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恩施 小地方的大气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养生·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所谓世事难料,就是你永远也不知道某天,自己会出现在某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周围的人和物都和自己没关系,你连那个地方的名字也鲜少听到,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陌生味道,却有种故地重游的恍然。 恩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恩施之称源于施王屯,据《恩施县志》载:“东晋末,桓无子诞窜蛮中,自称施王,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子孙袭王至后周,保定初年始平之,以其他地置施州,乃施王屯余地。”此事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到了元朝,建立了土司制度。因土司居于施王屯的南面,故得名“施南土司”。据同治《恩施县志》:“明设施州卫,雍正六年称施县,雍正七年改称恩施……”恩施之意,即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名,故名恩施。 放眼望去,变革中的恩施与湖北众多小城市一样,开阔的迎宾路昭示着建设者迫不及待要追赶世界的野心,马路尽头的农民仍然恪守着多年的传统。补车胎的小贩对“隆恩浩荡”的历史毫无兴趣,只惆怅着如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自己的房子想改建,上面不准。” 奇怪的是,哪怕是抱怨,人们脸上依然堆着笑,眉宇之间并没有“落后地区”常见的“苦大仇深”。据说,这也是历史传承使然。 恩施是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和成长的摇篮。早在上古时期,巴人的先祖廪君部落便繁衍生息于此。廪君称君夷城(今恩施)后,部落日渐强大,并向川东发展。西周时建立了称雄西南的巴国,恩施为其辖地。战国时巴国为秦灭,恩施隶属巫郡。秦统一后,恩施属黔中郡,汉属南郡。三国时,吴安二年置沙渠,为恩施设县之始。隋开皇初,改沙渠县为清江县。明洪武年间置施州卫。清雍正十三年增设施南府,恩施县为施南府附郭首邑。从这时起,历250余年,恩施一直是施南府、恩施地区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巴文化、巴楚文化、巴蜀文化、汉文化在恩施不同历史时期相互影响,融会交贯。同时,佛、道、儒、巫文化共同生存,特征鲜明。 如同杂交对改良物种有着明显效果,在多元文化氛围内长大的人,容易养成宽容的好脾性。 恩施境内所遇之人,最大的特征就是热情开朗,指路的村民追出来告诫:“XX大桥虽然叫作大桥,其实很不起眼,稍微一不注意就会忽略……” 用词精准,态度感人。 抬轿的轿夫,累得满头大汗,照样笑得十分开心。 景区家庭旅馆的老板,见了询价的游客首先提醒:还是先上山吧,太晚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并不担心上山之前还有十数家同行有可能抢生意,而沿途,确乎没有任何人出来拉客。 恩施城内,有著名的土司城:据说属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亮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城。这座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颇有些来历,“恩施土司城”五个大字,即出自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之手笔。 土家族历史悠久。公元前361年,巴国被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 同行的人告知,土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据说到了恩施如果不吃合渣,就像去北京没登长城。我们到恩施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钟,挂着“合渣”牌子的小店关门闭户,随便找人打听,人家笑了:合渣是早餐吃的。晚上想吃东西得去美食一条街。 所谓的“美食一条街”,其实也不过三五家店,人丁火旺的一家是啤酒排档,另一家是石锅鱼。