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明代皇帝幸北京国子监考
作者: 宋正鑫   来源: 2011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理论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皇帝   明代   国子监   北京  
描述: 明成祖于永乐元年在北京建立国子监后,北京国子监就逐渐取代了南京国子监的最高学府和国学的主体地位。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首次在南京国子监行视学仪后,并将该礼仪颁为定制。北京国子监取代南京国子监的国学主体地位后,明代皇帝开始在北京国子监行视学仪,以彰显皇帝的崇儒重道和重视教育之意。
清代侠义小说中的“儒”侠及其形象构成
作者: 马丽敏   来源: 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近代文学年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儒家思想   侠义小说  
描述: 在武伙小说发展史上,清代的侠义小说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由于各种小说类型的相互融合以及大量文人知识分子意图通过对侠的重塑实现建功与济世的愿望而参与侠义小说的创作,清代的侠义小说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意蕴
太祖皇帝钦录
作者: 朱元璋   来源: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洪武十一年七月十九日敕谕秦王文朕尝听儒臣诵古人书传,见周、秦、汉、唐藩王多有不才而失富贵者,有自己蠢而被欺侮者。此二者,朕命儒录为书,题曰《昭鉴录》。其富贵得失,尽在其中。若有心将斯以为戒,甚不难于检阅。今有是书而不看,即是古圣贤之道不行,将欲恶之也。若此必美古恶人之志,又将欲行之矣。前者命尔之国关内,朕必欲日日起居出入,皆合吉祥。何至国中不居寝室,止宿歇门下,是何道理?于此观之,非人所为,
从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看西汉知识分子的地位
作者: 袁长江   来源: 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士不遇赋》   《史记》   西汉初   儒生   董仲舒   皇帝  
描述: 董仲舒在《士不遇赋》中,抒发了在仕途上生不逢时的苦闷。董仲舒一生未得到重用,辞官后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遭遇也反映了西汉时期帝王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汉高祖刘邦轻慢儒生;汉惠帝解除挟书令后,儒生虽可以出来讲经,但未得到重用;孝文帝好刑名之言;窦太后好黄老之术;汉武帝则大肆任用酷吏,喜儒不重儒;直到汉元帝以后儒生才被重用。
乾隆皇帝与南北烟雨楼
作者: 张凯旋   来源: 中国紫禁城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南巡   避暑山庄烟雨楼   嘉兴烟雨楼   钱陈群   乾隆皇帝  
描述: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次登临烟雨楼,填词赋诗十四首,并摹其图,于山庄内按图兴建,题诗十二首。作为当时中国这块广袤土地的绝对主宰者,雄视古今、卓尔不群的乾隆皇帝为何对两座烟雨楼如此偏爱?通过对乾隆皇帝
清代的八旗科举
作者: 齐红深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科举制度自隋朝产生以后,就成为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清代满族统治者也十分重视科举选士,不过主要是面对汉族文人,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和从中选拔统治者所需要的人才。对八旗特别是满洲八旗子弟
清代理学的几个问题
作者: 龚书铎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海内外研究者甚多,无论论著,即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也多有阐发,而侯师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为专门之系统著作。清代理学
从醇儒到维新——《上穆宗毅皇帝书》到《敬陈管见折》的黎庶昌思想发展
作者: 刘丽   来源: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沙滩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黎庶昌   《敬陈管见折》   《上穆宗毅皇帝书》   思想发展变化  
描述: 1862年黎庶昌《上穆宗毅皇帝书》,提出兴利除弊的二十四项措施,是用儒家修齐治平的理念对旧有制度小修小补,体现出受囿于封建文化的黎庶昌思想的局限。1884年的《敬陈管见折》,提出六项措施,是黎庶昌
清代三百年医学学术之鸟瞰
作者: 陈邦贤   来源: “医史研究会”百年纪念文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张、朱、李四大家出,而医学流派兴。清代医学,上承明季,金元争竞,犹有余波。清代受朴学之影响,对于医学亦颇有朴学之趋向。明
清代学术之“开端”
作者: 李纪祥   来源: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江藩(1761—1831)的《国朝汉学师承记》可以称之为第一本有关"清史儒林传"前置阶段的写史之作。观此书书名,即知"汉学"在其心中之地位。江藩明白反对"宋学",《国朝汉学师承记》之书写主轴即排摈"宋学诸儒";江藩另撰《国朝宋学渊源记》,意图安置"国朝学术"中的"宋学"。江藩此书,攸关清学"开端视野"之争议者。由此,遂开启迄今仍未能决未有定论之"清学史"、《国史儒林传》、《清史
< 1 2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