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惨烈悲壮的抗争寓言——试论阎连科《日光流年》的审美风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壮   寓言化   语言特色   “索源体”结构  
描述: 了《耙耧山脉》、《年月日》、《日光流年》、《耙耧天》等一系列以“耙耧山脉”为背景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也因此被称为“耙耧系列”,而“耙耧山脉”也成为了当下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引人关注的所在。也有论者因相近
“子见南子”的现代官司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山东省   历史地位   新文化   孔子   曲阜   林语堂   子见南子   孔祥熙   何思源  
描述: 门前演戏 《子见南子》的剧本,由林语堂创作于1928年,发表在鲁迅和郁达夫合编的《奔流》月刊1卷6期上。 主要情节是,孔子周游到卫国,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要创办“男女同学”的“六艺
生活家苏东坡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西南部,岷江的中游,古称眉州,两宋期间有数百人考取进士,是中国历史上的进士之乡。1037年1月8日,苏轼诞生在今天的眉山市三苏乡。那个时代,中国是个巨大的乡村,和大多数婴儿一样,苏轼生于乡间。两年后,他
从唐宋科学诗赋用韵看《广韵》“文欣”同用的起始时间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言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韵》   文韵   独用   科举诗赋用韵   同用   欣韵  
描述: 中图分类号:H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10)02-0038-05 唐宋科举以诗赋取士,诗赋用韵皆依官韵。从唐代开始,就形成了《广韵》独用同用例[1
圣源寻圣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空间   建构   课题研究   文化品格   华夏民族   发祥地   山东济宁   农民起义   圣人   梁山  
描述: 我宝瓶之塞,慧心遇灵泉,我心达圣地。 移步前行,陪尾山上,有一老者,击节而“扫扫米扫米扫西”,虽难解其意,却禅悟入心。心想,坐下吧!我将坐悟陪尾山,曾经的圣人悟觉之地,启悟我这无知小子
越南汉文学中的东南亚新世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年代,又有《汉字对越南文学之影响》、《越南喃传与中国小说关系》等专著问世。尤其自1 987年《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一辑七册十七部、1992年《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五册十五部整理出版,在台湾带动
论唐宋词中“三言对”的价值功能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文学家·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三言对”,即三言句相对仗,是唐宋词中常见的表现方式,也是广为唐宋词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本文结合具体的唐宋词作品,从“三言对”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三言对”的价值功能,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词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唐宋词 词律 “三言对” 价值功能 [ 中图分类号]:I20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5-0027-02 在唐宋词中,对仗十分常见,三言句相对仗(以下简称“三言对”)的出现频率也很高。“三言对”在小令和中长调中有怎样的表现?这些表现有什么价值功能? 近人词律研究的专著,为我们研究以上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理论依据,但也存在着重视宏观概括而忽视微观分析,强调形式研究而缺少形式、内容、情感三者的结合等问题。本文在借鉴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小令和中长调的重新界定 王力先生认为: 依我们的意见,凡是和律绝的字数相差不远的词,都可以称为小令。我们以为词只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六十二字以内的小令,唐五代词大致以这范围为限;第二类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词”,包括《草堂诗馀》所谓中调和长调,它们大致是宋代以后的产品。我们对王力先生的观点稍作修订,认为:词可分小令和中长调两类。小令多由近体诗破立而成,往往带有近体诗的特点,不但字数和近体诗相差不多,而且在句度长短、韵位安排、平仄搭配等方面也与近体诗相似。中长调并不是律句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独立特征的范式,不但字数要多于律诗,而且句度长短更有弹性,韵位安排更富变化,平仄搭配也更讲技巧。因此,要探讨“三言对”的价值功能,必须分开来论述。 二、“三言对”在小令中的价值功能 从宏观方面来看:“每一歌词的句式安排,在音节上总不出和谐与拗怒两种。” 所谓“和谐”,是指句式和声韵的安排都接近近体诗,而且“必得加上一两个对称的句子,这就使参差和整齐取得一种调剂。” 所谓“拗怒”,是指“多用仄声收脚的四言和六言偶句,杂以二言或三言短句” 。 