颠沛流离数千里,啤酒花生不够满足口舌之欲,我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石锅鱼。好像现在全国各地都比较流行石锅鱼:用一块大的花岗岩岩石凿成有双耳的石锅,将鱼放在石锅内烹煎,然后,再加上以辣椒为主的各式作料,又再加上一些滋补药材制成。 按说石锅鱼属于湘菜系,这家店的杯盘碟碗却大有日本范儿:颜色艳丽,造型古拙,不分里外皆有花纹。 恩施的夜生活结束得比较早,晚上九点钟,跑堂的小妹告知:现在很多东西都没有了哦,只有一点烂白菜。 怀着“有总是比没有好”的心情,硬着头皮点了一份“烂白菜”,端上来一看:却是一小簸的碧绿青翠,毫无“烂”气…… 三个人,一百出头,吃到叠腹腆肚,还额外收获了一大把感恩。 第二天一早去补合渣课。 小店一派热火朝天,男人们光着脊梁包包子,女人们冒着热汗端盘子拿筷子,那著名的合渣,和上海的汤泡饭有异曲同工之妙,就着桌上免费供应的素拌白萝卜丝,稀里哗啦再一次荡气回肠。 “合渣”还在街头继续流行,“恩施土司”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除了部分有寻根情结的中老年人,很少有人再去谈论相关话题。现在恩施最为外人道的是大峡谷,城市中心的指路牌上,随处可见“大峡谷”字样。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 关于这段峡谷,据说有关专家的评价是:“论壮观,科罗拉多大峡谷与清江大峡谷不过伯仲之间;论美丽,恩施大峡谷的沐抚段实在无与伦比。” 溢美之词随处可见,有多少名副其实,很难考证。不过,恩施大峡谷的风景倒也不至于让为它唱赞歌的人脸上无光。 提到“峡谷”,人们总习惯性地想:不就是喀斯特地貌吗?有什么稀奇的呢? 还真有,恩施大峡谷确实有许多“稀奇”之处。 距离景区一公里开外,大峡谷斑斓的岩石已进入视野。天气时雨时晴,云雾时浓时淡,山头若隐若现。进到山里,云海覆盖在峡谷之间,不时变换身形,动感十足。特别容易让人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恍然。 海拔1700余米、净高差30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有一“绝壁长廊”,又叫“绝壁栈道”,始建于2007年10月,全长488米,118个台阶,虽说全是人为,却是提供了一条特殊的观景通道:脚下的农田、村庄,在别处看着是风景,在这绝壁上胆战心惊地看着,如同臆想。 至于著名的“一炷香”,常吸引摄影发烧友,背着几十万的器材守在脚下,等待合适的光线。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柱一般能够达到30米高,已属罕见,这“一炷香”,高150米,直径只有4米,却能屹立千年不倒.谁见了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大峡谷正在被努力打造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企图通过这条天赐之途,把恩施与世界上一切美好的城市连接成串,无数的美好愿望足够将峡谷填成一马平川,抹平小城市与大都会之间的所有差别, 当然,迄今为止,恩施仍然保持着它自己的特色,依然是一个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的地方。
玩转组词造句法 轻松快乐写作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又可用“风”造句。 以“风”组词一 1.从“风向”上组词: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上风、下风; 2.从“风力”上组词:狂风、微风、暴风、疾风、残风; 3.从
余汉谋:皈依基督清净度日
作者: 暂无 来源: 章回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为避猜疑隐居郊区 尽管余汉谋与薛岳丢失海南,但由于是在蒋介石同意的情况下撤退的,且撤退计划周密,组织撤退有序,国军主力得以全部上船撤往台湾,因此蒋介石对丢失海南未予追究。国民党《中央日报》为挽回刚“复位”的蒋介石的声望,把海南岛的失守说成是“歼匪逾万”后的“转进”。蒋介石对余汉谋非但没有任何责难,反而对其进行了表彰。 到台湾不久,余汉谋被晋升“陆军一级上将”,并被任命为“总统府”战略顾问。 在国民党改造运动中,余汉谋从海南带到台湾的粤军经过接二连三的整编后,早已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混在一起,变得面目全非,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可以说“粤军”已经不存在了,余汉谋也已经一无所有。 