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教学活动
作者: 张清连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教学活动  
描述: 孔子作为一代至圣先师,他的教育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教育的研究,目前学者们还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心,辅之以其弟子研究,但究竟他怎样对弟子进行教育,比如在哪教?怎么组织教学?是否有课程?如果有的话,课程又是怎么安排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很难回答好。教育史以往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教育思想史研究与教育制度史研究。这两部分都是从宏观的角度看教育,而对于微观的教育活动史,学界关注得不够。教育活动既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起源,又是二者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还是连接它们的中介和桥梁。可
范晔《后汉书》群像列传之论赞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范晔      
描述: 论赞皆是史书中重要的体例,是表达史官史学观念的重要渠道,亦是映射著书之人文学功底的一面明镜。范晔《后汉书》群像列传中的《儒林传》《文苑传》《党锢传》的与赞,体现出其“重学崇儒”的儒学观、“情采兼重”的文学观以及“以正一代得失”的史学观。
孔子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教育目的   内容  
描述: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文”的学习,传递修己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文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文心雕龙·诸子》析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诸子      
描述: 《文心雕龙·诸子》主要评议先秦至魏晋诸子之书的,性质、起源、发展及其风格和特点,整体述评较为公允。但文中涉及“子”“诸子”“经”“儒”“”等经典性质的概念及其关系等问题模糊不清,却少有人论及。笔者对此及由此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析评。
《文心雕龙·诸子》析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诸子      
描述: 《文心雕龙·诸子》主要评议先秦至魏晋诸子之书的,性质、起源、发展及其风格和特点,整体述评较为公允。但文中涉及“子”“诸子”“经”“儒”“”等经典性质的概念及其关系等问题模糊不清,却少有人论及。笔者对此及由此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析评。
《文心雕龙·诸子》析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诸子      
描述: 《文心雕龙·诸子》主要评议先秦至魏晋诸子之书的性质、起源、发展及其风格和特点,整体述评较为公允。但文中涉及“子”“诸子”“经”“儒”“”等经典性质的概念及其关系等问题模糊不清,却少有人论及。笔者对此及由此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析评。
《易传》与文学文体
作者: 暂无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体     《周易》     《易传》      
描述: 性,多用对偶的方式、排比的句式、对问的结构,并表现出鲜明的论证特点,其《序卦》更是序跋类文的开山之作。因此,、说、辞、序等文体的产生,都与《易传》有着直接关系。
孔子杀少正卯
作者: 马作武   来源: “儒学与21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关于孔子杀少正卯这段公案,历来聚讼纷纭,我也曾作过肯定性的论述。后来发现否定性的观点竟是当今学界的主流,疑惑之余又滋生了进一步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的念头。毕竟兹事体大,其是非的意义远甚于事情本身,尤其是在需要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作出正确评价的今天。有关孔子杀少正卯的记载见于多处,《荀子·宥坐》曰
孔子学易
作者: 郭沂   来源: 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学易
儒“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伦理道德  
描述: 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是其重要的两端。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自孔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等儒家学派不同时期对“义”的发展和规范,认为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义”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伦理道德范畴孤立存在,而与“道”、“仁”、“礼”、“勇”等紧密相联。它既是政治理想的规范,道德伦理的标准,又是完美人格的重要方面,对我国国民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 1 2 ... 2045 2046 204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