试举两首音声和谐的小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李煜《捣练子》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辛弃疾《阮郎归》 《捣练子》近似于七绝,只是将诗中第一句的一句七言变为词中的两句三言。《阮郎归》多了一些变化,以七言、五言律句交错更迭而成,在下阕前两句将一句七言变为两句三言。两词均以稳定的律句为主体,并以“三言对”打破“七、七”或“七、五”结构,使词的节奏跳动流走,婉转萦回,适应了词人表达深沉绵邈情感的需要。 在和谐中略带拗怒,如: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这首词由“三、三、六”和“三、三、五”句式交错构成,六言句和仄声韵的使用似乎使词句显出拗怒,“但落脚则一平一仄更迭使用,韵部亦平仄互转,这就构成和婉音节,情调迥不相同了。”“三言对”以其稳定严整的对仗,拽住了部分拗怒的句子,使全词的声情流于和婉。 可见,“三言对”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从外部来看,“三言对”的三言形式有别于典型的五、七言句。在五、七言句中穿插三言句,打破了近体诗全篇五言或七言的相对“呆滞”的局限,使词的节奏流动变化,情感的表达更有层次感。从内部来看,“三言对”的对仗结构是稳定严整的,在略带拗怒的词句中穿插三言对仗,急促顿宕、郁结难发的声情顿时谐婉和畅起来。从微观方面来看:“长短句歌词的形式之美,是根据‘奇偶相生、轻重相权’的八字法则加以错综变化而构成的。……这样取得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 唐宋词配乐歌唱后,其价值和功用才得以更好地展现。“奇偶相生、轻重相权”、“错综变化”的“三言对”,既使词的内容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又使词的抑扬顿挫与音乐的轻重缓急相配合,还使词在合乐过程中发挥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了“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的效果。 试考察古曲《渔歌子》 的节奏: 我们不妨做一些大胆的推测:在歌唱或吟诵时,由于4/4 拍固有的节奏(强—弱—次强—弱)和换气等原因,七言句的第四个字力度最弱,响度最小,极易脱落。于是,一句七言句便断裂为两句三言句。而这一“断裂”,反过来又使三言句的最后一字得到了凸显。如果加以对仗形成“三言对”,则更强化了这种凸显意味。可见,“三言对”还具有调节词句,使其与音乐节奏相配合的价值。 三、“三言对”在中长调中的价值 先来看“三言对”在两首声情迥然相异的中长调中的表现: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苏轼《行香子》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行香子》典雅和婉,对称的四言句与流动的“三言对”交错更迭,既和谐规整,又摇曳多姿。每阕以“三言鼎足对”收束,消除了因四言句大量使用而造成的僵硬感,增加了句式和节奏的层次感,使情感的表达张弛有度。在每阕“三言对”前面的词句中,四言句和清劲雅正的“庚青蒸”部韵使词人的情感含蓄蕴藉,抑而不发。在流动的“三言对”中,这份情感又急转直下,句句紧逼,畅快淋漓地宣泄出来。 《钗头凤》动荡促迫,全篇押仄声韵,“在上半阕以上换入,下半阕以去换入,这就构成整体的拗怒音节。” 在上阕中,上声韵“三言对”和入声韵“三言对”次第出现,极尽苍劲孤拗之致,将读者迅速拉入声情冲荡的漩涡。同时,“三言对”又以其工稳严整的对仗,稍稍控制住了激越直切的情感状态,兼收婉曲含蓄之效。 再来看“三言对”在一首押平声韵的中长调中的表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这首词“以五言为主,辅以两个六言偶句。” 下阕的句式和声韵几乎是上阕的重复,只是在过片处增加了一组“三言鼎足对”。我们对每句的平仄进行考察后发现:就对称句而言,“五言或六言偶句的平仄安排,亦皆违反近体律诗的惯例。” 也就是说,在五言(六言)偶句中,位于节奏点的字(偶数字)呈“仄—平(—仄)”交错,产生“扬—抑(—扬)”的效果,并打破律诗对仗的惯例而采用“仄—仄”或“平—平”的拗怒对法。就非对称句而言,“‘不知天上宫阙’的‘上’字、‘阙’字,‘何事长向别时圆’的‘事’字、‘向’字,都在偶数上连用仄声,也都具有拗怒的感觉。” 在句式和声韵基本相似,以五、六言为主体的上下阕之间插入三言句式,使词的节奏灵动活泼起来,充满了生气。在略带拗怒的整体声情中,用严谨工稳、流畅和美的“三言鼎足对”加以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拗怒趋于和谐,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如果放在押仄声韵的中长调中,“三言对”的价值便更加明显,如: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辛弃疾《满江红》 在每句的句脚处,除“空”、“江”、“山”是平声外,其他均为仄声,“尤其是偶句用仄
赤脚大仙专栏·喝一口客家娘酒,赞一赞客家文化 等三篇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黄明 一赞客家的建筑 先说客家土楼,内外两层的的同心圆围着中心的宗祠,长幼有序,开枝散叶而又叶落归根。圆形土楼的内部结构,严格按照中国传统道家的阴阳八卦建构,两口水井正好坐落在太极图的阴阳点位上 旁边的方形土楼则依山临水,大门着上游侧开,意为引水为财,无不符合风水之妙用的东方智慧。 客家的围龙屋,布局对称,大写意的的弯曲,丝毫不亚于欧洲的巴洛克建筑风格。 还有用来发酵古代最牛的中国水泥的石漕,把石灰,细沙,黄土反复混合拍打后,盖上石板盖让混合物发酵,如是反复八次,铺成地板,历经数百年丝毫无损,据说故宫的地板也是这弹炼成的,神奇吧!老乡介绍说,里面没有加入传说中的糯米和蛋清。 二赞客家的教育 振成楼圆形土楼的两边分别是书斋和作坊,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和理念一吃苦耐劳,崇商尚文,耕读文化,学而优则仕。 