国民党改造运动结束后,余汉谋在保留“总统府”战略顾问外,1952年又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尽管都是荣誉虚职,并无实际工作可做,但余汉谋仍乐于接受。环顾周围,大陆时期国民党军界高官元老,以往身份显赫的顶级人物,包括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何应钦等人也都赋闲在家,像他这样非嫡系一向受排挤的粤籍将领,还能有什么奢求呢? 为了躲避政坛纷争,避免蒋介石父子的猜忌,增加蒋介石的好感,余汉谋干脆搬到台北的北投郊区居住,平时除了偶尔出门在近处游览一番外,据余汉谋的姻亲赖景瑚透露,每天以欣赏名人字画和读书看报为消遣,过着“种菜未容终老去,赌棋时约故人来”的闲适生活。 后来,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梁寒操也搬到北投居住,成为余汉谋的邻居。梁寒操是余汉谋的小学同学,此刻两位粤籍同乡比邻而居,乡音联话,有不少的共同语言。从此两个怅怀故乡的老人结为莫逆,朝夕过从。1975年,梁寒操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余汉谋十分难过,为此伤心了很久。 余汉谋有一妻二妾,夫人上官德贤是他的保定军校同学兼密友上官云相的胞妹,又先后纳如夫人吴桂琼、林秀珍。其子女四人均学有所成,长子余国栋,次子余国梁,长女余肇文,次女余穗文,四人皆先后赴美国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由于长期无所事事,儿女又大多时间不在身边,余汉谋不免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妻兄上官云相便劝他加入佛教。上官云相在抗战期间曾奉蒋介石之命参与制造了“皖南事变”,对新四军官兵大肆杀戮。抗战胜利后,却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到台湾后,上官云相笃信佛教,自称“古穆和尚”,他常常以佛教中的“四大皆空”来开导余汉谋。余汉谋不信佛教,但在上官云相的影响下,与夫人上官德贤一起皈依了基督,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企求上帝赦免他以往犯下的罪孽。于是,余汉谋每天有了固定的生活习惯,那就是到教堂中去唱圣歌、做祷告,他像军人一样严格遵守时间,风雨无阻。 1975年蒋介石的去世,对于余汉谋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他的时钟每天照常运转。到1980年4月4日,台湾当局为纪念蒋介石去世五周年,举行中正纪念堂落成典礼,余汉谋作为军界元老被邀请前往出席。当时虽是春天,当日却骄阳当空,炎热如盛夏,会场上也没有遮蔽阳光的帐篷,余汉谋以85岁高龄,全身戎装,正襟危坐了两个多小时,集会结束后又进入纪念堂向蒋介石的铜像行礼,这时余汉谋已经有些体力不支,但他还是勉强撑持着参加完所有仪式。 回到家后,余汉谋感到胸部不适。家人急忙把他送到“荣民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患了肺癌,从此,余汉谋再也没离开过医院病床。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余汉谋在“三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病情时好时坏。 患病后,余汉谋对大陆老家的思念更甚以往。1981年,余汉谋在香港的姐姐余淑贤提出,要返回大陆定居。余汉谋从病床上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说:“落叶归根是对的,我支持你这一行动,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帮助解决。”并马上派他的第三夫人林秀珍从台湾赴香港,办理余淑贤返回大陆定居事宜。 此时的余汉谋虽然身患癌症,但仍旧忍着疾病的痛楚作了周密考虑和安排。由于余淑贤曾遭遇车祸,行走困难,余汉谋便让三夫人林秀珍给姐姐购买了轮椅及回国后所需的一切生活用品,并支付一笔预备金,作为今后姐姐返穗定居的一切生活开支。 那时余淑贤女士已经98岁高龄了,在余汉谋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在1981年底由香港回到广州定居。余淑贤抵穗后,民革广州市委领导同志登门慰问,并协助解决房屋问题和办理有关定居事项。当她搬进广州市东山百子横路的旧居时,十分动情地表示:“感谢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照顾关怀!”可惜余汉谋已经没法看到这个动人的场面了。 