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易经解析与致用
作者: 王以雍   来源: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易者,变化;经者,永衡,世间一切,变化是永衡的。国外把《易经》称为“易学”,认为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以人为例,生命是变化的,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生,长,壮,老,死,这个规律可以延伸至一切。《易经》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变化,一是从道理、法则上来研究,简称易(义)理,思维的着眼点在于抽象、理性、分析;二是从形象、性质上来研究,着眼点在于形象、感觉、直觉。结合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世间的学问自然而然形成了两大门类,一类是科学,主用理性思维;另一类是艺术,主用觉性思维。无论是理性思维,还是觉性思维,《易经》都用阴和阳两个概念来进行研究,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考验,证明它是正确的。作者与《易经》结缘,是在30年前,由于患病、治疗,接触了医道,有西医,也有中医,亦因此阅读了不少的医书,以致对医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样一个症状,西药难以消除,而中药反而奏效。我亲身感受,二者理法不同,中医理论,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偏重功能;西医理论,生理,解剖,病理……,偏重结构。阴阳协调,自感舒适;阴虚阳盛,焦躁不安;一阴一阳之谓道,深有体验,阴阳立法,极有见地。由医(中医)易同源而涉猎《易经》,由《易》又进入佛、道、儒,病休之际,悉心研读。对于三家的许多内奥,常能净心领会,例如,儒家言“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佛家言,“般若无知,而无不知”,道家言,“无为而无不为”。人有灵识,是自然现象,古人从体验得出,知其然,但所以然,则未有下文。本书所写的内容,纯是兴趣所牵,没有外力制约,点点滴滴积累约30余年,大部分已经发表,也在多次学会议和讲座讲过。总的反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应揭真谛。
试论儒佛道对传播的认识与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直觉体悟   经世致用   传播   儒道佛   自在无为  
描述: 本文从文化学角度论证了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传播观 ,认为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中富含对传播的认识和应用 ,归纳起来 ,有三大传播流派 :儒家———“经世致用派”;道家———“自在无为派” ;佛家———“直觉体悟派”。本文还寻绎了中国特色的传播理念和传播实践规律
儒门《诗》学中的“兴”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孔子   《诗》  
描述: “兴”是先秦两汉儒门《诗》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孔子时代用《诗》风气的盛行 ,以及两汉经学昌明时代对于通经致用的追求 ,决定了“兴”之本义初乃用《诗》之法。但是伴随上述文化背景的逐渐淡去 ,自由
儒法同源:早期儒法关系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期法家   儒法同源  
描述: 早期法家由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特殊性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其源头之一即是儒家经世致用的外王思想 ,其思想体系具有与儒家融合和互补的特点。早期法家注重联系社会现实 ,积极参与政治实践 ,其目标
论先秦儒家与道家的自然观及历史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观   自然观   学说   春秋   人格  
描述: 儒家以自然山水寓托人格的自然观和经世致用的历史观 ,是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的。道家顺应自然、虚静无为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生发于老庄学说的思想核心。无论是把自然人格化 ,还是把人性自然化 ,都显示了儒、道学说的智慧。正是这两者的互补 ,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介儒学思想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介   儒学思想   明道致用  
描述: 石介是开有宋理学风气之先的重要人物 ,但此前学者对其思想所作研究多拘于其排佛老、斥时文和废传注等外显的层面 ,而从其儒学思想的内在层面分析 ,石介基于“明道致用”这一根本思想 ,释儒弘儒 ,一为己任
欧阳修“爱情词”鉴赏与漫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词   欧阳修   领导者   清新自然   鉴赏   古文运动   艳词   文学史家   西昆体   假冒伪劣  
描述: 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是西昆体的改革者。在他的论文里,充满着宗经、明道、致用的封建正统理论;他的诗一洗华艳,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但他的词,却一反其诗文的正统面孔,后人每以欧阳修为一代儒宗
条约口岸社会史的认知视角与方法——评忻平著《从上海发现历史》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忻平   上海   社会史   视角  
描述: 的"入世"倾向,以及儒家"教义"由原始的生成形态向经世致用、义利并重转化的理论,认为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内在基因",上海近代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在于此。但作者关于上海基本上是一个
论汤用彤对魏晋玄学的理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学   道家   汤用彤   经典解释   经学   魏晋玄学   解经   儒家   王弼  
描述: 的典型的原因 ,就在于 :魏晋玄学通过王弼、向秀和郭象所体现出来的儒道两家经典的互解 ,不仅使儒道两家的分歧 ,通过字句上的精心诠释而得以化解 ,而且更重要的是 ,使儒家经典所蕴涵的普遍性品格得以发掘 ,并为经世致用奠定思想基础...
< 1
Rss订阅