书斋的横批是“醒庐”,两边是: “醒世金绳觉,庐山面目真”,上联的佛教典故出自李白的诗句:“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下联取苏轼的《题西林壁》厢,老三和父母住中间的主位,尊老爱幼不言自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在这里我们还知道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客家人出生时的胎盘,也要埋在土楼特定房间的地下一又名包衣房,象征认祖归宗。嘿嘿,前所未闻呢,我们当年出生的胎盘都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神兽,毛笔,官帽一从左到右排列在客家祠三柱高香的顶端,接受客家子孙的顶礼膜拜。福寿康宁,修齐治平,儒释道精神文化融入了客家的的血液和灵魂。 三赞客家的语言 客家话应该是汉朝的普通话! 客家人门尔晋开始南迁,封闭的山区,世外桃源保留了中原文化干¨语.’有史为证,汉书里的人物自称为哀家,客家话的“我”也足读“哀”。 就连英语的我也是读“I”(哀),学汉人的,客家话!君不见,汉朝时的围际化程度多高啊,从长安剑罗马,当时的丝绸之路是畅通无阻的。 最后用“三二一”来总结,这次我们用三天时间,行程三千里,穿越三个省(粤闽赣)。历经两个季节(第二天是立秋),喝过两眼泉水,红井水,客天下泉水。一大包土特产满载而归。 打开,剥一颗客家姜糖,甜口,暖胃。 人生的苦难 诸行无常(一切的合实物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时会啼哭不止,是因为知道,从此以后人世间 十有八九。 有一个传说,讲的是人类以前是雌雄同体的,本领很大,傲视一切,终于有一天冒犯了上帝,上帝把人一分为,让人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自己的另外一半。爱情从此变成人类千古追求的美好愿望,却同时又是终生无法满足的长久困惑,这便是人类爱情悲哀的原罪。 世界上有你最爱的人,也有最爱你的人,但与你结婚的难得是这两者。大多数的婚姻要从幻想中回到现实,而现实的社会不像童话故事里讲的,王子和公主携手走进城堡,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实的缘分便是,与其说是找一个自己欣赏与被对方欣赏的人,倒不如说是找一个自己包容与被对方包容的人。 事业有成的曹操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才华盖世的李白更是借酒消愁,“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就如《西游记》六十七回弥勒佛专程收服了自己的下走失的黄眉童,饱受精魔祸害的孙悟空抱怨弥勒佛家不谨,弥勒佛对悟孔教导说:“一则是我不懂,二则是你们师徒魔障未完,故此百灵下界,应该受难。” 人生每日重复的痛苦,就像希腊神话里的火神普罗米修斯,被绑在高加索的绝壁上,成年累月饱受老门折磨,头天晚上长好的内脏,第二天又被啄食一空。或像西绪福斯一样艰难地摊石头,每次耗尽体力将巨石推到山顶时,石头的重量迫使他后退,滚回山脚,如此重复再来。 好在潘多拉的盒子里好货压箱底,利空出尽最后还剩下希望,其实每个人天生注定都要重复着各自的痛苦,每个人的心底里却又都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人生有两杯水,一杯甜,一杯苦,有多少种喝法,就有多少种活法。 有的先苦后甜,“不怕苦,苦一时,怕苦,苦一世”。 有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有的吃苦当进补,就像巴尔扎克说: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有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而人生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观音通三教 观音在佛教,道教,摩尼教中有很高的地位。 而最早观音是摩尼教的神,含义是:一呼可至的救苦救难之光。 公元3世纪摩尼教传入中亚和印度,与佛教融合,而之前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初,是没有偶像崇拜的。 重走唐僧西行路,路过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于佛洞,我们感叹,随着1000年前伊斯兰教东进,洞窟佛像和感概不已。壁画中中发现洞中有洞时,又再次感慨不 原来在更早的2000年前,佛教传入新疆时,摩尼教的壁画和雕像同样被墙封,然后在外面画上佛教的壁画,如今我们透过破损的墙壁,还可以看到幽暗的后室里,更早期的摩尼教文化。 洞里洞外都有观音,却各为其主。 中国自古以来儒释道“双修”和“三修”大有人在,体现了中华文明博大和包容,禅宗最突出的贡献是中国化,使之在中国发扬光大,儒佛相容,无相有宋明理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岳衡山是佛道二合一,北岳悬空寺更是儒释道三。估居的著名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别为”分出自《论语》“学然后知不足”和《礼记》“养其身有为也”。 一代儒饶宗颐大师的座右铭“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两者达到了儒释道无碍圆通的境界。
招办拒破格录取“偏科奇才”素质与公平谁更重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春男女生·妙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 四大质疑:孙见坤是不是“国学天才”? 质疑11 0年能阅读2000多本古籍? 《中国青年报》报道提及孙见坤从8岁开始,“熟读2000多本经史典籍”,方舟子在微博揶揄:“从8岁
闻莺且道江南花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莺娇燕啭。红酥手,黄滕酒,一曲罢无数缠头。酽酽在衣香鬓影之中,有多少彩云易逝,又有多少琉璃易碎?江南烟花,成全了人们关于红颜的一切想象,真叫人不得不叹:卿本佳人,奈何天妒。
< 1 2 3 ... 127 128 129 1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