1981年12月27日,余汉谋终因癌细胞扩散,医生回天乏术,带着对故乡的思念离开了人世,享年85岁。 历史评说 在粤军将领中,余汉谋以文韬武略而著称,不失为南海名将,一度成为南京政府重臣,一领粤军之风骚。 余汉谋早年的功绩之一,便是对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保护。北伐期间余汉谋所部留守广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广州随之发生了“四一五”政变,当时余汉谋率部驻防高要,接到广东当局发来的“清党”密电后,他见电报中所列“赤色分子”都是进步人士,在设法通知这些人后才展开搜捕。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时,余汉谋奉命出兵入赣,表面上执行蒋介石的“剿共”命令,实际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策略应对蒋介石,可以看出他对共产党的态度。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余汉谋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倒陈投蒋,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内战。但抗战初期,余汉谋放松了防范,使广州轻易落入日寇之手,余汉谋因此备受谴责。以后余汉谋两战粤北取得大捷,粉碎了日军的进攻,也为他自己恢复了声誉。此间,余汉谋部还前后参加了江苏、河南、江西、湖南、广西等各省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各省友军作战。应该说,抗战8年,余汉谋有功亦有过。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排斥异己,余汉谋被解除兵权,一直居于闲职,直到蒋介下野才被任命为广东绥靖主任,得以重返广东。此间,余汉谋与薛岳、张发奎等人联合组织旧部,负隅顽抗。但当解放军兵临广州城下时,余汉谋为使广东同胞免受战祸,决定放弃广州,他指挥部队从粤北、花县直到广州,一枪不发,节节退却,既不起义,也不抵抗。 值得肯定的是,余汉谋对部下宅心仁厚,抗战胜利后曾把部队的大部分公积金以及可以公开变卖的东西分给各级军官,以防蒋介石一旦解散粤军,这些军官不至于一时生活无着。国民党败势已定时,他又自掏腰包发放三个月薪水的遣送费,把其绥靖公署的职员分批遣散,令其各自逃走。余汉谋在社会公益事业上,也尽显菩萨心肠。当年驻军赣南时,但凡兴学、筑路、修水利、建医院皆悉力协助;同时他崇尚科学,兴办教育,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到台湾后,余汉谋为避猜疑隐居郊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亦可谓明智之选。 纵观余汉谋一生,“谋国之忠,料敌之明,器度之恢弘,临战之谋定,与人有让而不争”,尽显一代儒将之风范。
标点符号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日本在1951年签署了《旧金山和约》,宣布放弃对台湾的权力。 B.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拥有3.38亿网民
清代山東刻书史(一)
作者: 唐桂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刻書   山東  
描述: 展,“濟南诗派”的詩創作一派繁榮。清中期的官刻不发连,数量雖然较前期為少,但在機構的層次與内容的多檬化上,则較前期有特色。刻書的機構不僅有省级衙门,還有地方衙门。省级衙門刻害不僅有布政司、按察司
孔子为什么反而不倒?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孔子   礼乐   思想  
描述: 史照亮,人类在黑暗中多只能哭、谈话、对话,有效文字的出现使得言为心声、手写己口成为可能,使得个体的沉思、反思、写作……成为可能。在东方红亮的过程中,孔子的作用是最大的。故此宋儒们感慨,天不生仲尼,万古
