1584 1585 158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