论汉代“顺权和合”的政治文化生态及对艺文之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汉朝汲取秦亡国之历史教训和借鉴三代治国经念道儒接续,以“顺权通变”始,“和合混同”终,形成了礼敬循序、中正圆通的主流政治文化生态,对艺文之形成和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汉朝;黄老;儒学艺文;文艺;和谐。 【作者简介】谭立,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信息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汉初立国,颇思三代故事,复省暴秦之亡。贾谊言之,“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待也”。 一舟既覆,足以警人。为免蹈强秦之覆辙,权变其法,改驱民奔劳为养民守业,势在必行。《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日:“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史记·高祖本纪》:“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汉初治国,充分考量前代行政得失,民心向背,以安稳为要,先行黄老。《汉书·外戚列传》日:“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辅以激励措施,《汉书·儒林传》载:“鲁周霸、莒衡胡、临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大乱之后,民心思定。帝王德化其民,率先垂范,崇尚恭俭,民众摆脱暴政烦苛,安居乐业,经济逐步恢复并走向繁荣。《汉书·文帝纪》载:“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与匈奴结和亲,后而北约入盗,令边守备,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史记·孝文本纪》载:“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汉书·景帝纪》:“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贾生日:“劳民之易与为仁。”疲敝民众所求至微至陋,汉初国策,循依三章约法顺民意得天下之例,军政不扰人民,使之休养生息;设礼仪,置行政,封疆土,慰功臣,是以天下臣民各安其位,各守其本。此顺天应人之举,颇得民心。天下历“文景之治”,万民称颂汉德,奠定了汉代四百年基业,且为武帝隆儒,以进一步增强国力创造了条件。由此看来,提倡“不折腾”理念虽属老聃,实行“不折腾”政策当首推高祖。 在执行与民休息国策的同时,制定礼乐制度,完善社会政治体系。《史记·乐书》载:《传》曰:‘制定功成,礼乐乃兴。’”汉朝国事甫定,高祖首倡礼制,使叔孙通创制度,垂典后世。《汉书·高帝纪》载:“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汉书·礼乐制》载:“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 汉朝制礼,汲取前朝速亡之教训,文武相兼,尤重文德,辅以武威。《资治通鉴·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载:“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儒生三十余人。”[13]孔子儒宗,鲁儒生之祖,生不逢时犹拳拳于以儒道辅政匡时,致君尧舜,今者占尽天时、地利、人望。《汉书·儒林传》曰:“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遗化好学之国哉?”叔孙通制礼仪,首用鲁儒生,是为遵循古制,重显纯儒,示之运承三皇五帝先圣正脉,以正天下视听。万民素仰慕古道,向往人君广施仁政以德服人,任其安居乐业,是谓王风民草,众望所归。《汉书·刑法志》曰:“文德者,帝王之利器;威武者,文德之辅助也。”大局初定,其行政须文武兼备,德刑并举,若失刑罚,难免作奸犯科凌上为乱又起,故此叔孙通制礼,杂以秦制,非为倚重,实乃有以警示。 制定礼仪的指导思想,乃秉承上古传统,在一个“争”字上着眼。汉朝谋国者对于“争”的利弊以及一系列结果有着充分的引证研凿,并以战国、秦朝故事加以验证,由此形成了至为深彻的理解。 《史记·礼书》曰:“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在此,着重分析礼制产生的原由乃是人欲之无止境,因此产生激愤与争斗,进而演变为动乱、战乱和征伐,自此丧失天下太平,甚者,常可致君臣失序,国祚堪危。《后汉书·礼仪》曰:“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此谓大乱。大乱作,则群生受其殃,可不慎哉!”如此关涉邦国安危、万民福祉的要政,必然引起谋国者高度重视。 “争”既是万乱之源,故此“止争”为治国要术。如何止争,因应之法首在黄老、儒学。黄老尚无为、不争,其利在于大乱剧变之后有以安民心、复元气;其弊在于积久往往导致民心散涣,国政疲懦,难于保民长远,且少专门论及家庭人伦日常行止,失之粗疏虚泛。儒学具源远流长之“六艺”经典,凡是人伦自然,天同覆地同载,无所不及。自生至卒、自己至人、自家至国均一一宗核名实,兼顾靡遗,是谓根深叶茂,广为熟稔。《汉书·儒林传》述日:“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渚,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 于是乎,“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蚧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候,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19]。窦太后既崩,武帝审时度势隆推儒术。儒虽难进取,可与守成,相对于黄老略为精进。武帝此举为考量国是民愿,作根本性国策制定,乃时代中进一步深根固柢的明智之举,并于西汉中叶做逐步完善和固定。 黄老以自然无为止“争”,儒学以礼义中庸制“争”《汉书·扬雄传》载扬雄撰《法言》曰:“芒芒天道,在昔圣考,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奸罔。”《汉书·礼乐志》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术形焉……先王耻其乱也,古制雅颂之声,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制之礼仪,合生气之和。”《汉书·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言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此混同天下一之乎中和。然后王教成也。”圣王之道在于肃承天命,抚辑万方,混同一体,无所偏倚。儒学中庸之法,进而不过,退而不萎,中正和谐诸方兼顾。 王德如风,民偃如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汉书·儒林传》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儒林若逢甘霖,就此生机勃勃,诸多学者以此显贵。“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申公卒以《诗》《春秋》授,而瑕丘江公尽能传之,徒众最盛。及鲁许生、免中徐公,皆守学教授。韦贤治《诗》,事大江公及许生,又治《礼》,至丞相。传子玄成,以淮阳中尉论石渠,后亦至丞相。玄成及兄子赏以《诗》授哀帝,至大司马车骑将军。”“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汉武尊儒之后,六经博士峨冠博带,轩恢隆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以合众声于中和为国家长安久治之根本,以“顺权通变”始,“和合混同”终,形成的礼敬循序、中正圆通的主流政治文化生态,贯穿于有汉一代及后世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之中,并对艺文之形成和评价产生深远影响《后汉书·礼仪》云:“天尊地卑,君庄臣恭。质文通变,哀敬交从。元序斯立,家邦乃隆。”以扬雄为例,扬雄唯乐研习纯正经典,非圣不好,拂意不事,处处讲究中和纯正,撰有《法言》。史载:“《法言》文多不著,独著其目……芒芒天道,在昔圣考,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奸罔。撰《问道》第四……立政鼓众,动化天下,莫上于中和,中和之发,在于哲民情。撰《先知》第九。”纵观扬雄,自少及长,在野在朝,是为承接传统儒家文化,心绪端正,目标明确,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之醇儒,嗜经典、崇圣贤,慕相如,惜屈子,兼好辞章。扬雄既为庙
美的江山同,美的书写——读刘刚、李冬君的《文化的江山》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兴衰周期   中国文化   作者   相结合   中国历史   文化中国   农民起义   书写   王朝   儒学运动  
描述: ,一条条的河流,以及担当文化载体的植物、动物。那真是:英雄放达诗意,枭雄率性不羁,山水充溢文化,“郁郁乎文哉”!作者写出了一个文化的中国、思想的中国,一个具有书卷气的中国,一个具有丝玉气质、青铜体魄
西昌:冬春阳光纪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家人文地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 立夏 图 白新华 胡利辉 冷文浩 太国宴 胡力平 西昌位于四川省两南部,川滇两省交界处。两丹有着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西昌四季灿烂的阳光,让无数游客心怀向往。 世代生活在邛海边的两昌人,会等到夜晚来临时,摇着木船前往湖心,趁着一片寂静谜离的月光撒网捕鱼。 在邛海之南,泸山彤如一折张开的屏扇,为湖泊和两丹城挡住了高原上袭来的冷空气,成为这里四季暖阳的最大保障之一。 位于川滇高原交界地带的西昌,是一块独得大自然青睐的传奇之地。它所在的安宁河平原,首先赐予了这座城市无比丰饶的惬意生活。随之,那镶嵌在城畔的邛海、泸山和螺髻山,更是为西昌调节出一个常年保持在18℃的局部小气候,让西昌城宛如全年置身于四个春天的轮转之中,于是人们将西昌封为中国的“小春城”,尤其是到了冬天,即使被白雪覆盖,西昌也始终拥有10℃左右的恒温,令人宛如置身于“冬有降雪却无苦寒”的暖冬春意之中。因此,冬春成为西昌最佳的旅游时节,同时,西昌也成为“攀西阳光”线上最诗意瑰丽的集合,而它所涵盖的众多景观与六大“冬春阳光之旅”的板块也都围绕着“冬日阳光”展开…… 邛海沪山 镶嵌在城畔的东方明珠 美丽的邛海湖,紧邻西昌城,从主城沿着东南方向走5公里就能看到茫茫湖面,湖泊寂静地沉卧在三面环绕的山峦之中,舒展着自己30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在高原暖阳的爱抚下,整片湖泊水面明澈光洁,如一面青绿中夹织着金线的绸缎,华美而凝重。邛海古称邛池,至今已有180万年的漫长历史,是四川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泊。由于地处海拔1500米的高原地带和半封闭的特殊地理环境,邛海的水域充分调节着局部小气候,让包括西昌在内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始终保持在18℃左右,夏无酷暑而阳光如织,冬有降雪却无严寒,一年中仿佛拥有四个春天,因此,人们将这一带称为“攀西阳光”,而西昌也被封为中国“小春城”,人们更是习惯在隆冬和料峭的初春,来到西昌享受冬春的暖阳。 邛海虽属高原湖泊,但却有着不逊于大海的气魄,它兼具了壮阔激昂与静谧恬淡两种迥然不同的自然气质—一风雨来时,湖面波痕顿时化为白浪向着岸边的山峦滚滚而来,声势轰隆如天边落雷,整个湖面似要破山满溢而出,此时的邛海完全褪去了湖泊的温婉气质,因此当地人便将一个“海”字赠给了这个湖泊为名;然而,当风雨一收,湖面瞬间就被抚平,幽静的水面仿佛凝固成另一片晴碧的天空,薄薄的水烟从无边无际的湖面上漫卷而过,朦胧中现出渔舟和鸟禽被晕染的身影……这就是西昌邛海的醉人一幕,700多年前,曾经在邛海边流连而过的马可·波罗,就将心底反复回味的美好赞叹写给了后世——这真是一处闪着珍珠般秀色的碧水,物产之丰充满诱惑,美景亦不可胜收,其气候与恬静,甚至远胜地中海,堪称为一颗东方明珠……像马可·波罗一样,大凡有幸见过邛海之美的人,注定者哙一生铭记。 与白日暖阳下的湖景相比,工B海的月夜则更加诗意空朦,是月亮在大地上最美的一处倒影,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墨客从千里之外来到邛海边,只为一睹这入诗人梦的“邛池映月”。你看,暮色初临,湖天相接之处,山峦隐隐起伏,色泽暗如眉黛,一轮澄月蓦然从山后腾起,一路穿过星云,升上中天。此时,天地间霎时变得空荡荡,入目的只有那悬起的皓月,和山间湖水中浮起的一面月影……“月出邛海夜,空明彻九宵”,在前人留下的诗句中,邛海的月夜幻化为人们心底一束最澄澈思旧的情怀。除了诗境中的美景,邛海的夜晚更是富有情趣的!世代生活在邛海边的西昌人,会等到夜晚来临时,摇着木船前往湖心,趁着一片寂静迷离的月光撒网捕鱼,捕上来的邛海特产鱼虾和巴掌大的贝类,直接架在船上的炭火上烧烤,不久就冒起了油滋滋的鲜味儿,这样活色生香的“月下渔歌”是这里风土人情中的一绝。 如果你来到邛海边,可以驻足在邛海北岸的月亮湾一览湖光日月。月亮湾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因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勾勒出一弯新月的形状而得名,整个湖湾完全面向湖面,开怀迎纳着湖上的烟雨月辉。月亮湾里有一条建造奇特的步道,它全长198米,弯弯地浮在湖面,好似一道描在水中的柳烟眉,是湖湾中最著名的景致之一。行走在月亮湾,除了湖景,还能观赏到上万只候鸟一同飞入晴空的壮观一幕。这样野趣盎然的观湖景点,除了月亮湾之外还有新沙滩、观海湾、青龙湾、莲池、观鸟岛湿地公园、邛海公园、老海亭遗址、阳光度假村等,众多各具风情的景点,沿着邛海湖滨绣起了一条珠玑般的景观带。每逢闲暇时光,西昌城里及远道而来的人们就会聚拢在邛海边,在这里,你可以享受暖阳下的各种水上运动,也可以邀上三五知己,等待月下的茶意松风或是烧烤畅饮。冬春季节的邛海边更是格外热闹,各种围绕“阳光”展开的旅游主题活动,让西昌成为寂静冬日最喧闹的地方。 在邛海之南,泸山形如一折张开的屏扇,为湖泊和西昌城挡住了高原上袭来的冷空气,成为这里四季暖阳的最大保障之一。因此,邛海和泸山相互依存,赏邛海必定还要观泸山。 从湖畔拔地而起的泸山,终年饱含着湖水的湿气,从清晨到入夜,山上的植被都挂满宝石般的露珠,使整座山峰浓翠欲滴,枝叶荫荫。这里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阔叶林,其中近千株的百年老树、长达70~ 80米的亚热带古藤,及合围超过10米的汉代古柏就深藏在山中,成为泸山中最令人神往的古老隐者。另外,拖着蓬松尾巴的松鼠和野猴在这些斑驳的身躯上跳跃出没,就像是群藏在林中的奇侠。 在幽谧的丛林里,间或冒出一角寺影殿阁。儒、释、道三教并存是泸山最为独特的人文景观,山中沿着一条石梯古道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地建有十余座古刹庙宇,其中泸山第一古刹“光福寺”是山中最大的宗教建筑群,这座始建于唐贞观十五年的庙宇,带着来自遥远盛唐的雍容气息,坐西向东呈阶梯状建有5层,远远望去,辉煌的琉璃瓦在片绿海中灼人眼目。寺中还珍藏着一口清乾隆年间铸成的重达一吨的青铜吊钟,傍晚钟声响起,其声浑厚绵长,直惊九天。此外,三教庵中三教一同供奉的罕见景观,五祖庵里神秘的圣泉水,玉皇殿的雄险和青龙寺脚下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沙滩等,共同组成了泸山的绮丽玄妙。 或许是泸山占据了邛海边最开阔的观湖高地,所以山上所有的建筑都修有一层望海楼,且根据各自所看到的湖景和意境取了雅名,如光福寺的望海楼便叫做“吟云阁”,远望去,是水天悠远,渔舟荡漾,而身后,则是梵声隐隐,一山古韵,这红尘俗世的一身之隔,造就了邛海泸山以及毗邻的西昌城,一派平和风雅的生活情愫。 邛海之南的螺髻山 冰川传奇和玄妙的五彩“天池” 在邛海以南,距离西昌主城42公里的地方,神奇雄浑的螺髻山忠实地守护着湖与城,它用身躯阻住高寒,成为这块阳光之地的南方守护神。 螺髻山南北绵延近100公里,占地2400平方公里,其主峰“也俄额哈”海拔高达4359米,人们远远望去,主峰的形状盘绕上升,在群峰的簇拥中冲入云霄,威严中竟也露出一丝妩媚之气,酷似古时少女的螺形发髻,于是便有了“螺髻山”之名。而由于山体常年被云雾遮盖,因此诸峰半浮在烟云中,若含仙气,古人便尊奉螺髻山为“蓬莱仙岛”。 螺髻山在中国的山系中虽然并不出名,但这里却拥有一个罕见的世界之最——千年冰川。奇异的螺髻山冰川清晰而完整地保存着第四季冰川地貌,有“世界古冰川花园”的美称。30多公里的冰川带如巨龙逶迤,刻满了地球的年轮和运动神力,在“龙脊”处,数百米高的角峰(冰川运动形成的顶部狭薄,两侧陡峭的悬岩)列阵林立,形成了壮观的山顶分水岭。分水岭两侧冰斗危悬,冰蚀、冰泉晶莹透彻,山体仿佛变为整块水晶。而山下山谷中气势磅礴的冰川刻槽则幽暗深邃,其中一条V形刻槽更是已探知的全世界最大的古冰川刻槽,它摄人心魄,像是被一刀横切,直抵山脉的腹心。 在螺髻山,水被赋予了变化多端的魅力,它不仅可以凝固成冰川,还可以形成众多奇幻冷艳的冰川湖泊。在海拔3700米至4000米的群峰之间,散布着大约50个冰川湖泊,湖水因周围不同的植被而神奇地呈现出翠蓝、棕黄、草绿、墨绿等斑斓之色。当地人世代仰望着冰川湖泊,他们将这种梦幻的水域称为“天池”、 “五彩湖”(或叫“海子”)。冰川湖泊大小相差很多,大者数十亩,小者一二亩,它们或深深地嵌在高原密林之中,或背依着险峰峭壁,地势煞是奇妙。“天池”四周冷杉耸立,春夏,杜鹃花临水摇曳,隆冬,螺髻山化为苍茫雪原,被封存在冰雪下的“天池”静静地等待苏醒……另外,当地人还用各种迷人的名字称呼它们,如“甘海子”、 “金海子”、 “姊妹湖”、“迭翠湖”、 “黑龙潭”、 “珍珠湖”等。顾名思义, “黑龙潭”形如圆砚,水色如墨, “甘海子”则呈棕红色,盛在杯中宛如香郁的浓茶。还有一处神奇的“石海子”,是由5片湖泊紧紧相连而成,湖底皆为棱柱形
文学的“主”“象”“意”审美辨析——对“言不尽意”和“立象尽意”中国古典文论观点的审美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成为思想的有效载体。这样,“言”、“象”、“意”彼此之间就有了一定的指称关系。 关键词:文学解读;言不尽意;立象尽意 中图分类号:1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 1 2 3 ... 128 129 1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